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青青羊儿肥
生态养鱼
仿野生石蛙
油茶林里的生态鸡
龙泉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9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28万立方米,为全省人均的6.29倍;2015年,森林覆盖率85.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大截。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独创“水陆空”立体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部门支持、示范带动等措施,鼓励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水陆空”生态农业特色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了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建设进程。三年来,我市先后获得“中华灵芝第一乡”、“食用菌生产十大基地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棘胸蛙之乡”、“浙江省2012-2013年度水土保持工作成绩突出市”等荣誉。
写好水里生态特色文章
1984年紧水滩水库建成后,我市就成为养殖生态鱼的天然场所。2009年,紧水滩最大的渔业专业合作社“龙泉市紧水滩库区渔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此后,我市生态渔业在它的带动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据介绍,由于库区里的鱼完全是生态环境养殖,味道鲜美,肉质结实,久煮不烂,其卓越的生态品质,产品一直供不应求,还是我市名菜“安仁鱼头”名震一方的原材料品质保证。自产业化后,更与很多外地老板长期签订供销合同,生意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近年鱼市价格稳步上涨,有时一条鱼好几百块钱还有人抢着买。”黄水华满脸笑容大声对记者说,在这片库区打渔近30年了,从自己单干,给公司干,到现在成了紧水滩库区渔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只要还能动,都会一直靠水吃水。他一边说,一边朝水库方向望去,眼里饱含深情。
53岁的渔民魏兆平是该合作社一名小股东,他告诉记者:“捕鱼期每天平均能捕1万斤左右,全社一年产值约300万元,去年我家就分到了近两万元。”魏兆平说,合作社的捕鱼是有时间段的,大捕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小捕是每年的7月至9月,其余时间还可以务农或做点其它养殖业。
紧水滩库区渔业专业合作社是我市大力发展生态特色水产业的一个缩影。随着近年淡水生态养殖的快速发展,生态石蛙产业也稳健地发展起来,成为部分回乡创业人士的首选行业。2011年,在上海创业多年的陈先有一心惦记着家乡的好山好水,毅然放弃在外十余年打拼的事业,回乡养殖石蛙。“龙泉水质清澈,溪流纵横,非常适合养殖石蛙。”陈先有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成立了浙江九重天蛙业有限公司,五年来公司连年丰收,商品蛙远销上海、广东等地,年产值达200余万元。
市绿之源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素有“天然公园”之美誉的凤阳山山脉以北,坐拥江浙之巅、瓯江之源的国家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以及常年从高山上流下来的生态活水。合作社开办至今3年,始终以科学的石蛙养殖技术为导向,经过长期对石蛙驯养繁殖技术的探索,整理出了一套全新的低成本石蛙养殖方案,目前已经成为我市生态石蛙产业的领军企业。
据统计,今年一至十月份,我市淡水生态养殖面积2.71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20亩;生态淡水鱼产量2350吨,同比增长6.82%;生态渔业总产值4200万元,同比增长10.52%。
做强林下生态特色产业
“利用2000多亩毛竹山养羊,现在有羊栏两处,养羊300多头,一年纯收入达10多万元。”西街街道蓁蔀行政村下蓁蔀自然村的任启荣高兴地说:“除了生态羊,就连生态羊粪也是宝。生态羊粪是铁皮石斛、花卉、蔬菜等的上好肥料,经常被本地的农业企业抢购,目前卖11元钱一袋,今年已经卖了1200袋,至少还能再卖800袋。”任启荣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增加了260多头湖羊。
松阳人周飞在查田镇下淤村承包了450多亩山林种茶油,2014年发展林下生态经济,在树林里养起了生态鸡,效益相当好。到今年,周飞林下养殖的生态鸡达到六七千羽,每羽一般能卖200元左右,年收入就是几十万元,茶油因有生态鸡粪做肥料,还有免费的“除草工”,每亩可增收好几百元。“通过散养生态鸡,基地形成了良性循环生态体系,最大程度保证了产品的绿色天然,真正实现了‘纯生态、纯绿色’。”周飞表示,下一步计划养殖更多的生态鸡,拓宽增收渠道,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生态山兔’目前每公斤收购价25元,一只兔子一般净重4.5至5斤,昨天刚出售了30只,让我净赚了4000元左右。多年来我都一直坚持用生态环境来放养。”11月20日,家住小梅镇黄南村的陈秋和高兴地对记者说起他10余年坚持养殖“生态山兔”的事,他说,“生态山兔”给他家庭带来了稳定可靠的收入,家里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楼,前些年还成立了以生态山兔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市倚天木槿花开发有限公司,效益年年有增长,仅今年已累计销售了8000余只山兔。
我市在实施生态畜牧产业提升工程中,注重通过建立合作社、树立品牌、扶持资金等有效举措,从政策扶持、项目推动、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与经济收入。目前,已发展林下生态养鸡、生态养羊、生态养牛、生态养猪等禽畜业,并形成了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由大到优、由优到特的发展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中生猪饲养量18.60万头,牛羊饲养量2.7万头,家禽饲养量达85.09万羽,实现畜牧业产值1.60亿元。
盘活陆上生态特色经济
近年来,灵芝成为继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食用菌之后,我市又一特色优势产业,并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快速发展。
浙江天和食品有限公司的有机灵芝基地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之麓的兰巨乡大巨村,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灵芝大棚里,一排排朵型漂亮的灵芝像田地里撑开的一把把小伞,惹人喜爱。董事长吴子敬介绍,基地从灵芝栽培到加工生产,拥有一整套严格的技术规范。培育灵芝的段木选用的是15—20年生的青冈栎段木,灵芝栽培过程中不加任何肥料和农药,从原料到产品都纯正有机。“这里的每一朵灵芝都有可追溯的身份证,消费者登录网站就可以查看灵芝生产全过程。”
像这样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只是龙泉灵芝产业的一个缩影,全市灵芝规模化基地面积已占总量的90%以上。林芝种植大户毛必庆介绍,凭借着十多年的种植经验和所取得的成就,毛必庆灵芝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型高标准灵芝技艺栽培传承基地,年均至少栽培二三十万公斤木材的灵芝,年收孢子粉1000多公斤、灵芝4000多公斤,亩均收入9万多元。2014年,他还凭借灵芝人工栽培技术被评为第四批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灵芝生产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年,其公司生产的产品——毛必庆灵芝破壁孢子粉还被评为“浙江省高新科技产品”。
据统计,2014年,我市灵芝一产产值达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6%。其中段木灵芝年产量达6万立方米,年产干芝2500吨,产孢子粉1200吨,占全国段木灵芝生产量的60%以上。目前,全市共有1.3万多人从事灵芝生产、加工和销售,已先后培育出6家规模农业龙头企业,灵芝精深加工产品产值达1亿多元。
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既便种在恒温恒湿的人工大棚里,也难以成活,或者长势不旺。然而,我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铁皮石斛的自然产量,并通过组建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将铁皮石斛推向全国市场,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
“铁皮石斛的茎、叶、花因为各有不同的用处,都能够作为产品出售,一共有5种卖法。其中,鲜条每市斤卖400多元;石斛花在市场上非常抢手,每市斤干花能卖到3000多元。和铁皮石斛的茎秆、花朵比起来,叶子的营养价值略低,已研发成铁皮石斛茶,可泡茶饮用。”在龙渊街道村头村的浙江龙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大棚里,负责人胡云才一边指导工人采摘铁皮石斛花,一边介绍。
温州乐清市大荆镇大岩头村人吴纪贤是远道来我市栽种铁皮石斛的商人之一。2009年,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走遍龙泉的山山水水,查阅了历年龙泉气象资料,向有关专家了解了龙泉的土壤、水质、空气状况,确定所有条件都合乎铁皮石斛的生长。最终,他投资50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科远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先后开发出了铁皮石斛花茶、鲜条、枫斗、微粉、石斛酒等系列产品,打造了一条从生产到终端的“一条龙”产业链。
近年来,发展生态中草药种植也逐渐成为我市促农致富的途径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我市铁皮石斛、浙贝母、元胡、栝楼(吊瓜)等草本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多亩,中药材产值0.12亿元。
扩充空中生态特色产业
“2014年,我们生态养殖蜜蜂合作社产生态蜂蜜2000多斤,每斤销售价格在150元至160元之间,年产值约30万元。”竹垟蜂蜜专业合作社、“生态养蜂大王”杨性吉高兴地对记者说。
杨性吉是竹垟畲族乡山溪口村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他充分利用村里几万亩森林,大力发展生态养蜂业,并凭借多年的养蜂经验和蜂产品深加工技术,把周边村7户蜂农团结在一起,创办了竹垟蜂蜜专业合作社。
住龙镇水塔村的张定成充分利用家乡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四季有花的特点,发展古法生态养蜂业,定期将蜜蜂桶放进深山采集野蜂蜜,仅去年就达到400斤,收入3万余元。因为养殖生态蜜蜂投入少、产出高,近年来,张定成还带动了该镇西井村、水塔村、周调村等几十户村民在农闲时共同养殖,他高兴地说:“生态养蜂是个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今年我正在准备成立蜂蜜专业合作社呢。”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像杨性吉、张定成这样发展生态养蜂业的农民在我市已经越来越多,市里也逐步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该产业。目前,全市有中蜂1.1万群左右,总产值1900余万元;有蜂具加工企业1家,年产值千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