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有个村叫杨俊村,听村里人讲以前叫“羊圈村”,因为放羊人都喜欢把羊临时圈在这里,随着圈羊的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村子。杨俊村坐落在马耳山脚下,以前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虽然土地面积大但地里石头多,山林面积大但村里水源少,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多元经济产业的发展。
杨俊村所有的土地都坐西向东层次分明,日照充足,因此烤烟成为本村唯一的增收产业。但是烤烟生产只有半年的时间,剩下的半年又没有什么值钱的产业能发展,村民们全年的平均收益很低。因此,放弃种烟外出务工成为杨俊村大多数村民的出路。
“我要是也出去打工了,家里小的老的怎么办?我要在家想办法,我忙完烤烟可以搞养殖啊!”在村里有一定声誉的“发哥”在这时站在了大多数村民的对立面。
“发哥”原名赵锐发,今年39岁,是鹤庆县杨俊村的一名农户。他也曾外出在昆明、西藏、四川等地打工挣钱,但随着结婚成家生子,四处奔波的想法便渐渐打消了。
看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自知没有退路的发哥决定加大烤烟种植面积,2017年,34岁的发哥烤烟种植面积增加到了20亩。从“小户模式”一下子转变为“大户经营”,发哥开始了新的“探索之路”,生产用工、人员工资、用工监督、技术落实、烘烤交售、效益分析等等都需要不断适应新规模,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家的烤烟收入已达11万元。
烤烟忙完后发哥接着就在烤烟地里全部种上大麦作为养牛的饲料,他买了三头牛,开始了养殖的“探索之路”,饲料对比、牛病防治、母牛营养、牛舍改造等。一年忙完,烤烟加养牛收入达14万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发哥”对“种烟+养牛”的生产模式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当年幸亏没有跟着同村人去打工,现在我一年的收入都赶得上几个人的打工收入了。”发哥开心地讲道。
这几年,不知不觉“发哥”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面对前来学习经验的村民,他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种植技术和养牛技术,并帮大家联系销路,带着大家一起奔好日子。如今,“种烟+养牛”已然成为了当地村民在家务农的首选生产经营模式。
种植业与养殖业充分结合不仅弥补了烤烟生产的“空档期”,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营模式,养殖业产生的农家肥对土壤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进而促进种植业的健康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形成良性循环,农户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今年,“发哥”已经签订了48.4亩的合同,他还养了8头牛,计划开展烤烟套种青储玉米,更好地解决饲料的问题,预计年收入可以达到26万左右,期望着又一个丰收年。(何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