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模式实践 建三江稻区是黑龙江省开展优质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主要地区之一。近几年该稻区平均产量高达550~600kg/亩,2011年平均稻谷价格2.7元/kg,平均产值1485~1620元/亩,扣除平均1100元/亩的生产成本,平均效益在385~520元/亩。随着水稻生产物资、人工及其他生产间接成本不断提高,促使水稻主产区必须通过进一步开展高产创建工作,提高单产,进而增加效益。近年来随着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在积累了多年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适合建三江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一、选用高产优质品种三江稻区近年来采用的水稻品种以高产为主,兼顾优质。在生产上对品种特性的主要要求是抗低温、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如目前在三江稻区种植面积达70%以上的空育131品种,一般产量在600 kg/亩左右,最高产量可达900 kg/亩。空育131精米率75.5%,口感??,是目前适应本地区种植的最高产优质、单位面积效益最好的水稻品种,其抗低温性极强。二、旱育秧田育壮苗通过大棚集中建设,结合钢骨架大棚、大棚燕尾槽开闭式及卷帘、微喷给水等设备实行大棚集中化管理。
这种育秧方式不但能育状苗,还能节水、节支、降低劳动强度,方便育苗管理和简化本田整体等诸多优点,这也是三江稻区连年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积极推广“二秋三常年”技术即秧田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常年培肥地力。三、种子包衣及浸种催芽1.种子包衣建三江地区近年来广泛采用种子包衣后浸种催芽,种子通过比重选后包衣。包衣时种衣剂中的高分子成膜剂在种子表面形成一个固化保护膜,在调控水分及空气进入种子内部的同时,维持种子内部一个较佳的物质代谢水平,保证种子活力,另一方面利用种衣剂可有效控制水稻苗期病害如:立枯病、恶苗病。2.浸种催芽通过工厂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浸种催芽,其设备组成主要由工作箱、监控系统(监控箱、感温探棒)、加热系统(锅炉)、调温系统、供水系统(井、泵)及排水六大系统组成。主要农艺要求为(1)浸种:浸种时间10d,温度11℃~12℃,种子与水重量比为1:1.2,水层浸过种子20cm以上。浸透的种子透明,去壳用手易捻碎、无硬心。(2)破胸:温度32℃,时间10~12h。(3)催芽:温度25~28℃,时间10~12h,标准芽长不超过2mm,根芽呈双山型。(4)晾芽:在常温条件下晾芽1d。
四、秧田管理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秧田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秧苗质量,秧田管理其主要技术要求为:(1)水份管理:“三看浇水”(2)温度管理:①种子萌发期棚温不超过32℃。②第一叶伸长期25~28℃,③离乳期22~25℃,④移栽前准备期棚温20~22℃,控水、通风、练苗做好“三带”,带肥:二铵2~3两/平方米;带药:70%艾美乐,6g/100m2;带生物肥(爱丰):30mL/100m2(3)防病追肥:水稻1.5叶期至2.5叶期各防病追肥1次。①防病:30%瑞苗青1.5mL/m2,②追肥:追施硫酸铵(商品量)5g/盘,施后浇水。五、插向水稻一生所固定的干物质中,有90%源自光和产物。而光和产物中有90%来自叶片的光和作用,可见光照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至关重要。采用高光效栽培模式即选择插向为磁南偏西23.5度的栽培角度。高光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其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意在增加水稻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的群体受光率,提高光和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应用高光效栽培方式对水稻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对结实率促进最为明显。六、科学施肥根据三江地区土壤特性、气候特点及历年综合施肥水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科学分析、监测,评定出某一地块的实际需肥水平,可充分提高肥料利用率。
以三江地区洪河农场某一高产创建地块为例:全年尿素(46%)11.3kg,磷酸二铵(18%N、46% P2O5)8.5kg,60%氯化钾8kg,硅肥5kg。基肥施入比例为:①氮肥总量的30%②磷肥100%③钾肥50%。(1)基肥:尿素3.3kg/亩、磷肥8kg/亩、硫酸钾4kg/亩,水整地最后一遍前施入,耙入土中8~10cm。(2)蘖肥:氮肥总量的30%,即3.3kg/亩,硅肥5kg,混拌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第二次蘖肥总量的20%,在6叶期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3)调节肥:氮肥总量的10%,即1.1kg/亩,倒4叶前后施入.(4)穗肥:氮肥总量的30%,即3.3kg/亩,钾肥总量的50%,即4kg/亩,在倒叶露尖根据水稻长势情况混拌施入。(5)粒肥:氮肥总量的10%,即1.1kg/亩,在水稻抽穗后8d以内施完。七、应用“浅、湿、干”灌溉技术本田水层管理应用“浅、湿、干”灌溉技术,配合综合增温(覆膜增温、长渠道增温、散水增温、隔板增温等)的方式确保进入泡田水份温度在18℃以上,抽穗30d后排干。浅湿灌溉的原则为:水稻浅水灌田,每次灌水深约为3~5cm,待水分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再灌下一次水。
灌溉过程中形成几水几落(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两次灌水的间隔时间根据稻田的保水性能、土壤肥力水平、稻苗的生育状况及降雨量而定。一般一次灌水后的有水时间约为2~5d,两次灌水之间的无水层时间应使浮泥沉实,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但土壤不干裂,不降低水稻的光合强度。八、防病追肥防病追肥主要以防稻瘟病、真菌性病害为主,结合促早熟追施叶面肥,通过飞机航化作业,全年防病追施2~3次:第一次水稻9.1至9.5叶期;第二次水稻孕穗末期;第三次水稻抽穗后15d。配方:①2%加收米80mL/亩+20%好米多80mL/亩。②2%加收米80mL/亩+25%咪酰胺60mL/亩。③2%加收米80mL/亩+20%稻瘟酰胺60mL/亩。④75%拿敌稳15mL/亩。九、收获水稻抽穗后45d以上,活动积温850至900℃以上,小穗轴及护颖变黄,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为收获适期。收获方式85%以上采用机械割晒拾禾的方式收获,控制田间损失在3%以下,收获后及时入库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