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日本,日本陆地面积37.7万平方公里,日本人口数量约 1.2亿多人,日本资源比较的匮乏,平原和耕地面积比例也较少,日本国土狭长导致北方寒冷难以开发。
抛开别的不说只说日本的葡萄种植,很多人说日本人执著,其实是很固执!再加顽固! 日本人做一件事就老老实实把他做好,做到极致。他们做事有个普遍现象就是“精”,不是去考虑要做多大,多广。然而这样做事往往能够做出品质。
日本早期传统的葡萄栽培技术由于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和肥料,致使果实品质下降,环境污染,但是随着有机农业的倡导和普及,传统的栽培方式受到了挑战。葡萄有机栽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栽培技术,概况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和学习。
通过控制产量提高质量 这是提高质量的核心措施。日本葡萄亩产控制在1000公斤左右。控制产量的途径是修剪。一是果枝的修剪,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控制在2:3。二是果穗修剪。每个结果枝只留一穗,摘除穗的前端(基部)第一、二结果小枝和末端4—5个小穗,保持果穗长度15—20厘米,以形成外形一致的果穗;疏掉向穗轴内侧生长的果粒、小粒、伤果,保留一穗25—30粒果(一个小果枝留2—3粒),一串葡萄重400—500克,单果重15克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果实充分成熟且整齐一致,同时也便于采后实行规范化包装和销售。
采用配套技术
一是选择适宜的树形。日本最常用的树形有X型自然长梢整枝、H型短梢整枝。X型自然长梢整枝可控制生长势,尤其适于大树形栽培。一棵大葡萄树占地通常为500平方米,支架较高,便于通风透光和肥水管理,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H型短稍整枝可控制树的高度,增强树势,便于整枝和无核化处理。一般每1000平方米种植40—50株。
二是实行控制叶面积指数的促早发栽培。葡萄收获后趁叶片还绿时施肥1次,以保证有充分的营养积累;春季发芽后,要尽快摘除第二个新梢,并及时防治白粉病;前期要加强肥水管理,确保幼叶尽快(3周以内)长到最大,以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达到最长;控制合理的叶面积指数,一般为2.5—3.0(巨峰为2.5—2.8,玫瑰露为3.0)。具体做法是,每1000平方米保留1.5万根1米长的新梢(研究表明,5根新梢具有使500克的果实成熟的能力),每个枝条上保证有5片叶,新梢控制在18厘米左右,就能达到上述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品质指标。
三是科学防治病虫害,严格限制用药。设施栽培一年要用5—6次药,重点防治对象为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红蜘蛛和蓟马、叶蝉。
四是激素处理。利用赤霉素进行葡萄无核化处理和拉长果穗。
五是肥水管理。日本非常重视培肥土壤,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8%,为高品质栽培奠定了坚实基础;施肥一般结合塑料软管微灌进行(有机肥与化肥的比例为2:8),软管围绕主干呈同心圆状分布3圈(限制根系栽培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农民不仅严格按上述规程操作,而且要准确地记录施肥、用药等重要生产活动,保留连续多年的完整的生产档案,为实行质量追溯制度奠定基础。
日本葡萄以“完熟”糖度20度左右采摘。采摘的时间多在早晨5--8時。采摘后在室内进行分级包装,分级标准因品种而异。
日本葡萄的销售主要渠道是农协。农协是日本农业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具有供、销、服务等职能。农民的产品包装后大部分送往农协,农协则把农民送来的农产品集中后送往日本的各地市场销售。
也有少数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送交果业公司(果业公司则用大型冷链运输车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销售。农民也可开店自行销售。农民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采收包装,然后由“宅急便”、邮政等部门驱车上门取货,这些解决了农民与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宅急便”等可在1日内把产品送到县内消费者手中,送到最远的北海道、冲绳仅需三天就可送到。
另外就是开设葡萄观光采摘,消费者根据自己到农民的葡萄园观光,先自己采摘葡萄品尝,满意后自己采一袋或若干袋买回家中。日本果品销售与国民素质、交通发达有关,很值得借鉴。
再晒几张日本水果的价格。日元的汇率为100日元=6.6元人民币
一串葡萄约人民币132元
2个桃子66元人民币、1个39.6元人民币
这一串葡萄79.2元人民币
橘子一盒46.2元人民币、玉米一支33元人民币
苹果三粒66元人民币
这些价格跟国内的水果价格比起来真是非常贵的,如果咱们国内生产出来的优质农产品卖到日本想必一定能赚取不少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