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旧州镇海沧村,有个柔弱胆小的姑娘叫张晶洁,赚钱的本事可不一般,2012年跟猪打上了交道,她让当地168户村民致富,户均增收2000多元。两条猪腿她就能卖到3000元,一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当地的土猪生态放养,因为运动多,后腿细长,而健美的猪腿上,就隐藏着张晶洁赚钱的秘密。张晶洁:“这个猪它就是经常在这片草地上玩和跑,因为这个地方也不是很平坦,它还是得爬爬山、在泥潭里面打打滚,它的肉就特别紧实、特别饱满。”“是不是感觉很健美,都是有肌肉的那种感觉。”
为了保证肉质,张晶洁规定,跟她合作的村民不能喂饲料,只能给猪喂粮食,而她收猪的价格会高于市场价。像这样400多斤的一头猪,村民到市场卖能卖3000多元,卖给张晶洁能卖到5000多元,这让村民非常感激她。
2012年,张晶洁从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云龙县,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她爱上了一个小伙儿杨胤龙,杨胤龙当时在县里开饭店。2013年,她们俩突然做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一个辞掉了事业单位的工作、一个关掉饭店,钻进了大山里。进大山之后,两个人走街串户去收猪。
当地土猪都是像这样散养的,村民叫它们“跑山猪”,白天在山上活动,晚上才回圈休息,想找到一头都不容易,也很难靠近。这种跑山猪因为运动量大,后腿结实、肉质好,而两条后腿正是张晶洁想要的。这里是诺邓镇,在当地家家户户都会腌火腿,诺邓火腿与宣威火腿、鹤庆火腿并称为“云南三大名腿”。
张晶洁收来的猪后腿,其实就是做成了诺邓火腿。做火腿不稀奇,稀奇的是,张晶洁的火腿总能比当地同行的产品贵出20%。两条腌制三年的火腿,同行卖到2500元左右,她能卖到3000元。她到底有啥赚钱高招呢?
传统诺邓火腿的腌制方法是:先将新鲜猪后腿晾12—24小时,然后用刀修割平整,挤出动脉里的血水,再喷上包谷酒,然后厚厚地撒上诺邓盐,揉搓让猪腿充分吸收盐份,把猪腿皮朝下放在腌制池里。10天之后翻一次,再过10天拿出来,用绳子吊挂在阴凉、通风处,腌制一年就可食用,存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浓。诺邓火腿腌制三年,就会发生熟化,因此三年以上的诺邓火腿很透亮,而且可以生吃。
诺邓火腿好吃,但是在2012年以前却是藏在深山无人知,因为交通不便,基本都在本地销售,走不出去。2012年,一档美食节目拍摄了诺邓火腿,通过宣传,诺邓火腿名气大增、价格飙升,从30多元一斤涨到五六十元一斤。
张晶洁和杨胤龙看到了诺邓火腿的巨大潜力,决定创业做火腿。杨胤龙的父亲原本有一家火腿加工作坊,他们俩跟父亲商量,关掉作坊,新建一家规模更大的火腿加工厂。 杨胤龙父亲拿出900万元交给她们创业,并且来工厂给他们当技术指导。2013年10月,新工厂建成,但张晶洁却有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让家人、同行都非常震惊, 她要改变传承千年的诺邓火腿的做法。
张晶洁:“因为如果按照传统的腌制方式,我们当地人吃习惯了,南方人口味偏重一些觉得可以,但是北方人沿海地区那些他们吃的比较清淡会觉得盐味可能有点接受不了。”
当地的火腿口味较咸,怎么才能让外地的消费者也接受呢?张晶洁要做的创新,就是要减少食盐添加量,做出少盐的火腿,但是盐加少了,腌火腿是很容易变质的。
于是,张晶洁想到一个办法,一天时间里,传统方法按摩不到一百次,他们要增加到上千次,盐的总量减少,但促进逐层的渗透,防止火腿变质。但是这个做法,可把员工们都累坏了。通过这种办法,他们成功把腌制火腿需要的盐量减少了30%,传统做法腌一斤火腿用90克盐,现在的创新办法只用50克盐,还能保证不变质。张晶洁还建立了标准化的制作流程,规范了腌制环节的每个步骤,让每个批次的火腿口味都统一而且稳定。
火腿做好了,到底该怎么卖呢?云龙县90%都是山地,交通不便,当地人一般把诺邓火腿拿到本县市场或是饭店卖。张晶洁却把产品客户定位为外地消费群体。2014年,张晶洁带着她的火腿来到云南大理,她的办法就是,把火腿切了让游客品尝,直到现在她还经常进行这样的宣传。
创新口味少盐的火腿,受到了很多外地游客的认可,这让张晶洁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她找到大理的一家旅游公司合作,把火腿批量卖给他们,再由他们零售给来到古城的游客。
口味特别、分割销售,张晶洁的火腿与众不同,跟当地同类产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张晶洁的产品定价也比同行高出20%左右,两条腌制三年的火腿,同行一般卖2500元,她能卖到3000元以上,还是供不应求。
2017年12月,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张晶洁正忙着指挥工人,吊挂上个月腌制的3000只火腿。张晶洁告诉记者,创新她不会止步,未来她还要开发火腿的即食、速食产品。同时她要跟当地更多农户合作,让村民通过养殖跑山猪致富。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发现,老百姓把张晶洁和她的火腿编进了山歌里,表达对这位姑娘的祝愿、对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