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云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

江苏灌云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

王庆轶王永超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居民消费量较大的农作物,对国家的粮食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田间的杂草以及虫卵可以为养殖虾提供天然饵料,而养殖虾的排泄物则能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因此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具有一定的循环性和生态性,减少了农药及化肥的经济投入,同时也能更好地减少水源的污染,促进水稻和养殖虾的共同生长,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经济收益。也增加了社会效益,对于生态环境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虾养殖技术_虾和水稻养殖技术_虾水稻养殖技术视频

1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1.1缓解了争夺空间的矛盾

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分,养殖虾也同样需要水分,但是水资源在我国非常宝贵,如果能在同一空间下共同运作,将降低空间矛盾,还能有效地节约资源。稻虾共养模式首先需要先提前挖好虾沟,然后再开始种植水稻,要尽量避免两者的交叉作业,当水稻种植完毕之后再放虾苗,减少了种植水稻时的操作影响虾苗成长,同时避免了生物之间争夺资源的问题,水稻为养殖虾提供了生存空间以及优良的食物,养殖虾的排泄物则能转化为养料,两者相互促进,对于双方的产量非常有益 。

1.2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

传统思想认为我国地大物博,但是如果从人均资源上讲,资源并不多,只有注重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上不断提升产量。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阶段,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过于保守,双方都需要自身的发展空间,而且在资源消耗上也都不同,但是稻虾共作模式拓宽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实现了“一个空间、两种收获”的运作模式,在同一水田当中同时可以种植水稻和养殖虾,将土地资源发挥出了更大的效能,而且双方还能互相促进生长,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同发展,对于其他相关的产业提升也有着积极影响 。

2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分析

2.1投入低,收益高

首先,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在空间上更加节省土地。其次在第一年时需投入虾苗,成本较高,但第二年则可以依靠虾苗自我繁殖,加上少量的人工补充就能完全满足需求。同时,养殖虾可在稻田中食用浮游生物、水草、有机物虫卵等,减少了喂养饲料的成本投入,而且可以净化稻田水质、除杂草。因此,从以上来看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总体投入较低、收入较高。相关数据表明,每亩水稻能生产500㎏以上,而养殖虾能达到100㎏左右,经济收益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2.2稻虾互利共生

夏季时节稻田对虾苗有更加便利的生长条件,其根、茎、叶、杆都可以有效地为养殖虾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和庇护所。同时,养殖虾还会捕食稻田中的各类害虫,而且也会清除杂草,有益于水稻生长、净化水质。水稻为养殖虾提供了庇护所和活动空间,养殖虾则在水道中不断游走,搅动土壤,让土壤更加疏松,既能提高水分流动量,也能让营养物质迅速循环,对于水稻产量具有促进作用,养殖虾的排泄物也能被水稻根系所吸收,减少了肥料投入总量。

2.3有助于绿色农业快速发展

前面已经说到,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下,两者均能为对方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以及饵料,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对于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养殖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种植成本高、化肥农药运用量大、抗生素滥用等问题,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更有利于生态的物质交换、物质循环,降低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需要运用大量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减少了土壤以及水污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探索途径之一。

虾水稻养殖技术视频_水稻虾养殖技术_虾和水稻养殖技术

3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技术应用

3.1水稻种植与移栽

首先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尽量以杂交籼稻为主,如丰优香占等;粳稻可先选择优质、熟期偏早的品种,如金香玉1号、南粳9108等。也可选用特色功能水稻品种,如 彩色稻、降糖稻。栽插方式:水稻栽插以机插秧为主,行距30cm、株距15cm为宜。要求在六月底前移栽结束,保证灌溉中水分能够充分流动,也要给养殖虾提供必要的活动和生存空间,既有利于水中氧的浓度提升,也有助于养殖虾捕食杂草和虫卵 。

3.2农药肥料的管理

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以及病虫卵是养殖虾重要的食物之一,养殖虾通过捕食,可以大幅度降低水稻的患病几率,而养殖虾的排泄物则可以为水稻提供生长的必要养分,养殖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少量投放肥料或不投放肥料。在虾苗投放的初始阶段,稻田中的水量要控制在1㎝左右,当插秧半个月后可进行水稻晒田处理,此时要保证田间水量充足,轻晒即可,完成后需重新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注水量和水位深度也应增加,为养殖虾和水稻提供必要的环境生长。

3.3灌溉与收获

在初期放虾阶段,稻田中水分可少量,控制在10㎝即可晒田,工作完成后可加深水位灌溉,同时需养殖者定期巡查观看养殖情况并逐步加深水位。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分,一般因控制在25㎝高度,即可满足水稻和养殖虾的生长需求,当水道到达分蘖阶段时,可采用“低水勤灌”的方式。收割稻田时要留有10㎝的稻蔸,打完后的稻草重返回田,并重新放水,控制在45㎝,保证水位没过稻草,根据实际情况施加底肥,加速稻草腐烂,为养殖虾的下一季生长提供必要的浮游生物以及饵料。

3.4挖沟与虾苗投放

虾沟是养殖虾生长以及繁殖的重要外在条件,因此需采用一定的技巧性。首先虾沟沿着稻田周围并紧贴田埂内侧,其上口宽度为5-6m,底部宽度控制在1m至3m之间,深度为1.2-1.5m。养殖者须视自身的稻田面积情况而定,如果面积过大可采用十字沟,而且周边的虾钩要与十字沟相互连通,虾沟的总面积不得超过稻田面积的1/10。稻田的对角线应设置入水口和放水口,但是需用结实、紧密的钢丝网进行封堵,防止养殖虾从出口逃逸。在养殖初期投放的虾苗应控制在每亩地15㎏左右,并要分散投放,让虾苗能够扩散活动,雌雄比例约为3∶1。

3.5田间管理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农户应每天至少两次对稻田进行巡查,建议早晚各一次,观看稻田内水质变化,可分析出养殖虾的生长情况,如果有可疑问题出现,要立即采取措施。同时,也要定期清理虾沟,避免出现淤泥堵塞问题。在放水过程中要先进行水质检查,水质对于水稻和养殖虾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旦出现污染,就有可能造成绝产绝收,所以要防止污染物或其他杂质融入到水源中。

3.6增氧以及捕获

增氧措施可以为养殖虾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同时也能促进水稻根系营养的吸收能力。目前,农户可选择水车式增氧机以及孔底栖息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是通过不断搅动稻田中的水面来提高氧含量,而孔底栖息增氧机则是从稻田底部输出氧气。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经济成本较大。养殖虾的最佳捕获季节为第二季度中旬。捕获前,可将是稻田中的水分放干,使得养殖虾退回到深水区域,然后使用地笼捕获。

虾水稻养殖技术视频_虾和水稻养殖技术_水稻虾养殖技术

4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发展前景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在相同的空间下同时完成了水稻种植和养虾,在节约土地和水源空间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让农户有了更好地经济收益,同时也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符合我国当前的绿色农业发展趋势,还能有效降低稻田病虫害发作几率,并为养殖虾的饵料提供了有机物质,促成了养殖虾和水稻的双重生长。共作模式实现了农业与渔业的协同发展,促成了生态农业的有效质量提升,减少了经济投入,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也是我国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契机。

综上所述,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很大部分的增长都是牺牲了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和养殖业需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路径,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概念,对于培育健康的农业生态体系具有长远性意义,也为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