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存图片

■苹果种植产业落地后给昭阳带来了新变化,让下荒冲村的孔令康感到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2020年6月20日上午,沿着一条弯曲的水泥路,记者一行从山下驱车10多分钟来到了永安镇苹果种植基地的观景台上。这一观景台建在山的最高点,从这里放眼望去,周边几个山头的果树种植情况尽收眼底。

产业扶贫,不能单靠工业产业,农业产业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瞄准当地苹果种植的优势,联合昭阳区政府,引进了著名的苹果生产企业——海升集团,在永丰镇、守望乡、布嘎乡一带规划建设10万亩苹果种植基地。不到3年时间,当地利用一个小小的苹果,带动了3个乡镇贫困户增收脱贫。

2年建成6万亩苹果种植基地

道路两旁,一棵棵苹果树整齐地排列成行,沿着山势由下往上连绵一片。一些果树枝繁叶茂,已有尚未完全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品种称为“华硕”,比其他品种成熟早,大约7月20日就可采摘。“从2017年种下至今三年,这一品种的亩产量就达到2至2.5吨,属于众多品种中的拳头产品”。

昭阳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且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生长周期比北方要长30—40天,对果树的生长非常有利。

同时,当地种植苹果距今虽然已有近80年历史,但在2018年以前,乡村基础设施落后、苹果经营规模“小、散、弱”、产业链条短、品牌做不大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一直制约着当地苹果种植业的发展。

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后,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来到昭阳区调研,通过对昭阳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对比分析,并和当地政府研讨后决定,要在此建一个大型苹果种植基地,借助这一园区的建设发展,推动当地村民顺利脱贫。

打造这样一个基地,与村民协商完成土地流转成为一件首要工作。工作组、当地政府、承包企业三方合力,通过宣传新思想、新技术,以及承诺村民可以在园区工作、无偿学习种植技术,以此建立村民对发展苹果种植业的信心。最终村民们纷纷签协议,仅花费84天就完成了5000亩的土地整合流转工作,2018年3月,基地第一期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翻开了昭阳苹果产业规模化种植的新篇章。截至目前,基地已完成了三期共6万亩的建设任务。

小苹果给生活带来大变化

“以前家里用这些地种植烟草,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都变好了。”去年,家住下荒冲村的孔令康拆掉老旧的土坯房,重新建起了一幢3层的新房子,苹果种植产业落地后给当地带来了新变化,他感到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苹果种植基地启用后,当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出土地流转促财产性收入、园区就业促工资性收入等多项举措,带领当地建档立卡户和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对此,孔令康深有体会。他家原有土地19亩,流转给基地种植果树15亩,每亩每年能得到900元土地流转费用。除了他有空会到基地打零工外,妻子、儿媳妇则都是基地的合同工人,每人每月也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全家靠苹果种植基地每年有近10万元的新增收入,彻底告别了以前“看天吃饭”的生活。

“自从土地流转后,劳动力从地里解脱出来,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在苹果基地学习技术,实实在在体会到种植苹果的实惠。”永丰镇党委副书记张亚东说道,“从那以后,大家的钱袋子鼓了,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房变成小别墅,小苹果成了农民的致富路。”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机遇下,昭阳苹果产业方兴未艾。到2021年,全区规划苹果种植面积达72万亩,产量100万吨,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当地村民“钱包更加鼓、生活更加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