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年过四旬的陈世均曾经也是一名农村娃,对农村情况非常熟悉,经过几年的实践,他以牛粪为原料种植食用菌获得成功。
陈世均为村民讲解蘑菇技术难题
随后,他牵头成立重庆市勋业食用菌种植公司,将牛粪制作成培养料,将菌种以菌包的方式提供给农户,并负责回收产品,不但让种植户实现了增收,也让环境变得更美好。陈世均,因此得到当地群众认可,并一致推选他为丰都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牛粪成为蘑菇产业发展的宝贝
“以前我对牛粪非常讨厌,因为牛粪不仅臭,还污染环境。现在我用牛粪种出了双孢菇,这才感觉到牛粪原来也很有用处。”陈世均这样告诉我们。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陈世均发现牛粪是种植蘑菇的最好原材料。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好处很多:成本低、无污染,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而且产品品质好,颜值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菌种的销路非常好,其制作的培养料也成为菇农购买的抢手货。去年,他生产销售菌种包300万个,农户种植鲜菇产量累计达到2万吨,实现产值约2.3亿元。
我丰都县是肉牛养殖大县,肉牛年存栏量达到20万头以上。若按一头牛年均排粪5吨计算,全县总共就要排泄100万吨粪便。种植双孢菇既能将牛粪变废为宝,减轻牛粪污染,还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目前,我主要销售平菇、姬菇、双孢菇、木耳、金针菇、香菇等菌种包,先后在高家、兴义、三合、社坛、仁沙、兴龙、董家、许明寺、双龙、青龙等乡镇(街)建示范基地,培养了一大批种菇能手。”陈世均说,此外,还先后打开了涪陵、垫江、石柱等周边区县的菌种销售网络,双孢菇产品供不应求。
改良技术让种植户节约成本
“来看看我们新制作的培养料,现在的培养料制作的成本比去年少了一半还多。”陈世均手捧双孢蘑菇培养料,乐呵呵地告诉我们。
以前,双孢蘑菇培养料都是由种植户自己制作。制作1吨双孢蘑菇培养料需要800斤牛粪,1200斤稻草和玉米秸秆,通过人工堆料发酵,经过30天方能制作成功。
“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成本也高,800斤牛粪需要160元,1200斤稻草需要360元,加上人工费800元,制作一吨培养料需花费1320元。”陈世均说。
2015年,陈世均经过看书学习和多次实践,改进了培养料制作技术。“现在制作一吨培养料需要1300斤牛粪,600斤谷壳和100斤辅料(菜饼和石灰),实行机械化操作。不仅节约了制作成本,还加大了双孢蘑菇产业对牛粪的消耗,有力减少了牛粪对环境的污染,种植户购买培养料只需400元。”陈世均说。
“以前自己制作培养料要花1000多元,现在我只需要购买现成的培养料就可以了。去年,我种植双孢蘑菇8亩,购买了100吨培养料,只花了4万元,比自己制作要少花费9万多元。”仁沙镇双孢蘑菇种植户罗剑侠告诉我们。
蘑菇成为贫困户脱贫好帮手
近年来,陈世均结合我县实际,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从事菌种培育、销售和产品回收等。这种农企合作的模式,不但让种植户实现了增收,也让环境变得更美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据悉,目前我县多个乡镇的食用菌种植大户,都是由陈世均提供菌种。
代永昌是仁沙镇杭家坪村建卡贫困户,年老体弱,家中两个女儿已经外嫁,还有一个儿子在读大学,他和妻子在家务农的收入,是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因为种植双孢菇,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才成为了像老代这样年老体弱者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据了解,去年,仁沙镇筹资110万元,帮助435户贫困户发展双孢蘑菇234亩,每亩可实现产值1.5万元,参与双孢蘑菇种植的贫困户可户均增收8000余元。
兴龙镇春花山村村民陈作伟于2013年种植双孢菇,由于有陈世均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加上管理到位,每亩获得纯收入六七千元。尝到了甜头,近几年来,他每年都要坚持种植双孢菇。去年,他种植双孢菇14亩,获纯利10万余元。
“为了解决菇农的后顾之忧,我郑重承诺以保护价回收产品,并在种植双孢菇比较集中的仁沙镇罗家桥村设立了收购点,方便菇农就近交售。”陈世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