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天气小雨转晴,驻村第61天。这几日村民们都在忙着打谷子,家家户户都是大人小孩齐上阵,人手不够了还得在村子里四处“借”人。说是“借”其实就是互相帮忙,今天你帮我家收了谷子,明天我去帮你家收,一来二去,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在各片田地里忙乎,着实热闹。
(金黄色的稻谷很美丽,赶在这片地被收割前照了下来。)
瓦厂村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297毫米,耕地面积共1511亩,其中田381亩,地1130亩,人均耕地面积0.84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经济林果地149.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8亩。这里不像北方的地一马平川,一眼望去整片整片的粮食,有种风吹稻花香的辽阔。在瓦厂,各类粮食基本都是依山而种,15个自然村中数得着的平地也只有上果村这里还算说得过去。所以,这里几乎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收割,只能靠人力。唯一使用的机械设备就是一台轰隆作响的半自动打谷机。
(村委旁的一片地,谷子已被收完。不远处的两人正通过打谷机收集谷粒。)
“这几天可以说是一年里最忙的日子了。”中午吃饭前,村委干部老高说。老高家的谷子还没打完,因为前几日他一直在帮别人家打。“没办法呀,你不去帮别人,别人也不会帮你打。这么多谷子,一个人什么时候才能打完啊。”在农村才可以深刻理解什么叫远亲近邻,几乎大事小事都离不开邻里的帮忙。小到捎个话、带个货,大到种庄稼、收粮食还有年底家家户户都要互相帮忙杀鸡杀猪。与其说一个村子里大大小小分成了20来户人家,倒不如说这20来户人家拼拼凑凑组成了一个家。这是农村独有的乡里乡亲。做农村工作如果不能理解村子里家家户户之间这种微妙关系,很多工作是开展不下去的。虽然不能说家家户户关系都和睦,但在涉及村寨的大事情上,这种乡里乡亲往往对事情的发展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
今天中午,我和老高、李武学、吴俊到上果村的一户养殖大户家调研,顺便蹭顿午饭。他家里目前有30余头猪,可生育的母猪大概6、7头,剩下全是50至70斤不等的小猪。喂到过年,这些小猪基本上都可以长到200斤左右,按9月21日全国猪肉价格行情,每斤猪肉的售价在14块钱左右,单只出栏肉猪的价格可达2800元,30只就是8.4万元。去掉前期成本和饲料,至少也能确保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从谷类种植来看,经过调研,基本上1000斤谷子恰好能卖1000元钱,要想通过种植谷类稳定获得上万元的收入,没有大片平原种植和高机械化、低人力成本的条件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我大胆判断,在瓦厂是不可能通过发展大规模粮食种植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必须将致富手段锁定在经济林果、养殖等方面,粮食作物种植只能作为家家户户自给自足的保证和遭遇病虫害时的缓冲,必须大力推进特色农副产品和复合型生态种养殖开发。
(21日,全国猪肉行情。图片信息来源网络。)
(上果养殖大户家的猪圈,这些小猪到过年时就可以长到将近200斤了。)
通过走访,我发现瓦厂15个村寨里目前已种植的经济类作物主要是甘蔗、柚子、南瓜、八角、芭蕉、花生、火龙果等,除了八角在新寨、八角箐一带已成规模,甘蔗在上果一带大量种植,其余种种皆零散分布在房屋、路边各处。其中缘由虽未细问,但多与可耕种土地较少有关。
晚上来到上冲村村长家走访,顺便蹭晚饭。他们晚上吃的是狗肉,我一是爱狗不愿吃,二是近日上火口腔溃疡不敢吃,只得和村长家老妈妈等几人就了点煮南瓜尖和腊肉对付。村长家后延不远即将建起一个规模不大的养殖场,养殖场再后一点的山坡上是他家种植的三七和柚子,只有家门口部分地里有些玉米、南瓜。他家的条件明显要比周边村民家好,我想这和他瞄准了经济类作为和发展养殖有很大关系。虽说“民以食为天”,可现在早已不是干吃米面的年代,要想富,必须种果树;涨收入,还得靠养猪!
(上冲村长家的柚子地。虽然摘了几个柚子发现没熟,但在地里看风景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