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谷飘香,黑土大地秋收忙。正是秋收好时节,吉林省梨树县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确保颗粒归仓,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广袤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奏响着丰收的乐章。
今年,梨树县粮食播种面积372.3万亩。目前,秋粮已收获77.25万亩。其中,玉米已收56.5万亩,水稻已收5.05万亩,大豆已收9.2万亩,其他粮食作物已收6.5万亩。根据初期测产数据,梨树县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实施保护性耕作 助力粮食稳增稳产
走进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玉米种植基地,平整肥沃的玉米地一片金黄,随风沙沙作响,掀起层层金色波浪。抬眼望去,大型玉米收获机来回穿梭,贪婪地“咀嚼”着一穗穗玉米,收割、摘穗、剥皮一次性完成,社员们望着金灿灿的玉米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合作社1.5万亩玉米地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并探索实施了‘4+2’的‘梨树模式’,每公顷减少100斤的化肥使用量,玉米长势特别好,最大限度实现了节本增效,预计每亩产量接近2000斤。”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望着颗粒饱满的玉米棒高兴地介绍说,这种模式在原有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加快推动秸秆过腹转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对黑土地保护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梨树县努力出经验、蹚路子、走在前、作表率,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推进“梨树模式”提档升级。
“黑土地越来越肥沃,饭碗才能端得更稳,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告诉记者,今年梨树县“梨树模式”的推广面积达到31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近30万亩,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米豆间作”模式 实现“一地双丰收”
在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一排排玉米秆上挂满了金黄饱满的果穗,中间种植的大豆也长着串串豆荚,两种农作物一高一低间隔种植,取长补短,收获喜人。
近两年来,梨树县坚决落实做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安全生产为主线,在增加补贴、改良农艺、科学优种等方面积极投入,大力推广“米豆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粮豆间作、一地双收,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米豆间作”是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种植,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受光空间,使两者间种通风透光,实现协同共生、一地双收、交替间作的种植模式,在保证玉米产量基本不减的情况下,同时又能收获一季大豆。今年,梨树县种植米豆间作面积达1000公顷,分布在梨树镇、榆树台镇、孤家子镇等12个乡镇。
“这种模式通过调整玉米株距,在不减少玉米株数的基础上,加种一茬大豆,苞米、大豆透光通风,增加光合作用,今年长势都特别好。”王贵满说,大豆还有培肥地力的作用,能够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减肥增效。
“相较于单一品种种植,‘米豆间作’种植效益更加可观,大豆属于偏得,达到了复合种植‘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要求。”梨树县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伙人刘先贺表示,未来将会继续扩大“米豆间种”种植面积。
发展特色产业 拓宽农户致富增收路
梨树县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片种植的千亩西兰花喜获丰收。放眼望去,种植基地里一片郁郁葱葱,绿色的叶子里包裹着鲜嫩的西兰花长满田间地头,甚是惹人喜爱。社员们正在地里收菜、装车,他们拿着小刀,弯下身子,手起刀落,一颗颗西兰花拔地而起。
梨树县立足自身产业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抓手,通过“政策+科研院校+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户”运作模式,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西兰花种植,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市场,拓宽了农民“致富路”。
“今年预计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亩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据梨树县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亮亮说,合作社将采收好的西蓝花通过冷藏分拣后进行包装销售。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西蓝花的产量,还释放了劳务“活力”,让农户获取更大的收益,实现合作社、农户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