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2022年8月04日;第5版 ,现代农业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栽培岗位科学家团队

推动怀山药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郭俊娟 文/图

7月29日至30日,应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栽培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杨铁钢团队邀请,来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的部分省内外岗站专家,深入焦作市温县、沁阳市山药主产区开展技术服务,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推动怀山药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科学家杨清香,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焦作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显章,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福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张重义,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运城综合试验站站长王晓民,焦作市怀药协会会长、焦作市野生山药资源利用品种驯化专家马明仁,河南鑫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任建中,河南省农科院腊贵晓、郭晓阳、葛晓瑾、郑玉珍等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

把脉问诊促发展

作为“四大怀药”之首,怀山药是药食同源的典范。近年来,杨铁钢团队致力于推广怀山药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解决重茬、连作障碍等问题,并建成了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取得显著成效。

专家首先来到温县河南鑫合实业公司,杨铁钢一行针对山药的育种、种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温县怀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就产品深加工及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在调研和座谈中,温县四大怀药产业化服务中心主任刘永康提出了山药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企业代表谈到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对这些问题把脉问诊,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交流,为企业规划了发展方向。

在鑫合山药种植基地,与会专家现场观摩河南省铁棍山药定植连作长期定位观测试验。杨铁钢重点介绍了团队在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水肥一体化、连作障碍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在沁阳市野生源公司怀山药种植基地,与会专家参观了高垄高架生态栽培效应试验,探讨了山药关键种植技术,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服务,指导企业制度产业发展规划。

全面创新栽培技术

近年来,杨铁钢团队初步厘清了怀山药的道地性起源,建立了怀山药种质资源系谱群,建成了以营养体繁殖为主的组培车间和怀山药种栽工厂化繁育基地,推动了怀山药道地性品系的提纯复壮。针对怀山药生产农药及化肥滥施滥用、药材质量严重下降等问题,团队还发明了定植连作和定型定量、高架起垄等栽培新技术,为怀山药向道地化、生态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据沁阳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郜小波介绍,杨铁钢团队积极利用当地怀山药道地产地区位优势与沁阳市野生源怀药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开展系列技术研究,选育出怀山药1号、2号、3号新品种。今年试验示范新品种5个,同时开展了怀山药与芥菜、花生和红薯套种试验,通过合理套种趋避病虫草害,实现生物防治。

沁阳市野生源怀药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沁阳市马坡村建设200余亩野生山药品种驯化基地,与杨铁钢团队等专家团队开展野生山药品种驯化、道地栽培品质研究等系列研究课题。经过8年的技术攻关,不仅选育了怀山药新品种,而且通过仿野生栽培技术提高了山药品质。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参加活动的专家纷纷表示,今后将充分发挥各岗位专家团队的科技资源优势,紧密跟踪山药生产需求变化,与生产一线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结对子”,开展技术指导和攻关合作,加快解决制约山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应用,进一步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杨铁钢告诉记者,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栽培岗位专家团队将通过品种更新、栽培技术轻简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培养技术能手等手段,重点解决品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建立高效种植示范区,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向“三产融合”“三链同构”方向发展,并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