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一个夏日午后,东园酒厂厂长黄炳权站在自家酒厂门口,望着门外停着的几辆大货车发呆。这些车子里装满了酒厂酿酒过程中产生的液体酒槽,原本是要运走卖给附近的农户喂养猪用的。
但前些天,几个常年合作的养猪大户都跟黄炳权说,自己养的猪已经吃不消这么多酒槽了,需要取消部分订单。
黄炳权心里明白,问题的根源是东园酒厂近年业绩太好。特别是公司新推出的几款药酒深受消费者喜爱,销量节节攀升。
为满足市场需求,酒厂全线开足马力运行,月产酒槽已经从两年前的十几吨增长到了五十多吨。这速度远远超过了当地农户消化的能力。
望着仓库角落里快要堆到房顶的酒槽,黄炳权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明白单靠本地农户已经无法解决酒槽的去处,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出路。
否则这些酒槽就会成为酒厂发展的巨大障碍。
“叮咚——”这时,一条手机短信打断了黄炳权的思绪。
黄炳权眼前闪过一丝光芒。对了,养牛!他记得自己的一个老朋友runs a牛场,每天要花高昂的费用购买饲料。
黄炳权的养牛试验初期进行的相当成功,新买的几十头印度水牛很快就适应了东园酒厂提供的液体酒槽搭配饲料。
到了2008年春天,随着牛只数量的增加,酒厂每月能额外消化处理十多吨酒槽,黄炳权看到希望的曙光。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致命的问题摆到了黄炳权面前。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特别冷,接连几周的低温使牛群开始集体绝食,拒绝进食任何饲料。
黄炳权急忙购买了大量柴火取暖,但是仍然没有改变牛只们食欲缺失的现状。
“这下可急坏我了,万一这些水牛饿坏了,我的养牛计划就泡汤了。”黄炳权一边在牛棚里来回踱步,一边焦虑地自言自语。
经验老到的养牛工人老张站在一旁劝道:“老板,你也别太担心了,这就是水牛的天性使然,遇到天气寒冷就会这样。
咱们就多烧些柴火,再想想别的办法撑过寒冬就是了。
老张的话给了黄炳权一线生机。他想起今年秋天东园酒厂进了大批的花生,储存间里还有好些花生壳。于是黄炳权下令将这些花生壳切碎后也拌到饲料里喂牛,希望能刺激牛只们的食欲。
花生壳导致的牛只肠胃问题的恶果还在继续蔓延,黄炳权却没有半点气馁,反而在脑海里思考起了东园酒厂下一步该如何转危为机。
这天中午,黄炳权照常驾车出门觅食。就在路过一家果菜加工厂时,他注意到厂门口停靠着几头骨瘦如柴的耕牛,正悠闲地啃食着地上的各种果皮。
黄炳权立刻与果菜厂老板李师傅取得了联系,并达成了长期供货的协议。然而好景不长,牛群刚尝试果皮饲料没几天,尤其针对含菠萝酶较多的菠萝果皮。
原来,菠萝酶的刺激对牛只口腔黏膜造成了刺激。
“这个果皮主意也要黄了?”黄炳权有些发愁。“别急老黄,我们可以试试先把果皮发酵处理,那菠萝酶就会消失了。
”养牛专家老张拍着黄炳权的肩膀鼓励道。最后果皮饲料危机在老张的建议下得以解决,牛只们也重新接受了经过处理的各类果皮。
自从用上了低成本的果皮饲料,东园牛场的牛只数量迅速恢复并继续扩张。目前已经超过了4000头,成为区域内最大的水牛养殖场。
但随着牛只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另一个令黄炳权头疼的问题——海量的牛粪输出。
“老板,咱们每天得派五六个人,开两三台拖拉机,才勉强将牛棚里的牛粪运走。再这样发展下去,光处理牛粪的成本就要让咱们倾家荡产了。
” 牛工老张一脸愁容地向黄炳权汇报牛粪处理进展。
黄炳权也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他在牛棚间的泥土地上来回踱步,一边思考着有没有可能通过改造,将这些看似臭不可闻的牛粪转化为东园酒厂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等等,路边那堆牛粪怎么长出了那么多蘑菇?”这天中午接到老张电话的黄炳权刚推开牛棚的门,就看见门口一个不起眼的牛粪堆上长满了白色的蘑菇。
“老张,我记得我一位在京城的朋友好像做过类似的项目,就是用牛粪来种植和发酵食用菌,效果不错的样子......”黄炳权的眼前似乎打开了新的大门。
在黄炳权的带领下,东园酒厂又开辟了一条利用牛粪种植食用菌的创收途径。不仅解决了部分牛粪的去处,种出的高端菌品还成为酒店餐饮的新宠。
黄炳权并且致力于深入研发,希望能延伸出牛粪的更多用途。
“老板,我发现咱们养的这种水牛的粪便里面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很高,经过发酵和处理之后,说不定可以制作成比普通有机肥更高端的‘黄金肥’。
” 老张跟黄炳权提出了新的构想。
黄炳权眼前一亮,他终于看清了未来的方向:“老张,我决定投资两百万,从下个月开始建设肥料工厂。你负责调研具体的配方和工艺流程。
在黄炳权与老张的通力合作下,特级有机肥厂很快投入生产。牛粪不仅解决了去处,还成为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原材料。
东园牛场、酒厂和肥料厂连成了一个牛粪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为黄炳权赢得了“牛粪大王”的美誉。
东园牛粪产业的成功,让黄炳权成为了当地的家喻户晓的人物。不少采访媒体都想要听听这位“牛粪大王”对创业的心得体会。
对此,黄炳权总是谦虚地说自己不过是在逆境中努力转机,而真正的关键是对自我的不断挑战和突破。
“我其实并没有想到牛粪还能有这么多的用途,全部的点子都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 一次采访中,黄炳权如是说。
他分享到,养牛试验的前两年谈不上有多成功,面对层出不穷的困难,他也深感迷茫和无助。
“我很庆幸,在最惨的时候自己没有放弃这条路。也许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只在于坚持的时间不同吧。”黄炳权的话语中透着深沉的感悟。
这些年与牛粪斗争的历程,的确锻炼了他惊人的毅力和韧性。在绝境面前,黄炳权学会主动出击,寻找所有可能的转机。
如今的黄炳权已经是一位坐拥亿万身家的成功人士。而他最引以为傲的,还是这些年和自我的不断拷问与突破。正如黄炳权常说:“要开创奇迹,就得先从挑战自我开始!”这也是他对所有创业者的人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