■编者按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今年以来,汕头市委组织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创建工作,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地涌现一批成功范例。为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推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汕头行”系列报道,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将深入汕头全市一线,聚焦各地如何以“党建+”破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敬请垂注。

走进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莲美社区,一派“虾跃人欢”的火热景象映入眼帘。从空中俯瞰,水田连绵,白鹭翩飞,演绎着牛田洋畔最美风景。莲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灿东指着虾塘说,相比起原来养殖的浅滩鱼虾,近年来新引进的南美白对虾,让村民经济效益翻了一番。

在全面铺开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村民担心外来品种无法适应本土环境,投资打水漂。关键时刻,莲美社区党员干部们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毅然决然将南美白对虾引入本土池塘中养殖。而试养殖的喜获丰收,让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村民对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莲美社区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过程,是金平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一个例证。阶段来,金平区深入贯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创建“50条”举措,加强涉农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挖掘辖区特色资源,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有序推动涉农社区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治理水平,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如今,金平区致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推动各涉农街道社区挖掘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亮点,一个又一个示范点接连涌现。

党群合力

特色农业念活“致富经”

党员林东阳是莲美社区的养殖户之一。3年前,他看到了家乡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空间和潜力,果断返乡投身于水产养殖事业。如今,林东阳经营着40亩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亩产值可达8000元。

产业兴旺,民富村强。近年来,莲美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借助毗邻牛田洋的地理优势,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参与到特色水产养殖产业中来,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引擎,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活血”功能和服务能力。

目前,莲美社区辖内共有65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并已成功申报“一村一品”,成为备受市场青睐的地标性特色产品,从而扩大了鮀莲片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外延,以特色农业发展为基础赋能乡村振兴。

“带着社区党员干部到养殖池调研走访是我们工作的常态。”林灿东告诉笔者,每过一段时间,社区党员干部就要与养殖户们交谈,了解每个养殖户的养殖面积、产量等情况以及对应的经济收益。

在得知部分养殖户们的亩产下降、“偷死”严重时,莲美社区党组织还会积极争取来自党建共建单位的产业共育及人才服务支持,邀请经验丰富的水产养殖专家来社区开设专题培训班。

然而,部分养殖户认为依靠过往的养殖经验便能解决问题,不需要专门培训和系统学习,因此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怎样让群众思想上有触动?莲美社区以党建为抓手,推动水产产业由零星式“单打独斗”向规模化“抱团”发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干部主动到养殖户家中动员,并且按照养殖户们的生产时间和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培训,提高养殖户培训参与积极性。

“每到虾苗投放量大的时候,邻里间的养殖户都会相互帮忙,特别是我们党员,更要跟大家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林东阳表示,每当哪家养殖户遇到问题,党员干部们便会主动上门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解决难题,大家在相互学习中提升养殖技术。

党员带着群众干,困难一一化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养殖户习得了科学有效的种苗育选技巧及必要的病害防治技术,规避了疫病风险,节约了试错成本,提高了养殖收益。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像这样党群合力保增收的故事,金平区内多个社区也正在发生。鮀莲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电商、特色农产品及附加品开发,挖掘当地资源禀赋特色,造就“一村一品”闪亮名片。

如天港社区党委立足实际,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目前社区共有360多户居民分别从事番石榴、莲藕种植和虾蟹养殖,特色产品种养队伍和用地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打响了“天港番石榴”美食品牌。

胜隆社区党支部则瞄准生产加工纯藕粉的商机,党支部书记带着社区居民种植295亩莲藕,自创品牌,开发“荷塘月色佳藕天成”纯莲藕粉生产加工项目,并逐渐在胜隆社区形成莲藕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阵地,如何进一步唤醒“沉睡”的土地,让这片沃土成为名副其实的良田,也是鮀莲街道正在探索的一大举措。近期,在金平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鮀莲街道会同自然资源、财政、农业等部门正在稳步推动水田垦造项目,自项目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已迅速完成大场、两丰、莲华、莲风、莲光、莲美等社区合计约1100亩土地的清理腾退工作,将逐步优化完善农田项目规划,积极探索粮食生产与水产养殖创新结合。

乡村蝶变

“红色侨乡”聚揽好风光

眼下的金平区岐山街道西陇社区,红绿色彩分明,小广场、小亭台精致漂亮,一幢幢老厝民居点缀其间。当地群众以往常调侃的“有钱建楼房,没钱建猪舍”“进村见猪舍,满村猪屎味”脏乱现象,早已不复存在。

“西陇尝到了党建的‘甜头’,获得了‘党建+’所带来的新生。”西陇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袁胜武告诉笔者,如今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力量,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陇,有旺盛之意。而西陇社区,确实经历了一番“比拼”和“超越”。据悉,西陇社区党委曾一度被定为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2017年后,在汕头市派驻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指导帮助下,西陇社区党委重整“两委”干部队伍,探索社区管理新形式,推行“1+N”党建模式和“党建引领+微管理”模式,共拆除5万多平方米违建,建起5个公园,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每个党员都是群众的联系人,随时可以向党组织反馈问题,并得以快速解决。”袁胜武表示,西陇社区以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共产党员户”挂牌、设立党员义务劳动岗、举办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带头投身社区建设,形成社区居民“看党员怎么干、跟党员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西陇社区党委还把有文化、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年轻党员选拔为支部委员,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延伸党建工作触角,让党组织更加知民情,解民意,导民行。而今西陇社区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形成党员喊得应、群众跟得上、党群一条心的良好互动。

“挖掘民俗文化、打造民俗产品,是西陇发展‘党建+’的新方向。”袁胜武指出,依托于2021年12月启动的“红色侨乡”特色精品示范性建设项目,西陇社区还在辖区内打造多个红色景点,“晒”出好风光。

古村落,新振兴。提及“红色侨乡”,便不得不亮出月浦街道沟南社区独具特色的文旅名片。

沟南许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曾被史学家称之为“近现代史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沟南社区也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兰桂湖的水清澈透亮,湖边一侧的荒地,如今已整理成了一个绿草如茵的公园,和兰桂湖连成一片,与远处的桑浦山脉遥相呼应,形成了山水田园的如画美景。

“以党建促乡村振兴,要坚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结合点。”沟南社区党委书记许燕武表示,今年来,社区党委围绕贯彻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红色侨乡”特色精品示范线项目建设、“平安·幸福”村居创建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乡村风貌提升为抓手,探索社区自治新模式,全面推进沟南社区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红色古村落焕发振兴新气象。

中央农业频道致富经白对虾_央视农业致富节目_虾农致富经央视

如今,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沟南社区持续做大“红色文章”,延伸党建阵地触角。如在兰桂湖畔筹资建设社区“爱国亭”,不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书记讲党课等主题党日活动;修缮烈士墓园,传承发扬革命烈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完善以社区宗祠为主体的“沟南文史研究会”会所展览,依托社区党员活动室建成“辛亥革命和大革命时期名人馆”,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在拓展文旅特色产业上,沟南社区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乡村景观,将乡村景色、农家乐、果园串联起来,进行一体化改造,如修缮“兰桂湖”尚书街古民居立面,绘制关于“红侨”元素墙绘,建设红侨展馆、四小园,配套兰桂湖龙舟广场大电视、音响等设备,积极推进兰桂湖两旁“党建+法治公园”、爱国教育树廊建设,让古村焕发新活力。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据悉,近年来,在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新途径上,沟南社区还通过盘活土地,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30多万元到现在每年200多万元的跨越,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社区“智治”

基层治理走出新路子

近来,出入岐山街道陇头社区的居民可看见,社区7个主要路口都新增了智能道闸设备,进出辖区的车辆行驶和停放都变得更加井然有序。8月1日,陇头社区智能化停车运营管理系统投入试运营,这是陇头社区党委推进社区“智”理的一次大胆尝试。

“以前可不是这样有秩序。”陇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泽宜表示,为节省社区日常管理成本,进一步解决社区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他们着力打造“红色管家”促乡村“智”理模式,切实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笔者获悉,2021年8月,陇头社区党委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通过“四议两公开”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由经联社全资注册10万元成立陇头社区物业公司,科学探索物业管理模式,并投入约16万元委托汕头电信公司对辖区实地勘查布点、设计,新安装监控28个,智能大喇叭广播3台,依托电信公司“云管理”平台实时监看和回看。

同时,社区党委班子集思广益、大胆规划试点网络智慧管理社区,实现社区车辆管理等智能化服务。目前,陇头社区已利用公共场地有效规划停车泊位约280个,投入约58.5万元社区7个主要路口安装13道智能道闸设备,依托全新智慧物联“云端”实现“真无人管理”智能道闸。

“目前智能化停车运营管理系统还处于试运营阶段,后续我们还将根据系统生成的大数据资料,进一步分析和调整智慧管理的方式方法,真切做到惠民便企。”陈泽宜说道。

智能化停车,是陇头社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之一。不仅如此,据陈泽宜介绍,陇头社区深化党支部与社区网格双向融合的“智”理模式,将社区现有的368户居民群众划分为3个网格,每个网格实现党组织覆盖,建立起“1+3+X”的网格模式,即1名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3名社区工作人员任管理员,数名党员或群众代表参与志愿服务,准确、快速、全面了解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陇头社区还重组了一支平均年龄38岁、熟悉地域特点的联防队伍,依托社区智能监控视频系统全方位监控,建立社区安全自防有效机制。同时,陇头社区党委主动拓宽思路,联合马西社区党总支、大路社区党总支建立3个毗邻村居联防联动机制,形成“一方呼应,三方支援”村居综合治理格局,辖区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得到明显改善,切实升级了网格内各方力量通力合作的“智”理机制。

陇头社区是金平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一个缩影。阶段来,金平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抓“平安·幸福”村居创建的契机,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基层社会治理为核心,深入探索涉农社区自治新模式,通过完善服务机制,凝聚共治力量,引进科技力量等,着力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新格局。

推行“大工委”工作机制,也是金平区乡村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如鮀江街道党工委,就与辖内汕头大学多个学院党委结对共建,充分挖掘汕头大学高校的青年党员人才资源优势,发挥高校党员志愿者在行政管理、城市管理、法学等的专业能力,打造多支不同领域的“街道+高校”党员志愿者先锋队伍,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援助、协助纠纷调解、推进移风易俗、推行精准帮扶等,实现“校地共建”,把高校党员与身处乡村治理一线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团结起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

此外,今年5月份起,金平区还启动乡村振兴农村电网路灯建设项目,共投入约1.2亿元,分三个工期,完善月浦、岐山、鮀江、鮀莲4个涉农街道的农村电网路灯建设。据悉,该项目预计安装路灯约1.25万盏,让明亮的灯光照亮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一线实践

金平区推动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

“头雁”引领 “雁阵”齐飞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今年来,金平区深入开展社区“头雁”振翅行动,实施打造“书记大讲堂”、建立“书记研修所”、设立“书记育苗班”等有力举措,同时创新社区书记培训班形式,为“红色头雁”充电赋能。

在西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金平区各社区党组织的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围坐在一棵大榕树下,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有提问、有探讨,气氛热烈。

这是金平区组织的第二场“书记论坛”。据悉,书记论坛内容涵盖社区班子建设、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人居环境改善、特色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群众工作开展等方面,通过“书记台上讲”,“书记台下学”,让更多有新意、有效率的工作思路涌现,也激发了全区社区“头雁”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善作善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书记论坛”以分享促交流,“书记打擂台”则以赛促学,推动涉农社区互比互学互“取经”。日前,来自岐山街道西陇社区、鮀莲街道莲美社区、鮀江街道蓬洲北社区、月浦街道沟南社区的4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先后登上“擂台”,同台“竞技”,以建强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治理、促进产业振兴、改善人居环境等特色亮点工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晒成绩、谈经验、找差距、比干劲,展示阶段来各涉农社区规划建设的变化和中心工作的推进成果。

“四位涉农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台上只说‘干货’、只亮‘硬招’,让其他社区党组织书记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切实促进各社区党组织书记之间的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表示。

笔者了解到,除“书记论坛”和“书记打擂台”外,金平区此次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还组织了专题授课、体能拓展、现场教学等内容,全方位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综合素质。

近期,金平区还面向全体社区“两委”干部,举办三期社区“两委”干部培训班,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力求实现精准“滴灌”、精准施教,帮助全体社区“两委”干部加强知识储备、夯实能力根基,构筑“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的乡村振兴基层力量新格局。

【记者】 蔡沚彦 郑淼鑫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蔡沚彦;郑淼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