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鸭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种蛋和种苗,因而,繁殖性能直接决定了种蛋或者种苗的产出。本创新团队针对提高肉种鸭繁殖性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1、肉种鸭高效繁育鸭舍设计

设计“双棚”的新型鸭舍,取消传统养殖鸭舍的小水池,设置饮水专区,将种鸭的运动、饮水区和产蛋区分离,最大程度保持鸭舍的干燥,减少种蛋的污染,提高种蛋合格率。具体设计方案如下:鸭棚坐北朝南,主棚、次棚宽度为12米、长度以不超过100米为宜。主、次棚的屋檐高度为1.8~2米,每栋鸭舍间距为5米以上。主、次棚间的间距为1.5~2米,过道宽为2米并用竹板、网片铺好,过道顶部要盖好。地沟宽1.5~2米,深0.5米,用砖砌墙好、硬化;种鸭饮水全部采用水线、乳头饮水。种鸭饲养密度:按主、次棚的总面积计算0.8平方米每羽。

2、提高受精率技术

受精率是鸭繁殖性能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受精率的提高能够大大提高出雏率,有利于降低成本。主要技术要点有:

(1)公母搭配合理:肉用种鸭公母比例一般为1:5~1:8。注意,如果公鸭的饲养量过少则会造成公鸭的配种负担过重,一些母鸭会因此而没有机会被配种,所产的蛋则为无精蛋;而公鸭的数量过多会造成几个公鸭争配一个母鸭的情况,这会使公鸭受伤,而母鸭被爬跨过频而不愿意交配,而造成受精率下降。

(2)合理淘汰和补充种公鸭:受许多因素影响,有的公鸭会出现阴茎下垂、阴茎发炎、精子活力差,造成配种能力下降;另外,种公鸭的繁殖利用时间也只有一年。所以对不合格的个体要及时的淘汰并补充相应的新公鸭,以确保有足够数量的种公鸭进行配种。

(3)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日粮,种鸭对于饲料的要求比蛋鸡的要严格,只有给予合理的饲料才能让它产下更多合格种蛋。高温季节,适当增加一些维生素C或多维,来降低鸭的热应激,这对提高受精率也有一定的好处;高温天气还会造成公鸭的配种能力下降,可在鸭舍周围种些乔木方便遮阳降温,在特别热时还应淋水降温。冬季日照变短,鸭的繁殖性能会受到影响,可以通过人工增加光照,使光照时间保持在16~17小时,光照所用的灯光最好为红色或橙色,这可以促进公鸭睾丸的发育,产生优良精子。

(4)采用人工授精:由于自然交配所要饲养的种公鸭的数量比人工授精多,因此,可以通过实行人工授精来减少饲养成本。挑选好公鸭并合理利用选用发育良好、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活力强的公鸭对提高受精率至关重要;定期检查每只公鸭精液质量(2~3次/月),当精液量降到0.4毫升以下、用显微镜观察精子密度在10亿毫升以下、活力差的公鸭应停止采精,治疗恢复后再利用;输精关键技术在于输的一瞬间减低对母鸭腹部的压力,防止部分精液外溢,翻肛操作时要避免母鸭排便造成污染;鸭产蛋一般是在夜里,上午子宫里无硬壳蛋存在,便于输精操作和精子在输卵管的上行运动,所以一般安排在上午;鸭由于本身生殖器特性的不同,所以输精部位应深,约4~5厘米;为了避免人为传播疾病和达到良好的授精效果,必须建立和坚持卫生消毒制度。

3、人工孵化关键技术

熟练掌握人工孵化技术,有利于提高健雏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孵化场卫生消毒措施:孵化场卫生消毒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孵化率、健雏率和雏鸭成活率的高低。严格而科学的卫生消毒措施是提高孵化成绩的重要措施之一。孵化种蛋所有接触的设备、用具都要搞好卫生消毒,蛋托、码蛋盘、出雏筐、存雏筐等使用后均要做好消毒。常用消毒方法有2%的火碱水浸泡、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等。

(2)种蛋的贮存

种蛋贮存环境:种蛋贮存室应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无窗户,能够防止阳光直晒、蚊蝇和老鼠进入,便于清洁卫生,并安装空调设备,以便控制种蛋贮存的环境条件。种蛋贮存温度应稳定在18℃左右,相对湿度75%~80%为宜。在使用空调降温时,蛋库内的相对湿度会降低,应注意增加湿度。贮存3天之内可直接大头朝上放置,超过3天应大头朝下小头朝上放置。种蛋保存的时间不能过长,保存期超过一周每天翻蛋1~2次,使蛋黄位于中心,防止与蛋壳粘连。种蛋最佳贮存期是2~4天,一般以产后不超过1周为宜。贮存期尽量避免超过1周,超过一周的种蛋会影响孵化率和健雏率。超过两周的种蛋不能入孵,否则会严重降低孵化率和健雏率,并会延长孵化时间。

(3)种蛋预热:种蛋从冷藏室(蛋库18℃)中取出直接放入孵化器,蛋壳表面会附着一层水珠。在孵化过程中,这些冷凝水珠会携带蛋壳表面的病原体渗入蛋中,使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鸭品质降低。通常种蛋入孵前在25℃室温下预热10小时被认为是预防疾病、提高孵化率的必要措施。

(4)孵化技术:种蛋的孵化是鸭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肉鸭生产的经济效益。需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温度: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入孵方式和孵化方法正确供温。较为适宜的孵化温度:如分批入孵时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机的温度控制为37.4~37.6℃,出雏机的温度为37.0~37.2℃;整批入孵时采用变温孵化法,1~7天孵化温度38℃,8~12天为37.8℃,13~18天为37.6℃,19~25天为37.3℃,26~28天为37.0℃,孵化室室温最好控制在22~26℃。

湿度:孵化室和出雏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孵化机内保持50%~60 %,出雏机保持65%~75%。

通风:保持新鲜的空气,O2含量不低于20%,CO2浓度不超过0.5%,但不能因通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特点进行。一般在孵化初期通风量可以小些,孵化中后期,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大、代谢加强,通风量应逐渐增强,尤其在即将破壳出雏的情况下,更应注意通风,避免孵化后期胚胎闷死在壳内。每个孵化机都有通风孔,通过开启通风孔来调节通风,一般第一周开启1/4~1/3,第二、三周开启1/3~3/4,第四周开启3/4~4/4。

翻蛋:每隔1~2小时翻蛋一次,孵化满25天停止翻蛋。翻蛋的角度要有90度,以水平位后仰或左右各45度为宜,并要防止震动。

凉蛋:夏季外界气温高,一方面凉蛋时间要提前,另一方面应加强每天喷水凉蛋。随着气温的升高,孵化至5天就可适当通风凉蛋,在8~10天时要每天定时喷水凉蛋一次,一般从13~15天每天定时喷水凉蛋两次,随着胚龄的增加,每天喷水凉蛋的时间要适当增加,每次凉蛋要将蛋温降至30℃左右。

照蛋:照蛋的目的是检验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如发现不正常,可及时调整孵化条件,以便获得良好的孵化效果,同时剔除无精蛋、死精蛋、死胚蛋和破蛋等。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入孵7~9天时进行,将无精蛋、裂纹蛋捡出;第二次在17天左右对,第三次在入孵25天时进行。照蛋要求动作稳、准、快,尽量缩短验蛋时间。孵化人员照蛋放盘时,可根据机内不同的温度区及胚胎发育情况,趁机调整蛋盘,以便使胚胎发育一致,提高孵化率。

落盘:一般在胚蛋孵化至26天移盘,具体掌握约10%~20%的胚蛋“打嘴”的时候,即胚蛋至26天时移盘,这样可提高孵化率。移盘要求动作轻、稳、快,尽量缩短移盘时间,减少破蛋。

出雏:一般每隔4小时拣雏1次。也可在出雏30%~40%时拣第1次,60%~70%时拣第2次,最后再拣1次。拣雏动作要轻、快,尽量避免碰破胚蛋。在第2次拣雏后,将空蛋壳及时拣出,防止蛋壳套在其他胚蛋上,引起闷死。拣雏时,不要将机门全部打开,以免出雏器里的温度、湿度下降过快,影响出雏。在出雏后期,可进行助产。雏在壳内无力挣扎时,用手轻轻剥开壳,分开粘连的壳膜,把鸭头轻轻拉出壳外,但不要把整个雏鸭都拉出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