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行,行行出状元
陆川良田镇文官村
能人周维海董事长
投资3000万在村里养殖水蛭
周维海创建的广西陆川金海科康水蛭养殖合作社,集水蛭养殖、科研、体验、文化、康养和休闲度假为一体,是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水蛭主题文化产业基地。
园区始建于2015年,位于陆川县良田镇文官村,占地总面积30亩。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已完成2000万元投资,建成初心湖、济世湖、神农广场、水蛭养殖大棚2000平方米、医用水蛭净化GMP车间、水蛭素提取车间、水蛭素纯化车间、多功能行政办公大楼等。
其中,最具特色、国内领先的医用水蛭净化饲养车间,达到“万级无菌”净化标准,选用自育自繁优良金边蚂蟥新品种,配套禁食自排自净技术,为确保活体吸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园区可以年产活体水蛭20吨,水蛭产值1000万元,蛭提取物年产量可达2亿 ATU(国际单位),原料产品产值4800万元。目前,科康科技集团已开发生产天然水蛭素原料、美容、水蛭素配制酒等多个系列20多款产品。
年少时的周维海
20世纪60年代,周维海出生在广西玉林陆川县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家境贫寒,生活常常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为了能交得起学费、上学读书,周维海和兄弟们一有空就会拿着捕鱼工具到村前的小河里捉鱼捉虾,再拿到集市去卖。
因为经常在小河里穿梭,周维海时常被水里的蚂蟥叮咬吸血。“整天被蚂蟥叮咬,说不怕都是假的。但是在当时,读书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想要顺利完成学业,只能努力挣学费,所以再怕也要硬着头皮上”。
周维海小时候捕捉蚂蟥的小溪
不负童年,靠着家里的微薄收入和卖鱼卖虾换来的零碎贴补,周维海几兄弟都顺利完成了学业,可谓寒门出贵子。周维海也在大学毕业后成功进入国家单位——广西林业厅林化工业公司,从事林化产品研发工作。
KEYKEN
研究蚂蟥 执意前行
1996年,不想一辈子过朝九晚五刻板人生的周维海辞职下海创业,做过生意,干过养殖,从接触到的养殖品种中,逐渐选定水蛭(即蚂蟥)做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他从研读古今中外资料中了解到:蚂蟥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与壮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而中外多国诸民族都有用水蛭活体叮人吸血调理多种疾病的历史。
周维海从中窥到了研究水蛭贡献人类发展事业的巨大希望,他决心先从人工养殖水蛭开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特种养殖项目并不被看好,“为了养殖蚂蟥,我和家人的关系一度紧张。”周维海感慨地说。
正如蚂蟥一旦咬上就绝不轻易松口,周维海性格里的那股韧劲儿在这时显示了出来——任凭谁反对,他就是不放弃。
20多年前的旧养殖基地
带着满腔热情,周维海花费几万元从华东地区采购了一批宽体金线蛭幼苗回到广西,并参考他人的经验进行养殖。一开始,宽体金线蛭长势可人,一天天长大。眼看着胜利在望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一个冬天过后,宽体金线蛭几乎全军覆没。
“蚂蟥生命力很强,就算被横向切断成几节,也能从断裂的地方重新愈合成为新的个体。谁曾想它却有个致命弱点:怕冷!”
KEYKEN
开发蚂蟥 实现梦想
迷茫过、彷徨过,也曾想放弃过。但性格如蚂蟥一般坚韧的周维海,在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重振旗鼓,决心从头再来。
周维海走访了广西各大研究中心,得知宽体金线蛭并不适宜在广西养殖。为了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水蛭特色养殖之路,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广西本土蚂蟥——金边蚂蟥(学名:菲牛蛭),也就是小时候用来换学费的蚂蟥品种,更适宜本地繁育,并且比宽体金线蛭更具优势,因此他果断把研究对象转移至更适合当地生长的金边蚂蟥。
广西特色的药用动物资源——金边蚂蟥
1998年,周维海回到家乡——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在没有任何金边蚂蟥养殖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一步步摸索实践。
事实证明,这次的选择是对的。虽然金边蚂蟥由于从野生到人工养殖的不适应,技术上尚未到位,在冬季也会出现死亡的现象,但存活下来的蚂蟥也有20%~30%。这一小小的突破让周维海看到了金边蚂蟥成功越冬的曙光,决定加大对金边蚂蟥养殖技术研发的力度。
20多年前,周维海亲临养殖户的养殖场指导养殖工作
2001年,周维海在资金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创办了南宁市科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更名为“广西科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科康集团”),组建了自己的养殖、科研团队。
科康科技集团
在周维海的带领下,养殖科研团队对金边蚂蟥的特征特性、生理生化、药性功效等做了大量研究。经过多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2011年,「金边蚂蟥」 获准立项,进入《广西壮药品质标准(第二卷)》。为金边蚂蟥入药上市提供了法定依据。
金边蚂蟥有了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人工饲养的金边蚂蟥更安全、更具竞争优势。短短的几年时间,科康集团的水蛭及水蛭提取物所衍生出来的健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