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刘苏良最后一条分享竹鼠的内容定格在2020年9月16日。视频里,养竹鼠的大棚空空如也,弹幕上清一色地刷出“泪目”。这条视频的播放量截至目前为662.4万次,在“哔哩哔哩”上一度占据榜首。

刘苏良曾是江西赣州的竹鼠养殖户,他更广为人知的昵称是“华农兄弟”组合,华是中华,农是农民的意思。组合里的二人因为分享各种吃竹鼠奇葩理由而走红,“吃竹鼠的一百种理由”还成为一个网络梗,刘苏良是负责出镜的那一位。现在,他们还依然活跃在互联网上,分享农村的乡野故事,还帮老乡销售赣南脐橙等土特产,但再也不吃竹鼠了。

202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简称“禁野令”,要求全面禁食陆生野生动物。两个月后,农业农村部出台《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明确了可以饲养的猪牛等33种家养畜禽,竹鼠、果子狸、蛇、豪猪等动物不在其列。

在这种大背景下,曾经饲养竹鼠、蛇等的养殖户们开始转型转产,湖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养殖大省相继出台了补偿方案、转产指南。2020年12月1日,国新办召开的“林草生态扶贫”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目前全国涉及的禁食野生动物的养殖户,补偿工作已经完成了90%以上,有24个省份已经全部完成。“在禁食范围内的贫困人口大约14万,当中没有因为禁食决定而返贫和致贫的。”他强调。

“华农兄弟”这样流量高、可带货的网红农户是少数。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发现,将现在养的动物转销给药厂、养殖其他动物、改为种植业或是外出打工……一部分人已经找到了出路,一部分人仍在迷茫。

视频带货赣南脐橙

刘苏良曾经的日常画风是“这只竹鼠不喜欢吃竹子,没办法,只好拿去河边烤了”,也偶尔分享养殖竹鼠的小窍门,至今已发布378条视频。

虽然不养竹鼠了,但他的微信名还叫“星辰竹鼠”。养竹鼠养了这么久,为什么要改名?他反问南方周末记者。

“华农兄弟”曾养殖了上千只竹鼠。它们身材臃肿、憨态可掬,在视频里不仅是刘苏良的盘中餐,有两只白色竹鼠因为模样可爱,还成为他的玩伴。9月16日的视频里,刘苏良看着空空的竹鼠栏舍,难掩落寞。之后的视频里,他抓香猪、烤乳羊,继续吸引614.1万粉丝渴望见识农村生活的目光。

刘苏良只养了几头香猪,这些猪并不售卖,纯粹为了打牙祭,“也是为了拍视频多点素材”。在“华农兄弟”的视频里,播放量最高的大多是烧烤各种动物,竹鼠毫无疑问是流量担当,多在200万以上。其他诸如种脐橙、养狗等乡村生活的片段,播放量往往在200万以内。

刘苏良坦言,竹鼠被处置后,视频播放量受到一些影响。这更让他意识到,仅靠“网红”,难以持久。所幸利用目前尚可的人气,帮老乡卖滞销的赣南脐橙,自己也能获得一些收入,但他还是认为热度总会过去,“作为农民,还是有个实业干着踏实”。

2021年,他计划接着干养殖,周边一些养殖户的成功转型也增强了他的信心,“我所在的江西赣州的(转型)政策挺好。”转型种田、养猪,政府都有补贴,“帮养殖户渡过这道难关。”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江西赣州市出台了《关于支持陆生野生动物养殖户转产的若干措施》规定,对转产农业产业项目的养殖户,各县(市、区)优先安排免担保、免抵押的“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贷款,最高授信额度30万元。对在抛荒地种植水稻的,当年由县财政给予100%租金补助。

至于明年具体该养什么,刘苏良也还没太想好,“除了养殖也不会干别的了,响应国家号召”。

把蛇卖给药企

广西南宁,养蛇户周成锋的退养经历颇有些黑色幽默。

退养之后,周成锋租了侄子的面包车拉货,每天挣一百多元。前段时间,他每天都会接到几十个催账电话,令他无法正常用手机App接单。后来他“连话费都交不起了”,换成了堂兄的电话号码。“跟越亲近的人越不敢讲这些,人家会躲你远远的,怕你伸手要钱。”

2020年7月,当地政府拉走了他养的3吨蛇,给予每斤55元、共33万元补偿。钱一到手,他借过钱的亲戚朋友很快闻讯而来“拜访”,钱眨眼间又没了。

随后周成锋注意到一则新闻:7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来到广西,提出对禁食物种不搞“一刀切”“一杀了之”,有的现有养殖品种被禁食后,可做其他国家允许的开发利用。

很快养蛇的微信群传来消息,规模较大的蛇养殖场可以继续养殖,转做药用,由广西金圣堂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统一收购。

广西是全国养蛇第一大省,也有较深厚的蛇药产业背景。周成锋想起自家还有18000枚蛇蛋没有被收走,他决定把这些蛇蛋孵化。8月,药企与周成锋等持证养蛇户签订了收购协议,这让他又燃起一丝希望,“也许可以不用改行了”?

药企签约时称12月开始收购,不过目前还没动作。是否继续养殖,周成锋身边的养蛇朋友已有些动摇。他自己也常看着从蛇蛋中孵化出的蛇苗,感到踌躇。药企开出的收购价与政府补偿价一致,55元/斤,一条成年眼镜蛇一般约2斤,成本要100元,算下来只赚10元。

周成锋坦言,这样的落差下还坚持养殖,主要是不想让前期的设施、技术投入打水漂,“也确实不知干什么别的”。

9月30日,国家林草局出台《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规定竹鼠、果子狸、鸿雁等45种动物禁止养殖,刺猬、中华蟾蜍等19种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但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目的的养殖。

广西柳州市林业局公园与野生动植物科一名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柳州的补偿、转产工作基本结束,剩下最大的问题主要就是转药用的养蛇户。”政府也在等待药企收购养殖户的蛇,目前药企的收购标准尚未出台。

不养动物,改种蘑菇

湖南桃江,相比还在迷茫的野生动物养殖户们,1980年代种过蘑菇的养蛇户胡国利多了些方向。几个月前,他又去重新学习了蘑菇种植技术。

胡国利的养蛇场曾经规模不小,投资了两百多万,砌起二十多间养殖房,养了几万条蛇,“整个益阳,大概有六七十户的养蛇户都是在我这里学的技术”。

养蛇和养蘑菇的共性是,都需要调节温度、湿度,退养之后,设备可以继续利用,而其他场地、设施则需要改造。

果子狸养殖技术视频_果子狸养殖成本与利润_果子狸人工养殖

退养之后,养蛇户胡国利重拾蘑菇种植 技术。(胡国利供图/图)

往日辉煌给胡国利留下的是八十多万补偿款,已经支出的一百多万元改造费用也是靠亲戚朋友接济。他觉得,比起补贴资金,更希望政府能提供低息贷款,“现在农村信用贷最多只能借20万,而且要一分多的利息”。

养殖户们普遍受困于资金周转。52岁的肖恩付正在贵阳一处建筑工地打工,每天能赚一百多元,仅仅几个月前,他还是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森林竹鼠养殖场”的老板。他目前获得的赔偿尚不足以还贷,更遑论转产。作为“打工人”,他希望设施、厂址可以获得一定补偿,那“才是我们当初投资的大头”。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发现,各地有不同的金融帮扶政策。

湖南省隆回县林业局局长胡江南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湖南省对面临退养的野生动物养殖户实施“一户一策”,针对每个养殖户的诉求,安排对口单位进行帮扶。最近他们解决了一个豪猪养殖户的诉求:这名养殖户打算转型鸵鸟养殖,希望得到贷款帮扶,隆回县委书记上门了解情况,隆回县林业局金融办随后组织班子现场调查,目前贷款已经落实到位。

江西省九江市亦提出了一系列方案,比如金融机构对到期还款困难的养殖户予以延期、续贷或调整还款付息计划,下调贷款利率及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对符合条件,转型搞林业和种植业的养殖户,政府还会帮助争取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享受112元/亩的耕地地力补贴。

不能大包大揽,不搞强制择业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发现,各省政府主要负责出台补偿、转产指南;市县级政府则负责颁布具体方案并设置补偿时间表。

多位湖南省林草系统人士介绍,政府为养殖户谋划的出路有如下几类:转型畜禽养殖、蔬菜种植、林下经济,不愿再从事养殖者政府会安排劳动技能培训,有的贫困养殖户则会被聘请为“生态护林员”,相当于财政托底。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广西在财政兜底上已经支出数亿元,开发了一批非固定性扶贫公益性岗位,如清洁员等,养殖的贫困户可以选择合适的岗位就业。

为支持养殖户再就业,江西赣州可以全额报销外出务工养殖户的汽车和火车票,并给予途中每人每天30元伙食补贴;对新吸纳贫困户养殖户就业的企业,县财政按规定给予700元/人的招工补贴。

上述柳州林业局公园与野生动植物科工作人员介绍,柳州利用企业和村民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转型。柳州柳南区的螺蛳粉产业园引导养殖户种植食用菌,柳南区一个合作社向贫困户发放50只鸡苗。

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李春良介绍,林草局会同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督促指导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养殖户转产转型工作,对停止养殖活动的养殖户给予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政策支持。

南方周末记者搜索发现,广西在市县一级成立了“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处置工作专班”,组长一般是当地一把手,成员包括林业、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副职及信访局局长、扶贫办主任。

当前,野生动物养殖户转产转型怎样算成功,尚缺乏统一标准。

胡江南发现,疫情之下的经济形势,也让一部分养殖户徘徊观望,不知该选择哪个行业。一个养殖户想选择好几个项目,从仿真花、养蚯蚓再到养鸵鸟,考察之后又都觉得不合适。“感觉对市场还是没有信心。我们也会对各种农产品的销路做一些市场调研,总之尽量解决养殖户的需求。”

湖南邵东扶贫办一名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政府面临两难处境:一方面,一部分养殖户希望政府指明出路;另一方面,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不搞强制择业。“选择转型到什么产业,要根据养殖户家里的实际情况、个人技术能力以及意愿(考量)。”

(胡国利为化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