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50年代,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李咀村凭借辖区煤矿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进入新世纪,伴随煤矿的关停,曾经喧嚣热闹的村庄逐渐消失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引领村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新产业、寻求新路子,成为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李咀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城郊村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地理环境,围绕“引进新技术,坚持绿色发展,专攻蔬菜生产”的发展思路,在传统蔬菜种植的基础上,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建立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带领村民发展蔬菜产业,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
干部带头,“黑土地”上开拓“绿色路”
“我们村几十年的发展都离不开煤矿,现在反倒种起蔬菜,这能行吗?”当时在整个李咀村,根本没有人听说靠种菜还能过上好日子。面对村民的质疑,村党支部认为要想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发展新型产业,必须有“带头吃螃蟹”的精神。2019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辉通过外出学习、向专家取经,综合考虑后,决定流转村内20亩土地,建立蔬菜大棚示范基地,设有3个专业化的大棚,蔬菜品种主要是有机西红柿。仅仅五个月的时间,第一批西红柿喜获丰收,产量高达3万斤,市场价格每斤可达到4至6元。
尝到甜头后,村“两委”现身说法,通过上门宣传、举办推广会等方式,动员和引导村民种植有机无公害绿色瓜果、蔬菜。同时李咀村党支部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全村6个作业组为网格,不遗余力做好种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帮助农户对接市内外商超、农贸市场,不断扩宽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的农户纷纷被赋予了一个新身份:“社员”,每年可按照比例实现分红,如今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0亩,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村集体有钱了,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开拓创新,“小蔬菜”谱写出“大文章”
厚土培育飞出领头雁。近年来村里的大小事都实行集体决策,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村党组织公信力不断增强,面对刚刚起步的集体经济,李书记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鼓励乡贤能人回乡创业,让带富能力强的党员与家庭困难的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带生产致富,使全村党员、群众都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正是基于党支部的坚强领航,带领全村村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那份执着,2021年换届选举,李辉高票连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突破瓶颈提高新技能。面对源源外运的蔬菜,一个新的问题摆在这位书记面前:为什么村里自产菜的价格始终卖不过外地菜?经过认真研析比对发现,品质不高是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党员种植户的建议下,村里建起了“农业书屋”,拥有农业书籍3000余册,每季度邀请区、镇农技人员面向菜农举办专题培训班,此外该村还积极与市农业科学院达成合作,定期提供“线上+线下”专业技术指导,“即使足不出户,专家也能通过远程指导为农户们答疑解惑,真正实现送学上门!”村民作业组组长李多华说道。
打造品牌共走致富路。为了让村民种的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李咀村注册“八公山白龙潭”商标,设计品牌特有标识,采取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模式,提高市场知晓率。今年疫情期间该村无偿将3吨蔬菜捐赠给周边群众,解决其生活物资紧缺问题。为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该村还邀请专业施工队规划升级灌溉系统,建设贮藏冷库和占地面积5亩的“联动大棚”进行系统育苗、储存。在品种上,积极引进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势蔬菜品种,开辟出一条精细化蔬菜种植路线,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规划引领,“小村庄”掀起了“新乡风”
如今走进李咀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乡亲们的一张张笑脸映入眼帘,可谁能想到就在十年前,煤矿的衰败而带给这个村庄满是“伤痕”,村里连条完整的水泥路都没有。“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先后对村内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亮化,在保留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村庄布局,在村内主干道两侧种植蔷薇、蝴蝶兰、芍药等花卉,提高绿化面积,新建村民活动广场2个,面积超过170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文明新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石。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该村加快人居环境整治步伐,不断突出乡风文明,制定村规民约,组织评选了一批“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婆媳”,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村庄风气。为进一步传承传统文化、共谋乡村发展,2021年李咀村聚焦红色教育、乡贤文化等元素打造主题村史馆,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示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村庄发展历史变迁,发掘集体记忆,留住乡愁乡情,助力乡村振兴。“现在咱们的村庄越来越美,好人好事越来越多,邻里关系也更加紧密,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村民们不禁感慨道。
如今的李咀村,沐浴在村与民共商、共建、共享和谐美丽的春风里,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群众生活从穷到富、村容村貌从差到美的华丽巨变,饱含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正从规划走向现实,满载着村民的幸福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