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鲁甘( 甘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艾制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俞树红 文/图

临夏漫山遍野的艾草,曾一度被老百姓视为杂草。鲁甘(甘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耿雪梅从厦门赴临夏考察后慧眼识“珠”,决心把艾草产业做大,把自创的皇甫艾文化推向世界。

“艾草具有良好的药用功效。考察期间,我看到临夏山上山下、房前屋后处处是生长茂密的艾草,便暗下决心要让艾草成为‘健康草’‘致富草’。”耿雪梅说,立足“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文化底蕴,要挖掘临夏原生艾草自然资源禀赋和优势,做大临夏艾草产业,带领群众致富。

2019年底,耿雪梅的艾草产业梦想在积石山县中咀岭乡落地——东西协作扶贫车间“皇甫艾扶贫车间”宣告成立。1200平方米的艾草加工包装车间,第一次生产出了艾柱、艾条、艾香、艾香囊包和保健坐垫等艾草产品。2020年疫情期间,耿雪梅先后两次向武汉捐赠价值800万元的临夏艾草制品,让艾草第一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作用。

神农尝百草,百草艾为先。看到车间姐妹们把一片片艾叶变成艾产品销往各地,一个个种植艾叶的农民脸上洋溢着笑容,耿雪梅决心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临夏农民走上富裕路。

2020年1月,甘肃煌甫谧爱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这个公司也是厦门市援助临夏工作组从厦门市临海区引进的科技型扶贫企业。当年,公司在康乐县上湾乡三条沟村建立皇甫艾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艾草1000吨以上,带动劳动力260人,人均月收入2800元。公司种植基地流转土地2100亩,当年农民土地收益达到105万元。

“这是我在临夏成立的第一家公司。没有东西协作,也就没有我今天的艾草事业。”耿雪梅说,我是银川人,学法律的,自2018年在厦门与艾叶结缘,便做起了艾草事业。来到临夏后,更爱上了这片土地,看到了西北艾草产业发展的希望。

煌甫谧爱艾公司倡导“得天生、重养生、利民生”的企业文化,确立了“一年收艾草、三年出艾品、五年树艾人、十年立艾业”的发展目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开始,耿雪梅就在积石山县中咀岭乡计划建设3000亩育苗基地。2020年7月,第一期育苗300亩,今年6月,第二期育苗2700亩。积石山县育苗基地成熟后,耿雪梅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在和政县吊滩乡和临夏县韩集镇,建设两个皇甫艾育苗基地1920亩。

“有了良种,才敢建设万亩艾草种植基地。”耿雪梅说,万亩基地只是临夏艾草产业的第一步,想把艾草产业在临夏做成规模,至少要有10万亩的种植规模。

有了种植规模,煌甫谧爱艾公司开始谋划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进临夏州中医药资源优势向医养结合产业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做中药,离不开高科技。煌甫谧爱艾公司积极引进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北京市海峡医药研究院,联手打造艾草产业,拓展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域,有效提升扶贫车间变工厂,实现产业振兴,增加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3月,临夏煌甫艾健康产业园入驻临夏经济开发区,开启助推临夏中医药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之后,煌甫谧爱艾公司在和政县买家集镇购买150亩土地,打造艾草博览园;流转土地1万亩,打造“中国艾谷·甘肃和政”万亩基地;在和政县集和兴产业园租用4000平方米标准厂房,设立皇甫艾原材料库、成品库,建设艾草产品初加工就业工厂,投放生产艾柱、艾条、艾枕、泡浴包等艾草产品。

12月13日,记者走进和政县集和兴产业园鲁甘(甘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墙面两行大字“东西协作、鲁甘情深,乡村振兴、让艾富农”格外醒目。

眼下,鲁甘(甘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辖1座工厂,3个艾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万亩种植基地。

在集和兴产业园车间内,工人们正操作机器将艾草打绒;成品生产车间,孟一珍和几名工人正在手工制作艾条。产品展示台上,艾条、医用冷敷贴、暖宫贴等艾草保健品和艾草洗衣液、洗发露琳琅满目——一株小小的艾草,经过深加工后华丽变身。

“这里每天有70多名当地村民务工,现在一个个成了职业工人。”耿雪梅说,公司已研究出“皇甫艾”产品100多个品种,生产出来的有40个,今年销售额5000万元。大多产品委托山东厂家生产,希望以后能在甘肃生产。

耿雪梅介绍,皇甫艾公司将通过人才柔性引进和科技特派员方式,组成专家技术支撑团队。目前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等研究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展自主研发。先后研制原生态艾草系列产品,提升公司“皇甫艾”商标品牌价值,促进陇艾迅速抢占国内艾草产业市场。

END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