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威

6月24日,长沙下起倾盆大雨。在河西一家农贸市场打工的刘忠,特意请假回到望城区桥驿镇民福村楠竹山的家里。他放心不下养殖基地里只有蚕豆大小的黑斑虎纹蛙。

“还好,爸爸在家及时检查、疏通了排水管道,蛙池没有泡水。”刘忠望着稻蛙混养田里正俯身劳作的父亲说。

致富经养鸭子视频_养鸭致富经_致富经养鸭创业视频

2020年从湖南生物机电职院毕业回村,全职养蛙创业,到今年已是五个年头,去年养蛙纯利已达30余万。今年上半年,刘忠却作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去农贸市场生鲜店打工。

这是为何呢?

故事要从7年前说起。2017年,刘忠还是湖南生物机电职院水产养殖专业大一新生。开学没多久,他就向专业老师请教如何养殖青蛙。

“建议选择抗病性好,适宜本土气候的原生蛙种……”老师从品种选择、育苗到出栏,给了他一整套建议。刘忠边学边干,在父亲的帮助下,当年小试牛刀,效果还不错。

到2019年,刘忠决定大干一番,却遭遇了滑铁卢。青蛙快到出栏时,得了一种“歪头病”,损失殆尽。只留下熬过疾病的30多斤“蛙坚强”,这批抗病能力超群的品种,给刘忠留下了蛙苗和希望。

在刘忠最困难时,望城区人社局联合区创客空间对其提供了技术和政策帮扶。刘忠获得了创业贷款,参加了长沙市人社局举办的首期水产养殖技能培训班。

从培训班上,刘忠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渐渐地,青蛙出栏量从每年6吨,提升到每年15吨。

事业蒸蒸日上,肩上的担子也与日俱增。刘忠和望城区人社局在桥驿镇共同成立“创业+青蛙养殖”培训中心,邀请来自全镇的50多名劳动力,学习蛙稻共作健康养殖技术。

2021年5月,刘忠发起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的青蛙与稻田共生,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尊重青蛙生长规律,一年才出栏。

今年60岁的佘应龙跟着刘忠搞青蛙养殖,每年保底有6吨成蛙出栏,直供海吉星市场,供不应求,年纯利10多万元。

蛙稻共作健康养殖技术成熟了,刘忠又开始琢磨:“跟市场上一些速成的养蛙模式比起来,合作社的蛙养殖周期长、品质好、肉紧致,能不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为此,刘忠决定亲自“潜入”市场了解销售端的一手信息。他应聘到一家生鲜店,担任店长。

“生鲜店一头连着供货商,一头连着消费主体。跟他们接触中,我发现高质量的品牌农产品还是很有市场,我们的青蛙和稻蛙米就有潜质。”“潜伏”了几个月,刘忠信心满满。

刘忠透露,他已经在跟农贸市场接洽,计划在市场开店,逐渐打出自己的品牌。他说,自己想做个以品牌强农的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将蛙稻共作健康养殖事业做大做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