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潺潺胭脂河。阜平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部的太行深山区,自古便有“冀晋咽喉”之称。阜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留下过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的身影。这里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范围广、程度深、返贫率高。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发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号召。
农科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农业农村部的领导下,自2013年开始,确定以阜平县作为科技扶贫帮扶对象,充分发挥全院技术、成果、人才优势,制定了一批科技精准帮扶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工作。为帮扶阜平特色林果业发展,更好地实现院-地对接及技术成果落地,农科院选派郑州果树研究所刘济伟同志挂职担任阜平县政府分管林果产业副县长。
刘济伟,男,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2014年7月到阜平县挂职帮扶。1年挂职期满后,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挂职时间又延期3年。在阜平工作期间,刘济伟同志牢记组织嘱托,自觉担负使命,坚持把“挂职”当“任职”,把“异乡”当“故乡”,全身心投入到阜平脱贫致富建小康的事业中。他把自己专长与阜平实际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苹果、晚熟桃、葡萄等优质、高效水果种植,在产业助推脱贫方面摸索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好方法,他还深入田间地头,将“农科精神”播撒在阜平的大地上。2018年,全县林果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阜平林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认可,国家、省、市先后在阜平召开产业扶贫现场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进行了宣传报道,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刘济伟同志为“林果县长”。
2018年4月,刘济伟同志已到退休年龄,但他考虑到当地林果产业发展基础还较弱,有些产业才刚刚起步,如果自己选择退休,将会给阜平林果产业带来严重影响,于是他毅然决然申请延迟退休,继续留在阜平。
“思路一变天地宽”
阜平为全山区县,人口23.04万人,山场面积326万亩,耕地面积仅21.9万亩,人均0.96亩,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过去种植玉米,每亩效益超不过1000元;种植大枣,由于管理粗放、模式落后,效益低下。刘济伟到阜平挂职后,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他白天深入乡镇、农村和群众座谈交流,晚上加班加点查阅资料,撰写总结报告,分析林果市场需求,经常两三个月不回家。到阜平半年时间里,刘济伟走遍了全县13个乡镇的209个行政村。
经过深入调研,刘济伟发现阜平县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条件良好,并且山地冷凉、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高效林果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刘济伟向县委、县政府积极建言,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集思广益,就阜平县产业结构调整思路进行讨论、分析、汇总,阜平县把发展林果业当作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明确了“以发展苹果、晚熟桃、葡萄等为主的果树种植,全力打造京津冀地区优质特色果品生产供应基地”的产业发展定位,并确定了“集中建设西部高山苹果种植、中北部晚熟桃树种植、东南部葡萄种植三条林果种植产业带”的发展目标。
为破解林果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在刘济伟的主导下,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阜平县林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参与林果产业发展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均可享受金融惠农政策,获得贴息贷款;对新建果园并实行标准化管理种植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性补贴最高达3000元/亩;凡阜平范围内的农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均可参加农业保险,县财政予以保费补贴,对因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损失、因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伤亡和损失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
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出台扶持政策,为阜平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林果产业快发展明确了方向。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发展“苹果、晚熟桃、葡萄”等水果种植,对于阜平县大多数农户来说是“新生事物”。为帮助群众转变传统种植观念,让“新型林果种植”在阜平落地生根,刘济伟亲自联系指导,在阜平县重点乡镇建设高标准瓜果种植示范园,用事实和成果来说话,打消群众对林果产业发展的顾虑。
2015年3月,刘济伟指导阜平县固镇村建设葡萄种植示范园。从果园选址到现场施工,他都全程参与指导。按照设计好的园区定植图,帮工人一起拉线、撒灰、开沟、施肥,安装节水灌溉和电力设施。根据当前国内葡萄生产销售情况,挑选出8个优良葡萄品种,带领葡萄园负责人奔赴几百公里采购种苗。栽植、修剪、抹芽、吊蔓、掐尖,不错过任何一个环节,为工人讲解相应技术知识,同时严格要求按照技术标准操作。2016年,葡萄首年挂果,亩产就达到700多公斤。在周围县市葡萄批发价格只有每公斤3元左右的情况下,阜平葡萄种植园产出的葡萄因品种优良、管理规范,品质极佳,售价高达每公斤20元,供不应求。
2015年,在刘济伟的指导下,阜平县辛庄村建立了第一个礼品西瓜种植示范园。短短3个月,示范园便成功种出了富硒礼品西瓜。该品种西瓜因甜度高,品质好,很快打开了市场,畅销于北京、天津、山西等周边省市,每亩种植收益达到了4万元。与此同时,晚熟桃、苹果等果树种植示范园和两个晚熟桃种苗繁育基地,也成功建立起来。
截至目前,阜平共建设完成现代高效林果种植农户示范园12个,农业合作组织示范园6个,龙头企业示范园3 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示范基地1个。种植示范园区的成功,激发了农民发展林果产业的热情,带动了阜平林果产业的迅猛发展。几年来,阜平高效林果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累计发展种植面积6万余亩,走上了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2018年,丰产果园亩均增收达万元以上,当地群众通过园区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经营果园等多种方式获得收益,全县共有6804户贫困户总计21187人因此实现稳定脱贫。
“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随着阜平县林果产业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大,掌握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成为当务之急。
为尽快见到效益,经过实践探索,刘济伟将过去桃树的“三股六杈十二个头”树型改为“Y字型”树型栽培模式,通过增宽行距,缩短株距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每亩地栽培数量比过去翻了一番,既增强了透光性便于机械化作业,又增强了果品品质,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
除了先进栽培模式的推广,施肥、剪枝、病虫害防治、套袋等常规技术,刘济伟也事必躬亲。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果农,不厌其烦的讲,手把手的教。刘济伟常说,技术服务,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只有扑下身子,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赢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五年来,刘济伟坚持自己能到的地方,就自己去;能在田间搞的培训,就不让群众跑腿到县城来;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劳烦别人。
刘济伟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当地果农,很少顾及家人。“刘县长,果树是不是该剪枝了?”“刘县长,过来给指导指导,俺这样拉枝行不行啊?”……果农和农场场主的一个个咨询电话,成为了这位县长的工作任务:不分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叫随到。
2015年11月,正值阜平县果树秋冬季栽植的关键时期。一天,刘济伟正在阜平镇指导果农种植果树,突然接到电话,他妻子胳膊摔伤骨折需要手术,要他赶紧回去。在工作和家庭的两难选择中,刘济伟歉意地给妻子打电话:“我实在离不开,你先住院,我安排妥当了就回去。”他的举动令现场的果农和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刘济伟抓紧时间安排好县里的事情后才回到了郑州老家,等妻子做完手术拆线后,就立刻带着她踏上了返回阜平的列车。就这样,刘济伟白天下乡指导,晚上照顾妻子,直到妻子痊愈。
随着阜平县林果产业的发展,刘济伟觉得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满足果农的技术需求,他建议县委、县政府组建一支县级林果产业技术队伍。经过精心筹备,2016年6月,该县成立了林果特色产业专家服务组,每种果树聘请3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果树专家,每天在县内巡回指导,为各个果园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并定期组织果农进行技术培训,提升果农果树种植专业知识。
2018年以来,阜平林果种植逐渐进入丰产期。刘济伟同志充分利用阜平与其他地区林果产品生产错峰优势,不断开拓市场,推动果品销售。他多方联系省、市电视台、报社等部门,为阜平林果扩大宣传;与北京、石家庄、保定等各大超市对接,商谈合作事宜;联系深圳、广州等各地水果经销商,并争取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对阜平农产品的支持,把阜平水果销售到全国各地。同时,组织县内几大龙头农业企业,建立果品销售专业队伍,与果农签订销售合作合同,对符合标准的水果产品,按保护价统一敞开收购,实现林果订单化生产。广大种植户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销售无忧。
在阜平的几年时间里,刘济伟走遍了阜平的山山水水,每处果园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是刘县长让我们由种玉米变成了种果树,由果树管理‘门外汉’变成了掌握技术的‘土专家’,由亩收入不足千元变成了上万元。俺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了!”广大果农从心眼里感激这位“林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