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蟹共生打破传统稻田种植模式,按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要求,溜沟建设与稻田形成整体平整,合理布置种植区、养殖区、疫病防治区、投饲区,实现水温水深精准控制,方便鱼类进出采食及活动,达到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平衡;把流水养殖技术引入稻鱼养殖中,利用大闸蟹吃草,裂腹鱼吃青苔,软鳍新光唇鱼吃野杂鱼,鱼蟹疏松了土壤,形成食物链条,减少施肥用药,优化生态环境,有效促进水稻生长。
金沙江水系稻鱼蟹高效生态养殖样板,流转土地50亩示范种养稻鱼蟹。种植优质水稻品种,投放云南珍惜土著金线鱼、裂腹鱼、软鳍新光唇鱼和大闸蟹,养殖周期为120天。
根据测量,水稻亩产量459.4公斤,实现亩产值1377元,亩纯收入577元。土著金线鱼、裂腹鱼、软鳍新光唇鱼生长比列达到1.5至4倍左右,每亩产量199公斤,实现亩产值48640元,扣除成本亩纯收入20420元,水稻水产品亩总纯收入20997元,加上其它鱼、蟹,亩均产值3万元,50亩实现产值150万元以上,实现亩利润从上千到过万的突破。
测产验收后一部分进行销售,一部分继续回水养殖,从单季水稻种植到稻鱼蟹常年共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利润倍增,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金线鱼为名贵鱼类,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市场批发价格500-600元/公斤;裂腹鱼目前市场批发价120-160元/公斤;软鳍新光唇鱼市场前景好,目前观赏鱼100克60-100元/尾,商品鱼600元/公斤。
带着大家熟悉一下搞稻田养鱼有哪些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田块选择
选择水质清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耕作层深厚不漏水、不受旱涝影响的田块。
田间工程设施
开挖鱼沟、鱼凼的必要性及技术要求水稻生长期必须经常调节水位,干湿兼顾,稻田浅灌和晒田是水稻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为解决稻鱼用水矛盾,必须在插秧前开挖鱼沟、鱼凼,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于鱼类生长及种稻施肥、洒药。
①鱼沟深度为50~80cm,宽为50~100cm为宜,鱼沟要与鱼凼相连,根据稻田形状和大小,确定开挖鱼沟的条数和排列形式,一般呈“十”、“井”、“田”字形,每条沟要直,有利于排水、通风、透光。
②鱼凼可开挖在田角或田中央,深度为1~1.5m,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为宜,形状可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
加高加固田埂养鱼稻田需在插秧前结合开挖鱼沟、鱼凼,将田埂加高至50~70㎝,加宽至40~50㎝,并捶打结实,确保不会发生渗漏或塌陷。
、进、出水口设置拦鱼设施。养鱼稻田进、出水口应开设在稻田对应角,并设置栏鱼栅,用竹篾或尼龙网等制作。
鱼种投放
稻田养鱼一般在栽秧后7~15d,秧苗返青后开始投放鱼种。根据我县目前的实际情况,以放养草鱼、鲤鱼和鲫鱼为主。规格以50~100g/尾的大规格鱼种为好,每亩投放10~20kg为宜。鱼种下田前可用聚维酮碘浸泡3~5min进行鱼体消毒。
饲养管理
人工投饵的必要性稻田水浅,天然饵料有限,为提高稻田养鱼的产量,必须补充人工饵料,如菜籽枯、糠麸或配合饲料等。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坚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用水管理水稻生长初期,水位保持3~5㎝,让水稻尽早返青,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5㎝左右。
日常管理稻田养鱼的日常管理关键是防漏和防溢逃鱼。因此,必须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以利于排注水畅通。稻田中田鼠和黄鳝都会在田埂上打洞,造成漏水逃鱼,应仔细检查及时堵塞。
田间施肥管理为解决降水施肥时对鱼类造成的威胁,可采用段间隔施肥法。即一块稻田分两部分施肥,中间相隔2d左右。施肥原则一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二是重施基肥,轻施追肥。
田间施放农药管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的农药,禁用对鱼类有剧毒的农药。药应尽量喷在禾苗上,选择晴天施药,切忌下雨前施药。
渔获起捕
深水田、冬水田、宽沟田、回形沟田,收稻之后还要继续养鱼,则先收稻穗,留下部分稻秆肥水养鱼。
一般稻田养鱼,需先捕鱼。这种捕鱼,在稻田比较平整,田中鱼群能顺利随排水进沟到溜,才便于捕捞。
捕鱼前,要先疏理鱼沟、鱼溜,使沟、溜通畅,然后缓慢放水,使鱼落沟,加上适当驱赶到鱼溜,再用小网、抄网或捞海轻轻地捕鱼,集中放到鱼桶,再运往附近塘、河的网箱中暂养。
鱼大大直播间
学技术!抽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