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通过将河蟹池塘养殖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池塘进行养殖,有效地解决了外购蟹种质量控制难题,改善了蟹池生态环境。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技术概述:

通过将河蟹池塘养殖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池塘进行养殖,有效地解决了外购蟹种质量控制难题,改善了蟹池生态环境,打破了制约长江中下游地区河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较好的规避了养殖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河蟹规格和产量以及养殖效益。该技术成熟度较高,目前已经在湖北省的仙桃、洪湖、汉南、汉川等地推广养殖20多万亩,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生产中实现了高产、高质、高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技术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的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增产增效情况:

和常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相比,采用“‘3+5'分段养蟹技术”的池塘,河蟹产量增加20%以上,规格提升10%左右,成活率提高10%左右,每亩池塘增效1 200 元以上。

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

池塘分为大、小两口池塘,其中,大池塘适宜面积为15~30 亩,小池塘适宜面积为5~10 亩,大、小池塘面积比约为3:1。池塘的深度以能蓄水150 厘米为宜,大池塘内周应有蟹沟,蟹沟外沿距池塘底脚200~300 厘米。蟹沟宽300 厘米、深50~70 厘米。

2.养殖前准备

(1)池塘的准备

小池塘宜在前一年的10月底前进行池塘清整,大池塘宜在前一年的12月底前进行池塘清整。小池塘清整后曝晒至11月中下旬,大池塘清整后曝晒至2月底。小池塘在11月中下旬开始进水,大池塘2月底开始进水,进水深度以覆盖全部池底为宜。进水后用生石灰或强氯精进行消毒。

(2)水草种植

小池塘只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的水草品种以轮叶黑藻为主,辅以少量苦草。伊乐藻的种植时间应在12月份之前,水草覆盖率控制在蟹池水面的60%左右;轮叶黑藻种植时间为3月份至4月份,水草覆盖率控制在蟹池水面的50%左右;苦草的种植时间在清明前后水温回升到15℃以上时,水草覆盖率控制在蟹池水面的10%左右。新开挖的池塘在种草前施经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30~50 千克/亩。

(3)加注新水

小池塘在蟹种放养前一周加注新水,平均水深达到30 厘米左右;大池塘在5月上旬加注新水,平均水深达到60~80厘米。

(4)螺蛳投放

清明节前,大池塘投放活螺蛳100 千克/亩左右,投放时应均匀遍洒于池内。

3.苗种放养

(1)蟹种放养

小池塘放养的蟹种规格以5~10克/只为宜,一般在2月中旬之前,选择晴朗天气放养,放养密度以4 000~6 000 只/亩为宜。大池塘放养的蟹种为在小池塘内经过强化培育后捕捞起的蟹种,规格20 克/只以上为宜,选择在5月中旬晴天的早晚放养,放养密度以800~1 200 只/亩为宜。

(2)混养品种的放养

小池塘不搭配混养品种,大池塘每亩宜混养鲢鳙鱼种(2:1)30~40 尾,规格5~20 尾/千克;鳜10~20 尾,规格5 厘米左右;细鳞斜颌鲴50~100 尾,规格10~20 厘米。

4.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饲料种类包括小杂鱼、螺蛳等动物性饵料和河蟹专用配合饲料等。采用“两头精中间粗”的投喂原则。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前期采用高蛋白河蟹全价颗粒饲料搭配少量动物性饵料;中期投喂低蛋白河蟹全价颗粒饲料;后期投喂高蛋白河蟹育肥料搭配少量动物性饵料。饲料应定点均匀投在浅水无草区,每天早晨及傍晚各投喂1次,傍晚的投喂量可占当天投喂量的70%。小池塘在水温达到8℃以上时应开始投喂,大池塘蟹种放养后即开始投喂。整个饲养过程中的投食应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摄食、生长、蜕壳等情况适当增减。8月中旬,大池塘补投活螺蛳300 千克/亩左右。

(2)水质管理

蟹种放养初期,平均水深控制在30厘米左右;4月~5月平均水深为50~80 厘米;6月保持在100~130 厘米;7月~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150 厘米;9月~10月保持水深120 厘米左右。

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次;春季、秋季每半月换水1次。换水时应先排后灌,每次换水不超过1/5且换水前后温差不超过±3℃。当河蟹进入成熟期大量上岸时,应增加换水次数,每隔2 天换水1次。换水时应边加边排,保持水位不变,时间2小时左右。

4月中旬后,全池定期泼洒改良水质的微生态制剂,间隔期为15~20 天;7月和8月高温季节间隔期为10~15 天。

(3)水草管理

4月下旬前后将小池塘内伊乐藻的上层割去,留下30 厘米左右短茬;6月初将大池塘内轮叶黑藻的上层割去1/3长度,根据水草生长情况7月和8月可再割3 次左右水草,要求水草顶端始终不露出水面。水草过密时要及时进行适当清除;水草过少时要及时补栽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7月份和8月份水草应低于水面30 厘米以上并使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预防水草虫害。虫害高发期应每天检查水草有无虫害,发现虫害立即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药物杀灭。池塘水草覆盖率保持在池底面积的60%左右为宜。水草浮起或腐烂应及时捞起。

(4)底质调控

在正常生产季节应定期使用改良底质的微生态制剂和环境改良剂。其中微生态制剂一般水温18~28℃时每15~20 天使用1次,水温超过28℃时,每7~10 天使用1次;环境改良剂一般在4~5月份时每20~30 天使用1次,6~8月份时每10~15 天使用1次,9月份后随时根据河蟹底板状况灵活使用。

(5)蜕壳期管理

蜕壳期间,每天少量换水,保持池塘水位稳定,环境安静,不使用药物。蜕壳高峰期投饵量应减少到平时的50%左右,高峰期后投喂量较平时增加50%。

(6)巡池检查

勤巡塘,勤记录。坚持“五查”,一查水位水质变化情况;二查河蟹生长摄食活动情况;三查防逃设施完好程度;四查塘埂、涵闸有无破损、渗漏情况;五查病害、敌害情况。

5.捕捞

(1)捕捞时间

小池塘大规格蟹种捕捞时间宜在5月10日至20日完成;大池塘成蟹捕捞宜在9月下旬至11月底完成。

(2)捕捞方法

小池塘前期在池塘中设置地笼进行捕捞,捕捞期间宜减少投喂量并适当冲水;后期排干池水进行捕捉。大池塘前期在池塘中设置地笼进行捕捞或利用河蟹夜晚上岸爬行的习性徒手捕捉,后期排干池水进行捕捉。

推广情况:

池塘“3+5”分段养蟹技术是近两年创新的新技术,目前在湖北省推广面积超过20万亩。

适宜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养蟹池塘

注意事项:

(1)水草面积始终控制在池塘面积的60%~70%。

(2)大、小池塘都必须杀灭克氏原螯虾。

(3)6~9月份应密切注意水草的虫害。(本文转自【农业农村部】。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河蟹池塘养殖水产养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