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养虾理念是“养虾先养水”,养水则培藻。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养殖密度的增加,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实验证明,营造优良养殖池塘环境的关键是“培藻”和“培菌”,构建藻菌平衡的生态。
一、对虾养殖池塘藻和菌的重要性
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营造适宜对虾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 ,(如图1所示)。
“培藻”的作用:
(1)能保持养殖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
(2)消除有害因子,平衡酸碱度;
(3)营造良好的水色和合适的透明度,抑制底生丝藻、有害藻类、寄生虫的繁殖;
(4)通过浮游微藻、浮游动物食物链为虾苗—幼虾提供优良活饵料,提高虾苗—幼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培菌”的作用:
(1)以菌克菌,有益菌形成优势,能抑制有害菌(弧菌等)的繁殖生长,减少病害发生;
(2)能够及时降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促进优良藻类生长;
(3)有益菌能够形成生物絮团,提高水体自净的能力,也可以成为对虾的优质活饵料,节约饲料。
二、虾塘藻与菌的调控技术
培藻的技术要点:
(1)具备优良的水源
: 注意不要过量使用消毒剂或杀藻剂,避免破坏水源中的藻种。(2)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培水
: 由于阳光充足,藻类生长较快,最好在晴天的上午使用培藻的营养素。(3)选择合适的培藻营养素
: 浮游藻类是浮游在水中,能快速利用溶解在水中的营养,需要使用溶解性好、配比合理的营养素。农用的化肥(尿素、磷肥、碳铵等),适用于种植业,通过被土壤吸收,为植物提供营养。如果在水产养殖中,大量使用化肥进行培藻,只有少部分营养被藻类利用,大多部分营养却被池泥吸收,会使池底有机质过多,引起底质恶化,也容易造成蓝藻等有害藻类过度繁殖。
培菌的技术要点:
(1)培菌的时机
: 水体消毒后,池塘中的细菌数量较少,应及时补充有益细菌,快速形成优势的有益菌群,能抑制弧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养殖过程中应定期使用有益细菌,每隔5天~7天使用一次,保持有益细菌在池塘中的优势生态位。(2)选择合适的有益细菌
: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证明,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三种有益细菌适合在对虾养殖中使用。芽孢杆菌适合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和乳酸菌可根据具体水质情况而选择使用。
(3)合适的碳氮比有利于有益细菌的繁殖。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缺乏碳源,使用“糖蜜”可补充碳源,促进“菌相”和“藻相”稳定。
3.藻类营养素的种类
(1)无机复混营养素:氮磷比(N∶P)适宜浮游绿藻和硅藻的需求,溶解性好,不易为池底胶泥吸附,能够快速促进藻类生长。适合土池或老化池塘使用,也可用于养殖前期快速培藻。
(2)无机有机复混营养素:含氮、磷、有机质、生物发酵物等多种成分,既能快速培养绿藻和硅藻,又能保持长久肥效。适合新池、铺膜池、沙质底池塘使用。
(3)微量元素营养素:含钙、镁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碳源,可补充藻类所需的微量元素,调节碳氮比,促进水体中营养的平衡,稳定藻相。适合养殖过程中藻类繁殖不良,水色变清、出现“倒藻”等情况使用。
(4)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含有益菌、碳源、有机营养等,能够促进藻类和浮游动物繁殖,营造优良水环境。具体方法:芽孢杆菌、麸皮或米糠,加适量的水,浸泡发酵6~8小时,发酵过程用曝气头充气,效果更好。
4.藻与菌的调控措施
(1)放苗前,在放养虾苗之前5天~7天,合理施用藻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进行培藻和培菌,优化养殖水环境,培养优良活饵料和有益生物絮团。放苗时,水色不宜太浓,最好保持透明度50厘米左右。土池或老化的肥塘,适用无机复混营养素,配合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新池、铺膜池、沙质底的瘦池,宜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营养素,配合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
(2)放苗后,虾苗和浮游动物摄食浮游微藻,会引起水色变清,应注意及时补肥,促进浮游微藻繁殖,保持水质稳定。一般在放苗后3天左右,及时补肥和培菌,保持藻菌平衡。
(3)养殖过程中,保持池塘“藻相”和“菌相”的稳定是对虾养殖管理过程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必须注意“及时培藻”和“定期培菌”。
三、小结
养殖过程中因大雨、降温、转风向、使用消毒剂或杀虫剂不当,引起藻类死亡,使水色变清,需要施用芽孢杆菌分解微藻类残体,并补施无机复混营养素重新培养微藻。当水体中微量元素不足时,藻类繁殖较慢,可配合使用微量元素营养素。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水体出现水色过浓、蓝藻繁殖较多时,不宜使用药物进行杀藻。先使用芽孢杆菌,配合光合细菌,可有效控制藻类过度繁殖;情况严重时,重复采用此方法进行调控。
大量的养殖成功案例证明,采用合理的藻与菌的调控技术,使对虾养殖池塘藻菌的保持平衡,营造稳定的池塘水环境,有利于对虾健康生长,能够有效提高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