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俗名蚂蟥,具有水生性、野生性、变温性和特殊的食性,属环节动物。水蛭含有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具有抗凝固破淤血之功能,其药用价值高,近年来国内外年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捕捞资源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水蛭的人工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情况,我们总结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水蛭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养殖池的建造

根据水蛭的生活习性,养殖池选址应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小规模养殖可在房前屋后挖沟,沟宽3-4米、深1米,长度依地势而定。大规模养殖可利用池塘或低产田修造。池宜小不宜大,宽3-4米、深1米,长度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拓水口都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布拦住,以防水蛭外逃。池底放一些石块或树枝,供水蛭栖息,池周边建立围栏,一般采用1米宽的60目以上的尼龙网,其中20厘米埋在地下,每隔1-2米有1根支撑柱,用竹竿或水泥柱均可。池四周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平台高于水面10-20厘米便于水蛭打洞产茧。每隔2米用瓦片正反相叠,从池底直至平台,一组两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养殖池中种植一些水草或浮萍等青绿饲料,以便于田螺生长。池刚建好时不能立即投种,应注满水并加入食醋、尿素经一个月左右时间的浸泡,直至池壁长满青苔,这样池体中含碱物质才能清除。

二、苗种放养

应到正规科研单位或信誉较高的养蛭场购买或自繁。

1、种蛭选择:可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的、三年以上(已经历两个冬天)的成蛭作为种蛭。在选购水蛭苗种时,对一些残伤、形态不正、杂种、病态的水蛭种苗均应剔除,对暂养数天后发现受过内、外伤的水蛭也要及时挑出来。

2、种蛭消毒:种蛭入池前,可用8-10毫克/升漂白粉药液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液浸洗消毒,一般15-20℃,浸泡15分钟左右。

3、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其小规模放养密谋1-3千克/平方米,如是大规模养殖,其放养密谋为30-50千克/亩,只要食物链搭配合理,100千克/亩也是可以的。

4、放养时间:春、夏、秋这三个季节均可投放,宜选择晴天放养。

5、产卵茧与孵化:水蛭10℃时伸展身体静伏于池内,15℃左右时,雄孔对着对方雌孔,受精率约70%,因此,并非每条都产卵,后约1个月开始产茧。产卵茧期,应尽量保持安静,防治惊动正在产卵的成蛭,避免出现空茧。孵化期间,应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保持3厘米的差距为宜。受精蛭产2-4个卵茧,呈椭圆形,大小约28毫米×20毫米,重约1.5克,茧幼蛭约30条左右,约20天左右卵孵出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螺、蚌类的体液。

6、幼蛭培育:刚从卵茧中孵化出来的幼水蛭,身体发育不完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易得病,因此,水温要保持在20-30℃之间。幼水蛭的消化器官性能较差,投料时应注意的营养性和适口性,饲喂水蚤、小血块、切碎的蚯蚓、煮熟的鸡蛋黄等效果比较好,而且应少食多餐。幼水蛭特别喜欢清新的水,应勤换水

三、日常管理

1、投饵:水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人工养殖以投放螺蛳为主,每亩可一次性投放螺蛳25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不足时,可喂些蚯蚓、昆虫等。每星期喂一次动物血,对水蛭生长有显著作用,喂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水蛭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后自行散去。但要注意及时清除残渣,以免污染水质。水蛭耐饥性很强,一次饱食可15天不进食,能依靠体内储存的能量来维持新陈代谢,不会饿死。

2、调节水质:水质是水蛭生存的主要条件,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以黄褐色、淡绿色的水体较好,水深60厘米,水体透明度20-20厘米,pH值呈现中性或微酸性。7-8月水温较高,可考虑架设防晒网遮阴,要注意适当换水,当透明度小于20-30厘米时需要换水,同时清理已死漂浮在水面的螺、蚌尸体,注意,很可能螺壳内有蚴蛭,用镊子将其取出。

3、分级饲养:饲养过程中,应把大、中、小水蛭及时分离,可设小水蛭池、中水蛭池、种蛭池。种蛭池设置在中、小水蛭池中间,池壁安装过滤网,让其自行过滤分离。种蛭密度控制在300-400条/平方米,幼蛭密度控制在1000-1500条/平方米。分级饲养,一是便于有针对性地投食,大水蛭池投大田螺,小水蛭池投小田螺等食物。二是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水蛭的进食量投食,避免投食不均现象,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防病害:水蛭容易得细菌性传染病,特别是在秋天,先是头尾皮肤红肿,然后相继死亡。每7-10天,用0.2-0.3毫克/升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一次,可以有效防治此病。此外,要及时清除池中的虾、蟹及鲫鱼、泥鳅等杂鱼。

5、越冬:气温降至10℃以下,水蛭即停止取食,钻入泥土中或树叶层中冬眠。选择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亩留种25-30公斤,集中投入种蛭池中越冬。可在池面上加盖5cm厚稻草、麦秸、树叶等,防冻保暖并保持泥土湿润。水面结冰应经常破冰,以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这里值得提醒的是水蛭必须经过1-3个月的冬眠,才能产卵。

四、采收

一年可进行两次。第一次可安排在6月中、下旬,将已繁殖两季的种蛭捞出加工出售。第二次于10月中、下旬时,早春放养的水蛭一般都已长大,可考虑捕捞一部分,捕捞原则是捕大留小。但大部分宜在第二年捕捞,先排一部分水,然后用网捞起,也可在晚间用小捞子捞出,注意全部捕捞后要进行清池。

五、加工方法

1、生晒法:用两头细尖的竹签插入水蛭的尾部,将头部翻到尾,拉出头,去净血,晒至八成干,抽出竹签,再晒干。

2、水烫法:将水蛭集中放入器皿中,将开水突然倒入,热水淹没水蛭2-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水蛭死亡后,即捞出洗净放在干净的地方晒。

3、酒闷法:可将高度的白酒倒入器皿中,能完全淹没水蛭即可。然后加盖密封半小时左右,水蛭即醉死,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即可。

4、石灰粉埋法:把捞捕的水蛭堆入石灰中,埋20分钟左右,即中毒死亡,然后晒干或烘干,筛去石灰粉即为成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