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鲜玉米几月成熟_海南鲜食玉米种植致富经验_海南玉米种植技术

■ 海南日报记者 陈彬

作为中组部第四批来琼挂职干部,虽然挂职即将结束,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科技创新组团(以下简称农业组团)的5位组员,仍然奔忙在各自岗位上。

两年来,忙碌是他们共同的工作常态。到田间地头、进工厂车间,搭建科技平台和人才队伍,推动科技成果产出……聚焦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难点堵点,农业组团成员们发挥各自专业所长,为海南农业发展挥洒汗水、奉献智慧,也收获了个人成长的宝贵养分。

深入调研

为海南果蔬产业“把脉问诊”

热带果蔬是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组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与邻近的省份相比,海南热带果蔬产业无论产值还是效益均差距不小。掣肘问题在哪?如何破解?

虽然是挂职干部,但农业组团里有不少海南的“熟人”。比如担任组长的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春义,挂任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每年都来南繁基地搞科研;挂任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所长的张振文、挂任省农科院热带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的张志扬,挂职前都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对海南农业发展情况较为熟悉。

即便如此,农业组团成员认为,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虽然是农业科研专家,但长期关注的是各自专业领域,对于如何推动海南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实地调研。”张春义说。

于是,2021年11月到岗工作不久,组员们便相继开展多次实地调研,为海南果蔬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通过前期调研,农业组团确定了以“两果一菜”(榴莲、哈密瓜、高叶酸玉米)等果蔬产业化高效利用与示范为切入点,选择乐东、三亚、东方为项目实施地,以“省厅管理+地方政府+科研单位+龙头企业+挂职团组”一体化模式开展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联合乐东黎族自治县政府、企业和省农业科学院相关研究单位,以乐东南繁产业园为依托,筹建“特色热带果蔬产业研究院”,实施“两果一菜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一体化技术示范”。

为了破解热带水果品种单一、种植技术落后、土地资源撂荒和采后保鲜、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组员们积极开展热带水果产业调研和分析,分别前往海口、琼中、保亭、乐东、昌江和儋州等6个市县,与当地农业相关部门、种植企业代表座谈交流,并深入现场实地踏察,了解三门坡荔枝、琼中绿橙、保亭红毛丹、乐东燕窝果、昌江菠萝蜜和儋州榴莲蜜等热带特色水果的种植和销售情况,从优化品种选择、规范种苗生产、推进标准化栽培示范、加强采后保鲜加工、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专业意见和措施。

发挥所长

为海南农业增加“科技含量”

农业发展,科技创新要走在前头。

农业组团里,张春义已是连续挂职两任。他长期从事作物微量营养素代谢调控和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是我国作物营养强化领域权威专家。

“如何把个人所长与海南所需紧密结合,是我挂职海南期间经常思考的问题。”张春义说,海南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要紧密依托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进而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为了让海南种上“自己的玉米”,在挂职单位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张春义组建了一支玉米分子设计育种科研团队,开展适合海南种植的高叶酸鲜食玉米品种研究,目前选育出的“叶甜一号”已在乐东试种,正在进行新品种审定。

与张春义一样,其他组员也充分发挥个人所长,通过科技创新,为海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张振文推动精深加工研发与集成应用,联合儋州当地企业在东成镇建设食用木薯加工生产线,引导当地农民利用撂荒地种植木薯2000亩左右,为当地撂荒地解决提供新思路,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张志扬推动轻简化和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推广,他提出的进一步加大橡胶林下魔芋种植建议,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性评价。

针对热带花卉研究领域相对薄弱,与海南花卉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挂任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院长的张钊,积极开展海南大学园艺学院热带花卉种质创新团队建设。

此外,组员们还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海南科技创新水平。

张春义推动国家级研究机构与省农业科学院实现协同发展,聘请高水平专家担任挂职单位创新团队首席,极大提升了挂职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挂任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副总经理的邓贵明,推进广东省农科院与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种业方面全面合作,尤其是大田作物方面联合研发、委托研发和种业品种知识产权购买等。

一次海南行,一生海南情。挂职期间,5位组员均与海南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们忘不了这里的山川田野,更忘不了彼此并肩奋战的日日夜夜。

“虽然挂职即将结束,但我们与海南的感情不会中断,不仅会继续关注海南,也期待在今后的岗位上推动与海南的更多合作。”张春义表示。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2日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