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芹种植技术视频_小香芹种植视频_种植小香芹致富

大学本科毕业后跳出“农门”,在一家上市公司任运营副总经理,年收入40多万元,当亲友们觉得90后青年李小龙正走在人生上坡路时,他放弃高薪,回了老家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玉海村工作。

家人听说后要和他翻脸,他给出的理由是:“驻村工作队员是外乡人,都能为玉海村的发展贡献力量,尤其是驻村第一书记何占科,都五十七八岁了还在为村里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我是咱村长大的年轻人,现在有能力了,更应该为村里做点事。”

玉海村是1990年从西海固地区搬来的首批生态移民吊庄村之一。李小龙在银川市工作期间经常关心村务,担任过村党支部委员。当时的玉海村以种销玉米为主,村集体经济薄弱。

2021年7月,宁夏残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人事处处长何占科到玉海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先后7次鼓励动员知农业、爱农村、懂农民的李小龙回村施展才华:“你在外面富,只富了你一个人,回来后有可能带领一群人富、几代人富。”

被这位60后前辈的精神打动后,李小龙自2022年起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年多,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在新一届村“两委”的努力奋进中,玉海村的党组织凝聚力和服务力显著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以多品类蔬菜种植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解开了致富“密码”。

新思路新方法让乡村治理更高效

李小龙回村工作后的第一件要紧事,就是改变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面貌。此前换届选举,因全村选不出一名合格的村支书,这一职位曾长期由闽宁镇的干部兼任。前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近50岁。

“玉海村是闽宁镇的‘开荒村’,不缺吃苦精神。村‘两委’缺的是务实创新的发展理念和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李小龙将在企业中学到的管理方法加以调整,用于村务管理。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共有7人,平均年龄39岁。李小龙带着村干部,从党组织队伍建设、村容村貌等方面,分类制定玉海村发展方案,安排村干部给村民小组成员宣讲,再发动全村人一起推进。其间,何占科将自己在宁夏残联长期从事机关党建工作的经验,分享给村干部。

“村子要进步,村干部思想要跟上、要学习。”按照李小龙的提醒,村干部余学花开始学习党建理论、三农政策。在她看来,李书记虽比她年龄小,但年轻人脑子活,在大城市待过、眼界开阔,能把新的工作思路带回来,所以愿意跟着一起干。

对于老百姓提出的合理诉求,李小龙要求村干部“必须立马解决”。以前村里垃圾处理等好久没解决、群众有意见的事,几个月就解决了。

这两年,玉海村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2022年,闽宁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玉海村得了第一名;去年年底,玉海村党支部由二星级晋升为三星级党组织,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永宁县组织全县村支书“亮晒比促擂台比武”,李小龙拿了第一名,还挂任闽宁镇党委副书记。

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村民生活质量

李小龙正式回村任职前的半年,何占科刚到玉海村驻村。

盛夏高温天气,何占科和工作队队员胡鹏、金峰走访全村104户残疾人家庭发现,很多残疾人长期在与家庭居住环境“对抗”,出门下台阶、进卫生间、烧一壶热水,都需要避障;有的残疾青年没有出行辅具、长期困在家中。

“只要他们有改造需求,都会认真落实。即使有的需求超出了改造方案,也会尽力协调帮助解决。”在入户走访后,何占科下了决心。

工作队用对接到的36.5万元自治区残联无障碍改造项目资金,为73户76名残疾人实施硬件设施改造,包括修建户外轮椅坡道、增设室内入厕扶手、改造厨房锅台等。

依托这两年的全国助残日活动,何占科和队员们联合永宁县残联,从闽宁镇摸排出189名有需求的残疾人,送去轮椅、助行器、沐浴椅等辅具,从更细微处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

玉海村2组的老人李正福曾患风湿性关节病多年,10多年都瘫痪卧床、洗澡困难。

“必须想办法帮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何占科联系自治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永宁县残联,拿出1万多元为他家改造了无障碍坡,送去了护理床、轮椅、防褥疮垫、床上餐桌和“洗浴宝”。收到这些物品时,李正福握住何占科的手感谢道:“是你们让我活得有个人样。”

何占科及工作队员在多次入户走访中,逐渐和玉海村的残疾村民建立了真挚的情谊。帮肢体三级残疾人李建忠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后,何占科有时会去他家坐坐,在子女教育、家庭创收等方面帮他出谋划策。这两年多,李建忠遇到困惑,愿意找工作队的“大哥们”交流想法。

何占科说:“残疾人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推进人居环境品质改善,不能漏掉他们。”

发展沙地蔬菜产业助农增收

近两年,何占科与工作队、李小龙与村干部共同的心思,都在玉海村的7224亩沙质土地上。

刚驻村时,何占科掌握的数据是:玉海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仅280亩,主种玉米每亩收益顶多约1500元,而大葱等经济类作物的亩均收益,至少是种玉米的三四倍,“玉海村要在土地上大做文章,还要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

李小龙也认为,“要种适合沙质土壤的特色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益。”

2022年春耕前,他问过很多村民“今年准备种啥”“有没有种经济作物的想法”,但得到的答案是“再考虑考虑”“能销出去吗”“没考虑过”。

“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李小龙组织村里脱贫户里的致富带头人、党员带头人、种植大户,带头种大葱、香芹、萝卜等。

为稳定销路,2022年4月,在驻村工作队协助下,村“两委”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带着农户种植、联系企业收购和销售。

种植玉米多年后,村民李三斌去年试种了20亩大葱,一年收入16万元,开始积极动员更多村民种大葱。他说:“玉海村致富不只是村支书和村干部的事,是全体村民的事。”

33岁的李玉泉是玉海村第二代移民,跟着种菜多年的父亲一起料理70亩大葱、香芹和红薯,每茬儿上市前能联系好销路,预计今年能有40多万元收益。他靠种菜收入供养4个孩子读书,是全村年轻人里的致富能手。

这里适合沙地种植的蔬菜品类多。去年,何占科与驻村工作队引进了一家农企在玉海村东滩试种了60亩黄秋葵。以前没种过,工作队就联系当地农技员组织现场教学。“未来还有大规模种植、延伸产业链的市场前景。”

何占科介绍,玉海村目前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00多亩,有263户蔬菜种植户。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99.7万元增至2022年的146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4001元增至18023元。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年轻人,村里还是缺青年人才。”结束驻村工作已3个多月,何占科仍时常接到村民的电话。听他们说,今年秋季以来,有的孩子上大学了,有的年轻人参军入伍了,有的村民主动承担起了村容村貌环境保护工作,种大棚蔬菜、搞养殖、跑运输……村民们正铆足了干劲接续奋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