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结课论文以金针菇为例,浅谈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认识学生姓名:****:090124108指导老师:**林校: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食用菌栽培》结课论文以金针菇为例,浅谈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认识王子楠(090124108,游憩09食用菌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在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然而,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栽培技术,是发展食用菌产业、拓宽食用菌市场的根本。本文以金针菇的栽培为例,简要阐述了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包括母种接种、原种接种、栽培种接种、栽培袋栽培以及出菇五个步骤。同时,从菌种受感染、接种后菌丝不吃料或吃料慢、菌丝发满后不出菇等几个方面就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探讨。关键字:食用菌栽培技术;金针菇;制种;常见问题Abstractmostpromisingproducts21stcentury,ediblefungushavegreatmarketpotential.ediblefungusediblefungiproducts.paper,wetakeEnikiMushroomediblefungus,includingmateralmyceliaoriginalseedcultivatedspeciescultivatedspecies游憩09班—王子楠--090124108stainseatsoslowlyeatnothingafterinoculation,whymushroomsdon’tgrowputforwardcommonproblemscultivation.Keywords:CultivationTechnologyEdibleFungusEnikiMushroomSeedProductionCommonProblems前言食用菌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公害等优良品质,同时,凭借其食药兼用的优势,食用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健康食品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市场消费量逐年扩大,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就我国食用菌产业而言,其生产量由1978年的年总产5万吨,发展到2008年食用菌总产1600万吨,30年增长了近300倍,是我国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在生产当中,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是在拓宽食用菌市场的根本,同时,研发更高效的、创新的技术亦为不断前进的动力。本文则以世界五大食用菌(双孢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和木耳)之一的金针菇的栽培为例,通过金针菇栽培生产中母种选择、培养料配置、栽培方式以及后期管理储存等的学习,浅要剖析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核心,并针对栽培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一、金针菇概况金针菇又名冬菇、构菌、朴菇,属担子菌纲,散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金针菇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大食用菌,属于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二、金针菇栽培准备1、培养料的选择、配方与处理栽培金针菇的原料主要有棉籽壳和木屑(阔叶树种)。
棉籽壳营养丰富、通气性好,加入适量的麸皮、米糠或尿素可以获得高产。木屑的营养物质虽然不能被金针菇有效利用,但是木屑可提高培养料的通透性和持水性能。木屑要经过发酵后再使用。常用的配方介绍如下:棉籽壳常用配方有以下几种:《食用菌栽培》结课论文配方一:棉籽壳97%,尿素1%,石膏粉1%,过磷酸钙1%。配方二:棉籽壳83%,麸皮(或米糠)15%,石膏粉1%,过磷酸钙1%。配方三:棉籽壳77%,木屑20%,尿素1%,石膏粉1%,过磷酸钙1%。配方四:棉籽壳43%,木屑40%,米糠15%,石膏粉1%,过磷酸钙1%。木屑常用配方为:杂木屑75%~78%,麸皮(或米糠)20%~23%,石膏粉1%,过磷酸钙1%。2、选取母种,并分离、培育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级种。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1)、金针菇原始种的选择标准金针菇菌种选择的主要标准是:菌种洁白,生活力强,容易产生子实体。经过栽培试验,菌盖圆整,白色至淡黄色,不易开伞,菌柄白色或浅黄色,菌柄基部绝少黑褐色绒毛。(2)、具体操作、接种母钟常用的金针菇母种培养基有三种: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AS培养基)和马铃薯综合培养基。
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塞上棉塞,放进灭菌锅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锅取出试管,在干净的房间里把试管摆成斜面,斜面一般是试管长度的1、菌种分离选择好种菇以后,要进行菌种的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等。对于金针菇的菌种分离,除了特殊情况采用孢子分离和基内菌丝分离法外,一般采用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具体操作如下:选菇型正常、发育健壮、中等成熟的金针菇子实体,表面消毒后,在接菌箱内掰开。用接种针在菌盖和菌柄交界部位中间挑取一小块组织放在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在25的恒温箱中培养,即可萌发形成菌丝,再经提纯移接于新的斜面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即成母种。三、金针菇栽培技术及后期管理金针菇生产的大体流程分为五个步骤,其栽培过程介绍如下:母种接种游憩09班—王子楠--0901241081、栽培方式与出菇管理金针菇的栽培方式较多,主要以瓶栽、袋栽、大床栽等方式为主,下面为袋栽技术培养金针菇的栽培方法。(1)装料、灭菌与接种金针菇袋式栽培通常采用长33~38cm,宽17cm的聚丙烯或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每袋装0.3~0.35kg(折干料重),装料高度约占袋长的3/5。边装料边压实,袋边不留缝隙,料表面要平整。
然后套上颈圈,用中间打孔的塑料薄膜和层报纸封口。也可将袋口折二道,直接用塑料绳扎口。进行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冷却后接种,接种后袋口仅折一道,绳子不要扎的太紧,以便发菌。(2)菌丝培养将培养袋置于22~24条件下培养。培养室要求黑暗、干燥、通风。菌丝培养期间应以保温为主,通气要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在适温下,接种2~3d,菌丝开始萌发,30~40d菌丝即长满袋。用绳扎口的栽培袋,在接种后的7~8d,菌丝生长封住料面时,用缝衣针在袋子的扎口周围扎20个微孔通气,以确保菌丝的正常呼吸。当菌丝长满袋或长至培养料的9/10、料面菌丝呈白色并分泌黄色水珠时,就要开始进行催蕾,以早出菇。此时将栽培袋移到栽培室(棚),温度控制在13~15,湿度85%~90%,每天早上揭膜通风20~30min,约7~10d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4)低温育菇为了得到符合商品要求的金针菇,菇蕾发生后应进一步降低棚温至8~12。 低温可以抑制菇体的发育速度,提高菇丛之间的整齐度和分枝的成形率。此阶段 栽培室相对湿度要求达90%~95%,每天揭膜通风一次,要求采取遮光或弱光管 理。
低温育菇的幼菇标准是:菌盖成形不开伞,直径0.2~0.5cm,菇丛高度相对 (5)伸长期管理伸长期的管理对于金针菇质量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伸长期管理的关 键是:栽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温度控制在11~15;减少通 风量。通风量的减少,使袋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促进菌柄的迅速生长,同时 抑制菌盖生长和开伞。 (6)采收 从接种开始,经过大约50~60d 的生长,金针菇的菌柄大约18~20cm长时, 及时采收。采收偏早或者过迟,对金针菇的产量、质量均有影响。优质商品菇的 标准是:菌柄挺立、脆嫩,色白,长18~20cm;菌盖小,不开伞。 2、后期间歇期管理 一般金针菇每栽培一次,可收3~4 潮菇,产量主要集中在前2 15d左右,转潮速度与转潮管理、栽培品种等因素有关,环境温度影响较大。 转潮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鲜菇采收后,要立即进行搔菌,即用消毒过的接种锄、匙子或者半圆形耙子,把袋口的老菌块和上表层老化衰退以及干缩死亡的菌丝扒掉,并清理、整平。搔 菌后袋口要用地膜覆盖好,经保湿养菌后再进行调湿管理。搔菌的作用是促进原 基发生,刺激菌丝较早扭结出菇,并能提高菇蕾的发生密度、整齐度和健壮程度, 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调湿、补充养分 转潮期的补水、调湿应在搔菌后3d 天左右开始,即表面菌丝开始恢复生长, 且表面较干时进行。补水的方法是:先用铁丝在培养料上戳 根细橡皮管向袋内注入少量清水,补入的水量,以菌块吸水1d 度,如果袋内有积水,应及时倒净。也可以使用喷头向袋内喷水,每次喷水量不要太大。补水后,盖好塑料膜进行催蕾,约 7~10d,又能形成一潮菇。催蕾期 和伸长期的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菇。 采收2~3 潮菇后,培养料的含水量和养分都严重不足,此时需要补充营养 液,常用营养液配方为:0.1%硫酸镁 0.2%磷酸氢二钾。四、食用菌栽培技术概况及常见问题 由上述金针菇的栽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食用菌栽培已有相当雄厚的技术 基础,并且可以栽培平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正如金针菇的栽培流程,食用菌 栽培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母种接种、原种接种、栽培种接种、栽 培袋栽培以及出菇。其中,制种(包含母钟、原种以及栽培种的制备)自然成为 了最重要的环节,正如古言所言,“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 在人工培养的过程中,根据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将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 培种三类。其具体操作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 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制备常压或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 同时,食用菌的栽培过程环节较多,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栽培失败。究其原 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生杂菌感染。 凡以杂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等原料栽培的食用菌,栽培的成败与产量的多少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