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0后的大学毕业生,放弃省城超10万的年薪,毅然回深山家乡利用自己所学,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他,就是潜山县槎水镇林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人王林。

12月23日,深山里的方冲村气温很低,平时牛羊啃食的牧草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在养殖场见到王林时,他正在用破碎机铡碎收购的稻草,给他的黄牛们准备午餐。他个儿适中,身材偏瘦,帅气的脸庞上戴着眼镜。“这是我给它们准备的过冬食物,是从附近村民那里收购。一来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又可以防止乱烧秸秆,真是一举两得。”王林一边干活一边告诉我们。由于当天气温比较低,牧草上的白霜还没有完全褪去,王林决定上午就喂养干饲料,全是绿色有机食品,有铡碎的稻草,也有稻壳和米皮糠。为了精细喂养黄牛,冬天里他和工人们在养殖场的空地里支起一口大锅,让黄牛饮用山泉水烧开后的凉白开。

整个上午,王林和工人们一直都忙碌着。不是在给养殖场26条本地黄牛准备吃喝,就是忙着清理牛圈,保持黄牛居住的环境舒适;同时把收集起来牛粪循环利用,用于喂鱼或做种植莲花姜的农家肥。

下午,趁着野外放牧黄牛的时候,王林才有时间和我们攀谈起来。王林是潜山县槎水镇方冲村栗树组人,1990年10月出生,2014年6月毕业于青岛滨海学院运输工程系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后供职于省城合肥的一家太平洋保险公司负责核查理赔工作,每月收入有8000-10000元,也可以说收入颇丰。但王林一直喜爱家乡山清水秀的风景,钟情于山村恬静惬意的生活。早在青岛读大学时,每次放长假同学们邀请他一道外出旅游时,他总是婉言拒绝,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度假;在合肥上班的两年多时间里,每次回到家乡,看到村里以前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水泥道,土瓦房变成了楼房平房,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村里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小孩,整个村除了一个香榧基地规模比较大外,还是从事传统的养蚕、种茶等产业,没有更多的产业能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就思索着应该回来为家乡做点什么。

有一天,王林看到了一篇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报道,联想到家乡丰富的资源优势,就萌发了创办绿色生态养殖本地黄牛的想法。说干就干。在家里的支持下,王林辞去了合肥的工作,成功申请了县人社部门的大学生创业贷款10万元,家里也投入30万元,第一期4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已经建成,购置了生产设备,引进当地优质黄牛26头,有7头母牛。目前,王林通过拜师学艺,已经掌握了黄牛养殖技术,还学会了科学繁殖、常见牛病诊治技术。

王林还告诉我们,他所养殖的本地黄牛,不同于其他品种,生长周期长,一般要两年半到三年时间才能出栏。他一直坚持绿色生态养殖,不添加任何激素,待明年第一批牛肉制品出栏时将申请有机认证,到时将打开高端客户市场,售价将是普通牛肉制品的双倍。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三农”的惠民政策,王林深受鼓舞。“十九大报告就是我们农民发展的定心丸,越干越有劲。”

在创业的第一年,王林的养牛基地通过租赁山场、吸收用工、收购牧草等方式,带动周边40多农户和贫困户稳定增收。为了带动周边群众,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王林创新出了“基地+农户”肉牛养殖寄养模式,即基地把养殖母牛繁殖出来的牛犊与有意向的农户进行合作,基地提供养殖技术,农户只需负责饲养,当农户把寄养的牛犊饲养成可以销售的商品牛后,基地再对商品牛进行集中回收,并对外统一销售。

如今,王林正在把黄牛基地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梦想逐步转变为现实,他的儿子已经有两岁了,夫妻恩爱,一家人在创业路上一直前行。

微潜山(卢育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