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和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16日,我市举行“攻坚路上——广元市2020年扶贫日主题讲述暨脱贫攻坚奖颁奖活动”。

活动中,7组讲述人生动讲述了脱贫攻坚路上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干部、赴凉山脱贫攻坚综合工作队队员、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贫困群众、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的感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赢得掌声阵阵,都让人动容落泪,更激励着大家在脱贫攻坚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兑现承诺、写好答卷。

STORY

扶贫故事

攻坚路上•爱的感悟

市人防办派驻剑阁县樵店乡蒲李村第一书记杨勇

右一

爱是真情,给人希望。驻村后,我遇到第一个重点贫困户叫王锡武,这个人性格孤僻,父母年迈,妻子患有精神病。由于家庭压力大,他生活消沉,整天借酒解愁。我成为了他家的常客,我时常对他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锡武哥,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脱贫致富”。经过我的协调,他妻子到医院接受长期治疗,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现在他在国外务工每月收入上万元。

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在平凡岗位上多干实事,多做好事,是做一个忠诚、干净、有担当的人。我主动申请当上第一书记已经六年了。今年妻子手术后出现病情反复后,领导和组织几次对我表达关心,但我坚定选择了要把驻村帮扶工作继续完成。

只为青山变金山

利州区白朝乡党委书记张玉全

6年时间、2190天、17本日记、100多万字,这是张玉全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斗足迹。翻开日记,字里行间,都是他对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最真实、最深情的记录和表达。

变则通,通则富。经过反复思量,张玉全觉得,想要拔穷根,就必须打开山门,移开横亘在白朝人面前的拦路虎。

如果说修路开山门,是玉全书记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第一板斧”,那么开发利用月坝湿地这个“聚宝盆”,则是他发展旅游康养产业的另一招“妙棋”。

近月湖的水更绿了,罗家老街的文化名片更亮了,祖祖辈辈以土地为命根的白朝人旧貌展新颜,农家乐、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开张营业,餐饮、游乐、休闲一应俱全。

如今,在党的政策普照下,玉全书记带领大伙儿,用绣花功夫织就了贫困山区小康生活的美丽画卷!现在,白朝乡已全面脱贫摘帽,并成功创建成“全国农业产业建设强镇”“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首批全国最美森林小镇。

索玛花开

旺苍县援彝教师陈翠林夫妇

2018年6月,旺苍县东河第一幼儿园曝出一条新闻,陈翠林主动请缨,要去大凉山支教,还要带上同为教师的丈夫王力。

陈翠林出车祸时,躺在雷波县医院的病床上痛苦呻吟,病房里围了好几个彝族孩子,个个眼睛红红的。

由于车祸的影响,学校决定取消她小学班的教学任务,当得知心爱的陈老师不再给他们上课的消息后,孩子们和表姐哭成一团。

……

看到窗外生机勃发的大凉山,这是党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变化。这巨大变化的背后,汇聚着无数帮扶干部,特别是援彝干部的艰苦努力和无私付出。他们就像凉山山顶的索玛花,在这个烂漫的季节里迎着寒风盛开。薪火相传,滴水成河,微光汇成星河,终将照亮美丽的大凉山。

你努力的样子真美

羊木镇新山村贫困户王进安

王进安少年时因为一场事故失去了左臂,30多岁好不容易成家,妻子却忍受不了贫穷,在女儿嗷嗷待哺时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后,党的各种关怀政策精准对接贫困户,王进安憋着一口气要脱贫致富。

一只独臂,两个肩膀,担负起如山的坚强!他向村上种养殖大户学经验,开始种桑养蚕、养殖跑山鸡,生活有了很大改变。

曾家镇白鹰村贫困户蔡兵兵

左二

今年蔡兵兵流转了近百亩土地,发展的高山露地蔬菜产值将达40万元。

为了早点摘掉贫困户的帽子,2017年,蔡兵兵借助小额信贷等政策支持,种起了高山露地蔬菜,当年就有近5万元的纯利润!在自己发展的同时,这个小时候吃过百家饭的年轻人,始终没有忘记曾经有恩于他的乡亲们,他注册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免费技术指导,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干!周边一些贫困户仅靠在合作社务工和流转土地,就能年收入万元以上。

风雨同舟的共富路上,蔡兵兵用他的赤子之心托起乡亲们共同的小康梦。

大滩镇自然村村民陈云梅

右一

2018年,曾经是贫困家庭出生的陈云梅大学毕业在四川铁投集团就业了,乡亲们都羡慕得说:“这下好咯,这孩子算是飞出大山咯!”可没想到,才工作两个月的她,却主动申请回到了家乡!妈妈气的边哭边骂:“你个傻孩子,城里不好吗?你回来干啥?”陈云梅抱住生气的妈妈:“妈妈,城里当然好!可是,你看,我们村的帮扶干部们,他们都是外乡人,他们都不远千里来帮我们,更何况我呢!没有精准扶贫的帮扶哪有我的今天啊!我,应该回来!”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三年过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贫困程度极深的自然村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滴水之恩,报以涌泉!从陈云梅身上,我们看到了贫困群体的另一种高度。

两地协作共发展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挂职干部、昭化区政府办副主任张伟

我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角声中,从浙江龙泉来到昭化的一名挂职干部。怎样将东部的发展优势融进西部的脱贫奔康,是浙江援川干部将国家课题落地基层的最大使命。在两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最终构建了“空中飞蜂、林下养鸡、坡上种药、地里长菌、稻田养鱼、园区共建、全网电商”的立体产业扶贫格局。

利用龙泉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我们提出在资源、地形、气候相似的昭化发展食用菌。带着群众的意见,我们拿出了“零投入、学技术、有保障”的解决方案:从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中配套产业发展资金,从龙泉招引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由专家提供技术、管理;引导业主拿出10万袋香菇菌棒建立扶贫车间,贫困户在扶贫车间每月1800元保底工资的同时,为鼓励贫困户学技术,按照每袋菌棒生产2斤香菇的标准,超出部分按每斤1元的给予奖励分红。在当地,很多贫困户通过种植香菇走上了致富之路。

从产业致富到健康扶贫,从教育帮扶到文化协作,我和在昭化的挂职战友们在为龙泉、昭化两地牵线搭桥、共谋发展的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

老罗的“桃花梦”

黄猫垭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洪

六年前,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时候,看到家乡的贫困,老罗毅然放弃当时已做的很有规模的建材生意,回到了家乡黄猫垭,与乡亲们一起种猕猴桃,引进白肉枇杷,产业发展搞得风生水起。

“我们黄猫垭生态环境好,山清水秀,没有任何工业污染,还有红色旅游资源。我们就成立了一个黄猫垭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找专家搞规划,搞乡村旅游。栽树,栽桃树、栽樱花树、栽梅花树,栽枇杷树,现在我们流转的4500多亩土地,都成了气候。我们黄猫垭,现在就是个四季花成海的美丽乡村。”

社会力量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之一,是政府扶贫的有益补充。老罗从捐钱修路,到发展脱贫产业,再到为135户贫困户捐建350 亩桃园发展27 户桃园农家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奔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青川县翊瑞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述刚

“饮水思源、先富帮后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安吉县向青川等贫困地区捐赠“白叶一号”茶苗作出的肯定评价和重要指示。作为青川人,我深受鼓舞,脱贫攻坚的信心更足、劲头更大。我牢记总书记的话,决心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在大山深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遍大江南北,唐述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唐述刚带领乡亲们,组织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在青川县10个乡镇的17个贫困村建立了食用菌示范基地,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610亩,辐射带动种植3500多亩。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唐述刚作为先富起来的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梦想,树立了“饮水思源、先富帮后富”的扶贫典范,兑现了“奔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