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跟随市水务局渔政管理站负责人前往西城街道下谢水库采访时发现,依傍该水库而建的佳满和鱼养殖场异常热闹,前来垂钓休闲者络绎不绝。原来,养殖场主谢旭红承包该水库后,在市水务渔政部门指导下,调整养殖结构,并依托该养殖场建起了一家农家乐,推出“生态养殖鳜鱼+农家乐”产销一条龙服务,许多人都是奔着鳜鱼的美味而来的呢。谢旭红说:“按照市水务局一直提倡的水产生态养殖模式,我的养殖场发展得很快,慕名来吃鳜鱼的市民是越来越多了,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高价售出商品鱼,减少了中间环节,收益比传统养殖模式高出了好几倍,更重要的是我采用清水养殖鳜鱼,水库水质得到了改善与提升。”
我市首个鳜鱼养殖场落地 试水特色鱼种生态养殖模式
谢旭红口中的“生态养殖模式”,是市水务局近年来提倡“人放天养”的健康养殖模式,也就是在不投喂、不洒药的情况下,产出无公害有机初级水产品的模式。早在四年前,本报记者曾专门撰写过一份内参,希望结合“五水共治” 行动,大力提倡清水养鱼,在提升水产品质量的同时,又能改善水环境。
一年多前,谢旭红刚承包下面积达280亩的下谢水库时,该水库因为传统养殖模式投料喂养过多而出现富营养化污染,对水体造成了一定伤害。有着多年水产养殖经验的谢旭红深知,“养鱼先养水”,要让市民吃上“放心鱼”,就必须先保持好水质。
通过咨询市水务局渔政管理站专家,谢旭红了解到,养殖鳜鱼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专吃小鱼小虾,可以避免投料喂养不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在永康也能有较好的销路。结合当时永康的水产养殖现状,谢旭红鼓起勇气将视线瞄准市场广阔但货源紧缺的鳜鱼养殖领域,采用生态养殖模式。
很快,谢旭红就调好上谢水库水质,建起了我市首个以养殖鳜鱼为主的鱼养殖场——西城街道佳满和鱼养殖场,还在养殖场里开设含垂钓、娱乐、餐饮等项目的农家乐,搭建起了一个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平台。
鳜鱼刺激农家乐消费 养殖户足不出户实现增效增收
“到农家乐,基本上每桌客人都会点清蒸鳜鱼、红烧鳜鱼和臭鳜鱼等特色菜,或者把鳜鱼买回家煮。”记者见到谢旭红时,他正招呼完当天中午的六七桌客人。他说,现在养殖场“生态养殖鳜鱼+农家乐”产销一条龙服务变得越来越成熟,自己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红火。
谢旭红和记者算了笔账:养殖场每年产出商品鳜鱼约8000尾,按每尾0.5公斤,每公斤100元到120元计算,收益至少40万元,而鳜鱼鱼苗养成一尾500克左右的商品鳜鱼,要消耗饵料鱼约3000尾至5000尾,重1.5至2公斤,刨去鱼苗和饵料鱼价格,年利润至少有20万元。
鳜鱼肥
看到鳜鱼获得高收益,谢旭红觉得自己非常幸运:“鳜鱼市场售价是连鱼、鳙鱼的5倍到10倍,但是在鱼类批发价格上的价格约80元/公斤,批发价约70元/公斤,而且在批发市场卖还有人工费和摊位费,收益会大打折扣。”
现在,养殖场不用把鳜鱼运到商场摆摊或者低价批给批发商了,而是通过农家乐这个平台卖出去,通过制作成菜品,鱼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收获更好的价格,还能带动养殖场内鳙鱼和鲫鱼的销售。谢旭红感叹:“政府倡导的生态养殖模式真好!现在我们在养殖场里就能把鱼卖完了,简直供不应求呢!
捕鳜鱼
水务局上门指导生态养殖 引导养殖户吃上“生态饭”
按照《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近年来,市水务局科学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和养殖模式,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实施绿色水产养殖推进行动。
在鳜鱼养殖方面,谢旭红说,自己刚开始时,没什么实战经验,也没有前辈可以请教。好在市水务局渔政管理站在平时就多次组织全市从事渔业生产的业主参加养殖技术提升培训,在养殖户遇到鱼病方面的问题时市水务局渔政管理站专家还会积极上门指导。
去年9月,市水务局渔政管理站专家上门开展养殖技术提升培训。了解到鳜鱼对酸性水质十分敏感后,谢旭红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往水库施放石灰,在为水体消毒、调节ph值的同时,保证水体澄清可见,减少鳜鱼捕食饵料鱼时消耗体能。
鳜鱼对水质的要求比其他鱼类高得多,要求水质透明度40厘米,远高于四大家鱼20厘米。水务渔政专家建议谢旭红通过定期注清水、换水等方式,保持鳜鱼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醒养殖户保持池塘淤泥少于20厘米。下谢水库养殖鳜鱼一年多来,一直都能确保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水环境变好了,产出的鱼的品质也有了保障。”谢旭红说,虽然生态鳜鱼生长速度很慢、很瘦,产量不是很高,但鳜鱼肉结实口感很好,而且到农家乐吃饭的客人常称赞“味道鲜美、肉质细嫩,很好吃!”这让谢旭红十分欣慰,感觉自己清水养鳜鱼之路是走对了。
市水务局党委委员卢明广表示,考虑到生态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模式更具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同样能增加渔业生产经济效益,未来,该局还将继续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同时鼓励养殖户在做好常规鱼品种养殖的同时,增大特色品种养殖比例,助力养殖户增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