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记者走进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红薯育苗基地,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红薯大王”的红薯种植大户李金良正带领五六名村民热火朝天地打粉。铲车运送,传送带清洗、过滤、打粉、烘干,一眨眼的工夫,一袋红薯淀粉就被村民装上了车。

“你们看,这是俺今年买的新设备,花了10多万元,原来那套老设备一天打粉1万多斤,现在这套新设备一天能打粉10万斤,效率提高了10倍,这几天外县也有人陆续运过来100多万斤红薯让我帮忙代加工。”李金良高兴地对记者说。

今年,李金良种植的130亩红薯亩产9000斤,可以下粉条1200斤,一年带来经济效益近200万元。他还在周边乡镇收购红薯150万斤用来加工粉条。除此之外,李金良又收购了80万斤蜜薯,用来网上销售。

而李金良的爱人瞿林花也没闲着,地里的技术全靠她,她正带领着10多名村民育红薯苗。从10月初到12月初,正是冬季温室大棚育苗的好时候,今年她培育的130亩红薯苗,春节后就可以销往河北、山东等地。而且这些红薯苗已提前被种植户预订。问起效益,瞿林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亩可以育苗1.2万株,按去年的行情,一亩地预计收入1.3万元。

2015年,李金良返乡创业后,返租40亩土地种红薯,当年收入24万元。这给李金良带来了信心,第二年他扩大种植面积30亩,自己育苗自己种植,年收入60多万元。8年来,李金良已发展红薯育苗温室大棚130亩,他免费对购买红薯苗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并签订协议,对老百姓的红薯高价回收,除了打粉,其他的销往山东青岛加工厂。

产业一体化服务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仅歧河乡,李金良就与农户签订蜜薯种植回收合同900亩。随着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李金良瞄上了电商,今年9月份,他在三姓庄村建起了一座占地1300平方米的红薯基地,在网上销售红薯苗和蜜薯。

致富不能忘本。李金良家种植的辣椒每到采摘时,他先往镇养老院送去400斤。平常谁家有个农活急事,他总是放下自己的活去帮忙。村里有100多名村民常年在他的基地里务工,每天收入200元左右。

李金良只是太平镇高素质农民的一个缩影。“五星”支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太平镇以“产业兴旺星”创建为契机,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该镇本着结构调优、规模调大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及加工产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