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黑炭已经下市了,尝尝我们棚里种的东魁。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兰溪市马涧镇下杜村的杨梅园,大棚里飘溢着清甜果香,种植户王菲菲热情地递来一筐刚采摘的东魁杨梅,颗颗大如乒乓球,咬上一口酸甜多汁。
自前年建起设施大棚后,王菲菲家的杨梅不再受雨水影响,成熟的果子圆润饱满、口感好。虽价格高,但仍供不应求。10亩露天杨梅的销售额只有3万多元,10亩大棚杨梅则可卖到23万多元,“身价”一下子涨了7倍多。“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得益于我有一个好师傅。”看着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水晶宫”,王菲菲感慨道。
王菲菲口中的“好师傅”,便是当地有名的“杨梅大学生”倪晓军。
1997年,倪晓军从浙江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马涧下杜村,投身杨梅种植事业。他意识到传统种植方式的局限,于是从2011年开始,致力于大棚杨梅栽培技术的研发。经过近10年努力,他成功培育出品质上乘、口感绝佳的大棚杨梅。如今,倪晓军的杨梅基地有100多亩,种植杨梅树2000多棵,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记者赶到倪晓军的杨梅基地时,他正忙着与客户洽谈,一旁的手机叮叮作响,订单络绎不绝,覆盖全国各地。倪晓军说,今年杨梅销售情况非常不错,估算快递量要比往年翻一番。“自己富不是本事,带大家一起富才真行。”为此,他牵头成立“大学生杨梅产业联盟”,吸纳周边20多家种植户。
有了“大学生”带头,加上这几年政府给予每亩大棚杨梅6000元补贴,种植户们都想尝一尝设施栽培的甜头。倪晓军告诉记者,为了形成连片带动效应,联盟成员选自各个杨梅主产村,或是种植技术差一点,或是销售路子没打开,“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的杨梅都卖个好价钱。”
“以前卖杨梅,得求别人收购。向倪师傅‘取经’后,现在种出来的杨梅,客商主动上门收购。今年杨梅季还没结束,销售额就达到30多万元。”种植户鲍海军自加入联盟后,日子是越过越好,“倪师傅隔三岔五就来山上指导,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授粉、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疏果……我们只需按照他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种出好杨梅。”
据了解,大学生杨梅产业联盟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时间管理、统一销售运营”管理模式,推行“集中协商、一体联动”特色农产品发展机制,形成统一管理工作闭环,向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服务,不但节约种植成本,还解决产品质量难保证、农户恶意竞价等问题。
目前,在倪晓军的带领下,联盟成员的大棚杨梅面积超过500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今年的销售为例,黑炭梅价格大都在40元/斤,而我们联盟的售卖价格维持在50元/斤,精品东魁的收购价则达到80元/斤。”倪晓军说,联盟的杨梅虽然价格比普通杨梅高,但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受到消费者青睐。
本周,大棚杨梅销售进入尾声,倪晓军一边张罗着联盟成员扫尾采摘,一边开始盘算调整生产计划,继续扩大大棚杨梅“版图”。
来源丨兰精灵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