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不失志 巾帼创新业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也是劳动力输出大市。人口455万,乡村人口377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110万,其中,留守妇女23万,占外出务工人数比例为20.8%。农村留守妇女不仅肩负着耕田种地、照顾老小、建设新农村等多重责任,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她们的困境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妇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群众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高度,将建设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创业合作社作为助力留守妇女创业致富的有力抓手,各级联动,结合各县区实际,探索了一条“留守妇女互助、党委政府扶持、妇联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帮助”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新路子。

“俺村是因南水北调工程从南阳市淅川县迁移过来的移民村,全村有100多名留守妇女。去年,俺村成立了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创办了丝毯加工厂,从业搞加工的留守妇女达80余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创业了。”河南省宝丰县周庄镇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马川(村)分社的全合花介绍说。现在,丈夫在外打工赚钱,俺每月也能挣1500元左右,俺家的生活过得舒心、幸福,宝丰县已经是俺移民群众的第二故乡了。

“男人在外赚大钱,女人看家收鸡蛋”。这是宝丰县长期以来形成的夫唱妇随致富方式的真实写照。然而,如今这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近年来,宝丰县积极探索“党委政府领导、妇联组织引导、留守妇女参与、社会各界扶持”的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工作思路,在积极组建留守妇女互助组的基础上尝试建立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使留守妇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创业、共同致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该县采取“村妇代会+留守妇女+合作社、创业女明星+合作社+基地”和”互助组+合作社、女大学生村官+留守妇女+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全县13个乡镇(林站)组建了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在317个行政村成立了分社,组织留守妇女抱团创业,发展经济,增收致富。

宝丰县妇联主席张玲玲介绍,目前,全县成立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丝毯加工、服装加工等各类妇女创业经济实体108个,使全县1.06万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留守妇女挑起了发家致富大梁,实现了“居家挣钱、照顾家庭、教育孩子”的夙愿。

政策引导创业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俺成立了合作社后,村里的留守姐妹都来俺家学技术,不出家门也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俺们这是抱团致富哩!”史珍芳满脸喜悦的说道。史珍芳是该县观音堂林站的留守妇女,她的有养蜂技术,但地处深山,几年的蜂蜜积压在家里,没有销路。该县妇联得知她的情况后,一方面鼓励她继续养蜂,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在当地媒体和《河南日报》(农村版)上刊登她的创业经历,帮助史珍芳把积压的3000斤蜂蜜全部销售一空。看到养蜂带来的效益,村里十几个留守妇女向史珍芳请教养蜂技术,史珍芳也热心的教她们。现在,史珍芳姐妹们成立了养蜂合作社,还注册了商标。

人口50万的宝丰县地处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妇女人口近20万,有1.06万名农村留守妇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宝丰县在成立留守妇女互助组全覆盖的基础上,把发展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作为巾帼创业就业促进行动的重点工作来抓。该县妇联分别召开了村会主任、致富女能手、留守妇女等参加的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实地走访贫困留守妇女家庭,以不同形式了解留守妇女的所思、所想和所盼。从留守妇女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就近就便、切合实际为原则,积极引导留守妇女同胞在家门口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在深入基层调研后,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化巾帼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宝丰县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组建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工作的意见》,为留守妇女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架起了学习交流的桥梁,连接了互助互爱的纽带,搭建了创业致富的平台。

“俺的感谢县里为俺们留守妇女创业制定了好政策。”史珍芳说道。

科技培训促创业

“以前,俺养猪全凭农村的传统经验,风险极大,赚钱时笑逐颜开,赔本时欲哭无泪,现在通过培训‘充电’学到了很多实用性技术,有不懂的地方还能及时给老师电话联系,真方便。”该县杨庄镇崔庄村的养殖女能手王玉惠介绍说,她通过培训成立了泓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90户留守妇女发展养殖业,为养殖户提供猪苗、防疫和销售服务,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宝丰县把提高全县妇女就业创业技能,作为推动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的切入点和金钥匙,以巾帼科技星火工程为依托,开展种植、养殖、食用菌、缝纫、大棚种植等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妇女的致富本领;同时,县妇联组织镇、村妇女干部对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意向及要求进行摸底调查、统计登记,并积极协调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畜牧局、农业局对有创业意向的妇女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培训学习方式,开拓妇女就业创业视野,激发妇女创业热情。

前营乡的养殖户崔三妮,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去年通过培训,她带领儿媳在家养了5000只鸡,婆媳好的就像亲母女,崔三妮去年还被县妇联评为“感动父城”优秀母亲。

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共举办养殖、种植、加工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89期,培训农村妇女近9000多人次。

资金扶持解难题

留守妇女创业,启动资金是个大难题。为切实解决妇女创业资金困难,宝丰县响应省市妇联的号召,积极与县财政、就业部门密切合作,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有创业愿望和条件但缺乏资金的留守妇女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培训、优先贷款,指导妇女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

“俺村这几年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种植,也想承包,但是资金不足,多亏了妇联帮助俺解决了了10万元的小额贷款。”看着长势喜人的香瓜,承包8座日光温室大棚的留守妇女徐桂玲高兴地合不拢嘴说道。她种了7个香瓜棚,1个黄瓜棚,香瓜一年成熟两次,通过公司的统一订单,出口销往新加坡,每斤4.5元,香瓜从种到两茬成熟,大概有两个月时间,7个棚能产10万多斤,除去用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纯利润在4万元左右。

据介绍,去年以来,宝丰县先后为450名创业妇女发放小额财政贴息贷款1350万余元。

建好平台闯市场

针对留守妇女大多自行生产,分散经营,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的状况,该县积极搭建平台,引导有文化、懂技术、会致富、善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依据自身传统优势,成立留守妇女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创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与龙头企业签订产供销合同,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弥补单户交易能力不足,确保社员在购销方面的利益。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组织农村妇女抱团闯市场,改变了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增强了农村妇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该县妇联的协调帮助下,观音堂林站的李会妮成立了“花椒种植加工合作社”,现已拥有社员30多人,年创收入10多万元。

“俺在县妇联的帮助下,留守姐妹们成立了花椒种植加工合作社,使俺们这些花椒种植散户聚集在一起,一块儿学技术、一块儿管理,相互交流经验,不论从产量、技术,还是销路上,都比以前好的太多了,姐妹们的衣兜都鼓了起来。”李会妮介绍说。目前,合作社生产的花椒与十三香集团、双汇集团签订了购销合同,不用出门就全销完了,在家就等数钱了。

该县还邀请女能人回乡创业,带动、安置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李庄乡的苏香捧带着资金和项目回乡创业,安排30余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月有将近2000元的收入;前营乡的杨秀东,组织40余名留守妇女编櫈子,每人每月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杨庄镇崔庄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带动了50余户养殖户;石桥镇的红英农业科技产业园吸纳30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大营镇、赵庄乡把留守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家宴服务合作社。

农家文明飘新风

“自从俺村成立了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之后,打麻将的没有了,婆媳吵架的没有了,在家靠男人吃饭的没有了,留守妇女象城里人一样按点上下班、按月领工资,大家都有活干了,收入增加了,村风民风都文明了。”该县闹店镇军营村党支部书记赵金柱如是说。

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不但是一处创业的平台,也是一所倡导文明新风的阵地。全县317个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都成立了健身队、秧歌队,跳出健康,舞出自信。赵庄乡袁庄村的留守妇女成立了女子民兵连,每晚巡逻在大街小巷,确保了一方平安。张八桥镇姚店铺村、杨庄镇姜湾社区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每年都开展好公婆、好媳妇评选和“夸媳妇贺娘家”活动。闹店镇军营村的留守妇女创业合作社组成志愿者队伍,对45位孤寡老人、五保老人、空巢老人进行帮助和照顾,陪他们聊天,为他们洗被子、买衣服、送礼物等。让老人真正体会到家的温暖。同时,合作社还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对村上留守儿童进行呵护、进行关爱。

目前,宝丰县广大留守妇女自立自强,留守不失志,巾帼创新业,广大留守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向邻里学,向先进学,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她们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了田间地头的“女能人”,形成了万名留守妇女齐奔致富路的喜人画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