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说说平菇的菌种复壮,希望大家喜欢!平菇菌种的复壮工作很重要,俗话说"母壮儿胖"、"好种出好苗"。所谓"退化",就是指平菇菌种失去原有良种的种性(形态、特性)、活力和生产效能。如平菇菌种的老化、衰退、生活力下降,子实体分离严重,产量显著下降,品质变劣等,因此,要搞好平菇菌种复壮工作,就必须把菌种退化的问題搞清楚,根据退化的现象、本质和原因,才能制定出复壮措施;使平菇茵种的复壮工作,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1. 菌种退化的表现平菇菌种退化的主要表现是:菌株生理、形态、特性的改变以及生产效能的下降。
(1) 平菇菌丝体退化的表现平菇母种在适宜的试管斜培养基上不发菌或发菌迟缓。母种扩管后,在25-27℃温度条件下培育,正常的在接种第二天就能看见,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有白色菌丝长出,一般5-7天即可长满试管内培养基斜面退化的平菇菌种需要15-20天以上,菌丝稀疏,有时甚至发菌一半即停止发菌。也有的退化母种扩管之后,菌丝沿试管内斜面培养基生长虽快,但仅仅是很薄一层,菌丝稀疏变粗,颜色由变黄。
退化母种一般都失去抗霉力,有的甚至被録、黄、桔红、黑色霉菌所代替。有的母种因存放时间过长,培养基斜面在试管中脱水干缩、结冰等,菌丝丧失生命力。生命力衰退的"老化"平菇原种和栽培种,在接种之后"吃料"显著减慢。正常菌种在温度27℃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培养料酸碱度(pH值)为5.5-6,20天左右即可长满一瓶(500-750毫升),生活力衰退的菌种,在接种后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才长满全瓶,菌丝长满后在没有温差刺激的情况下,时间不长即出菇。从瓶壁外看菌丝稀疏变粗,生长不整齐,甚至有的还长不到半瓶即出现白色粒状菇蕾,同时抗霉菌和各种杂菌污染能力基本消失,已失去平菇特有的"清香"气味。以上这些表现,从外观上证明菌种已退化,生产上不能使用。
(2) 平菇子实体退化表现子突体成熟体型小,花菇颜色不一,分化严重,出现畸形,形状不一,出菇差,菌盖小而薄,菌柄长等,不同于原有品种特征。正常子实体盖圆、柄短、子实体肥厚、个体大。出过一茬菇后菌丝很快自溶消失,被杂菌和线虫等所代替。遇到气候膊变或外界刺激,子实体和菌丝体很快死亡,抗逆性和生活力消失。
2. 退化的原国平菇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传代过多、菌种老化,外界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良影响。
(1) 制种方面的原因:选取不良的平菇薗盖进行组织分离,母种转管次数过多(超过5次),培养温度过高、温度过大,接种消毒不严,混入杂菌,菌种纯度差。母种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差,生活条件不良;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料中混有有蒜物质,如酚、萜烯类(松节油的主要成份)、单宁、氨味过浓等,培养料过干或过湿;消毒不初底,接种不严格,杂菌污染;培养温度过高;菌丝体长期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培养,光对菌丝的刺激作用等。
(2) 贮存方面的原因:平菇菌种营养不良又保存时间过长,超过3-4个月母种在3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保存间超过1-2个月,温差变化大、忽冷忽热,温度差异超过±3℃,空气相对湿度过大,超过70%以上,杂菌污染环境卫生差。由于以上原因造成菌种老化、霉变、甚至丧失活力,从而引起退化。(3)栽培方面的原因。使用菌龄过大,有霉变或出现子实体的菌种,培粦料发霉变质栽培环境差,消毒不彻底,病虫害多;栽培条件长期不适宜。
3. 菌种退化的本质主要是生活条件和环境因素的不适宜,而引起的平菇性细胞内DNA的分子结构改变或染色体交换、搭配上的变化。这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平菇菌丝体是由许多菌丝细胞组成的,构成菌丝体的每个细胞中的细胞核的性质基本相似,但并非绝对相同。
如果在众多的细胞中,有一个核发生变异,还不至于造成整个菌丝体的形态、特性的改变,但是各个正常细胞中的核,由少到多地逐渐发生质变,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引起整个菌丝体生理形态、特性的改变以及生产性能的下降。这就是平菇菌种退化的实质。平菇的菌种复壮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