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实施了98项“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总结宣传推广“法治为民办实事”经验做法,积极践行法治为民理念,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建设在身边、有实招、见成效,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开展2023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优秀项目评选。经各县区、市直相关单位申报,共征集2023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候选优秀项目23项,现组织对候选项目进行投票。市委依法治市办将结合投票情况,综合评定优秀项目。
项目成效介绍
NO.1完善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政府履约践诺
目前,“免申即享”平台已累计发布政策文件1141份、涉及“免申即享”服务1041项,有效破解企业对惠企政策获取渠道少、知晓度不高等难题。打通多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在全省率先完成“免申即享”平台、“皖企通”、涉企系统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四网联通”,实现惠企政策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政策兑现流程兑现周期大幅缩短,真正实现“免申报、零跑腿、秒兑现”。截至目前,全市“免申即享”资金共计兑付11.7亿元,惠及企业15560家。
NO.2开展“江淮风暴”惠民暖企执行行动
2023年6月-8月,六安全市两级法院在“江淮风暴”惠民暖企专项执行行动中,开展集中行动46次,执结实施案件6423件,执行到位金额10.33亿元。行动中邀请79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见证;强化执行强制措施运用,共拘传847人次、拘留345人次、罚款25.3万元;加大宣传力度,共发布典型案件24篇,在省级以上媒体发布新闻87篇。
NO.3全面构建警务监督服务新模式
2023年警务监督服务中心共向群众发送短信99.67万条,收到回复16.16万条,收集不满意短信6475条;汇聚12345市长热线、12389举报投诉平台、来信来访等各渠道其他不满意诉求5841条。共开展人工回访14268次,通过访评员首次回访满意办结9824条,向分县局下派工单1062件,均已全部办结。在全省的12389举报投诉平台投诉量整体上升的情况下,我市投诉量整体平稳,至省以上投诉量下降47%。通过人工回访的情况看,在执法办案、窗口服务方面,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投诉或意见整体呈下降趋势;从评警短信的回复情况看,满意率在逐步提高。
NO.4落实“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助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六安市检察机关发挥检察监督职能,联合公安机关、教育行政等部门积极推动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和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制度落地见效。办案中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开展倒查,发现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人2人,追责2人;对宾馆、KTV等场所违规接待未成年人建议公安机关行政处罚30余人。推动教育部门开展违法犯罪信息查询,2023年共查询170人。加强普法宣传,组织开展宣传活动240余次,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浓厚氛围。
NO.5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优势,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以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聚焦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11个重点领域,推进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工作无缝衔接。全年市场监管部门查结各类违法案件4837件,罚没款3018.09万元。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挂牌督办案件1件,获评总局典型案例2件,入选长三角地区典型案例1件,获评省级典型案件6件。切实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服务发展。
NO.6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39次,发放调查问卷2300余份,走访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和群众8300余人次,全面广泛收集问题线索,累计排查整改问题103个。市交通局常态化开展护航大件运输安全通行、“执法大走访、工作大调研、服务大提升”等8项为民服务事项。建成执法“便民服务站”4个,加大对过往司机的关爱力度。市公安局推进落实“首次违法警告清单”“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对12万余起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首违警告处理,发送违停短信提示70万余条,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明显提升。
NO.7马上办”办公室构建“一站式”信访解决渠道
深入治理房地产行业问题乱象,有序开展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系列活动。指导20个房地产开发交付楼盘项目做好综合查验,成立现场信访维稳小组,保障顺利平稳交付。围绕信访受理、登记、办理、回复等各个环节,简化工作流程,加快办理进度。对城区存在交房隐患较大的项目成立“保交楼”工作专班,现场驻点,推进“保交楼”工作。2023年,进行房地产执法稽查192次,稽查楼盘67个,下达整改通知书13份。妥善处理信访投诉2307起。扎实推进六安城区恒大保交楼项目6次启动交房工作,完成4509户交付任务,其他有交房隐患项目各项工作均在有序推进。
NO.8精准云普法为企解难题
2023年,六安市生态环境局面向全市持有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开展“环企精准云普法”活动,通过线上组织企业人员登录“环企精准云普法”小程序参与学习环境法律法规并参与考试。线下结合“送法暖企”“十百千”等活动指导企业参与学习。2023年,全市共922家企业参与普法活动,与2022年相比,普法企业数量增加了4.2倍,普法人数增加了3.71倍,共有2500名企业人员参与学习并通过考试,全市环境违法案件数量同比下降40.6%,企业环保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NO.9无人机航拍赋能查控违法建设
无人机航拍控违系统的启用赋予了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它比人工巡查发现违法建设更高效,做到违法建设“可看、可控、可查”,其提供的“空中视角”,也让违建管控中的死角无所遁形。该系统覆盖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建设用地约245平方公里区域,自启用以来,已成功进行六期比对,提取疑似图斑1772处,面积159666.35㎡,确认新增违建的441处,面积42016.35㎡,截至目前,已拆除265处,面积26686.54㎡,让违法建设无所遁形,让城市管理精细精准。
NO.10 持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
2023年,六安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农资打假工作要求,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开展种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惩治工作,在春播秋种关键时期,驻局纪检组对全市种子监管和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专项督导。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净网”行动。截至2023年12月7日,全市共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16次,出动执法人员113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店61家次。累计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等活动12次,发放农资打假等技术资料2万多份,悬挂农资打假宣传条幅、标语32条。
NO.11实施“法润乡村社区”专项行动
在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期间,组织“典亮村居 振兴乡村”主题活动,全市共发放民法典宣传材料十万余份,举办各类民法典宣传活动2400余场次。发挥乡土文化能人、农村非遗传承人等群体作用,加大对临淮法治泥塑、南楼村法治歌、皋陶形象标志篆刻等特色法治文艺作品的传播。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新命名第六批“六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22个。深入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6797名,实现了每个行政村至少培育3名“法律明白人”的工作目标。
NO.12霍邱县:建立“院企”结对机制,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2023年,霍邱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会议精神,立足审判执行主责主业,严厉打击侵企犯罪,高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主动建立涉企服务联系机制,以实际行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依法追究涉企犯罪刑事责任5人,追缴、退赔企业经济损失58000余元。开展“江淮风暴”惠民暖企“百日攻坚”活动,为企业执行到位金额13669.85万元。全年走访企业155家,帮助解决企业司法需求18个,助力霍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NO.13霍邱县:组建民意受理中心,助推双提升提质见效
针对近年来涉警信访严峻态势,霍邱县公安局将信访工作作为检验群众满意度的有效手段,建立“民声呼应”“风险预警”“跟踪回访”等机制,做到“民有所呼、警必回应”。全年编报会商专刊54期,核查涉稳指令507条,下发预警2704条,入户走访群众40220户,解决问题40余件。通过“民声呼应”机制,变被动接受群众诉求为主动收集问题线索,变按部就班答复为积极主动办理,变解决一件事为解决一类事,全力以赴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NO.14金寨县:成立金寨县人民法院“映山红”诉调对接中心
“映山红”诉调对接中心成立金寨县邮政法务外包调解工作室、金寨县“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中心、金寨县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金寨县城市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金寨县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形成“1总+4专”的调解团队模式。建立健全衍生诉讼案件预防机制,完善调解协议履行保障机制,全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2023年度,共计开展诉前调解案件2454件,调解成功案件1335件,调解成功率达54.4%。金寨县“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中心、金寨县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分别被授予省金牌调解组织荣誉称号。
NO.15霍山县:深入开展“四真”人民调解工作
2023年,霍山县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在推进“枫桥经验”转化和运用中,创新“四真”人民调解工作法,打造“事心双解”新法宝,坚持“用真心、查真情、出真招、见真效”,深挖矛盾纠纷产生的源头症结,破解久拖不决的纠纷难题,打造定纷止争的柔性利器,把预防矛盾纠纷作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夯实了基层法治建设根基,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2023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纠纷12845件,调解成功12722件,调解成功率达99%。
NO.16霍山县:倾力打造“亲清护企”模式
霍山县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从“亲”字突破,在“清”处用心,打造护航民营企业发展的“亲清护企”霍山检察模式。2023年以来,院领导走访安徽迎驾酒业集团、安徽应流集团等企业26次,面对面倾听企业司法需求。依法从严打击严重危害企业发展的犯罪,提起公诉12件26人。审慎办理民企高管人员犯罪,依法不批捕1人,不起诉2人。办理全市首起适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涉案企业合规案件,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
NO.17舒城县:舒城检察持续开展“暖心驿站”司法救助
舒城县检察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采用院领导包案、简易公开听证等方式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2023年共办理该类案件20件,实际救助人数21人,发放救助金24万余元,收到群众致谢锦旗2面。通过救助有效缓解当事人的生活困难,减少信访隐患,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该项工作已被六安市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市基层院建设工作品牌”称号。
NO.18舒城县:推进案件繁简精准分流
舒城法院围绕“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全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平衡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2023年度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和简易程序审理民商事案件共计6338件,适用率达87.5%,平均办案周期21.76天。成立道交团队,采用“诉前鉴定+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全年承办该类案件591件。设立快审团队,运用“一审一书一助”模式,全年结案4079件,结案率达95.17%。积极发挥司法引领作用,改革创新适应群众需求,有效缓解诉讼压力,民事一审新收案件同比下降6.35%。
NO.19金安区:打造“检小君·女检察官宣讲团”品牌
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检察院女检察官宣讲团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0年,2022年结合检察元素精心设计“检小君”卡通形象,正式命名为“检小君·女检察官宣讲团”。宣讲团致力于法治教育、犯罪预防、权益维护等工作延伸,大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通过送法进校园、乡村、企业、社区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检察好声音。运用法治微动漫、创作普法短视频等形式创新性开展新媒体法治宣讲,全方位契合新时代法治需求。宣讲团及其成员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区级命名表彰。
NO.20裕安区:成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
知识产权巡回法庭通过组建专业审判团队、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联动处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主动判后答疑制度、推行要素式审判、背包法庭巡回审理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着重解决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已荣获四个省级奖励或荣誉。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高质量回应司法需求,充分助力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NO.21裕安区: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实现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
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项目依托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精准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群体,并优化业务流程,由“申请审核制”转变为“意愿确认即享制”,融合六安市“免申即享”平台和“皖企通”、涉企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通过四网联通,形成政策兑现流程闭环管理,推动政府部门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高了政策兑现效率,助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23年裕安区完成兑现惠企政策服务66项,受惠企业588家,兑现奖补资金累计4515.363万元。
NO.22叶集区:江淮风暴执行攻坚“为企优环境”集中统一行动
2023年度,叶集区法院共开展5次“江淮风暴惠民暖企集中执行行动。院“一把手”参与部署指挥,全院参与行动干警86人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见证执行7人次。共拘传被执行人56人次、拘留25人次,查封房屋8套、扣押车辆5部,腾退房屋、厂房1901.01平方米,执结案件186件,执行到位金额1488.63万元。邀请区融媒体中心报道执行1次,通过官方网络账号发布短视频9次,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次37 人,发布悬赏公告2次3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NO.23叶集区:推深做实企业分类监管
建立企业分类监管制度。梳理去年执法情况,对306家四上、样本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由优到劣划分为绿黄红标企业。制定计划,对其在环境信用、安全生产、消防、特种设备监管四大领域开展差异化执法。2023年,除上级要求外,四家单位按职能开展执法80余次,处罚金额约2.6万元,分别同比下降58%、78.7%。开展说理式执法13次,“首违不罚”9次,综合、联合执法4次,进一步降低企业接受检查的成本,实现无事不扰”,助力打造更优法治营商环境。
投票规则
每个账号只能参与1次,每次最多可选10个项目进行投票。投票截止时间:2024年5月16日18:00。
开始投票
来源|市委依法治市办
“转、赞、评、看
点亮“在看”优秀的习惯保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