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辩手新鲜出炉
冠军队四川大学捧杯瞬间
历时5个月,6大赛区全国超过400所高校参赛;
校选赛、地区赛、总决赛3个赛阶层层选拔;
历经8轮循环赛、2场淘汰赛,2场半决赛,104支全国总决赛队伍决出8强;
11月2日,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在外研社大兴国际会议中心打响最后决战!来自四川大学代表队喻静、陈婧斩获桂冠,中山大学梁亿鹏、沈凌获得亚军,清华大学周小琪、魏洪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秋雨、吴维皓获得季军。宋鸽、安贺喜、谢雅琪等7名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本次大赛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及中国教育电视台承办,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陈光浩、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书记陈洪兵、教育部高教司文科教育处处长刘向虹、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张建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井顿泉、北京团市委大学中专部部长张秀峰、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北京办公室主任、英国大使馆一等秘书胡达伟、杜鲁门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JoanPoor、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外交部翻译室英语处随员、第十届外研社杯英辩赛冠军张京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全国总决赛。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陈光浩先生在致辞中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成功举办了17年,今年辩题扣时代脉搏、社会变革的热点话题,体现了时事性、政策性和人文性,引领青年学子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肯定了英辩赛中最珍贵、最吸引人的“思辨”魅力,“将英语学习从狭隘的纯语言视野里解放出来,打开了思辨空间,激发批判性思考和创新精神”。
经过十余年发展,该项赛事不仅规模和影响力日益增强,比赛水平也日益提升。大赛主裁判长何京锴评价:“本次参赛选手专业背景更加多元化,有更多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来,并且表现出众。由于赛事已举办多届,规模不断扩大,所以有更多更强的队伍参赛,赛事的整体水平越来越高。”连续担任多届决赛裁判以及国际辩论赛事裁判的DeborahHoward对选手们的表现称赞道:“这届辩论赛是最好、最精彩绝伦的一届,辩手们表现都很棒。虽然有的议题有难度,但他们的辩论构架清晰,组织良好,很让人享受。”
英语辩论普及化,英语学习走向“第二课堂”
近年来,随着对英语辩论的认识加深和重视程度的提高,不少大学陆续开设英语辩论课程,对英语辩论的定位也逐渐由“一小群精英的游戏”到“思辨工具”,英语辩论赛也从“曲高和寡”到逐渐普及,成为许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
在主办方对参赛辩手的一份调查问卷中,超过一半的被访者认为,通过英语辩论赛等“第二课堂”,能较好地锻炼英语思辨能力以及英语表达能力。该项赛事举办方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对此说道:“以往我们说学习英语要眼心耳手口并用,现在英语还要成为学生的眼心耳口手,会看,会听,会说,还要会想、会用。英语辩论,就是对大学生这种综合能力最立体的锻炼。”
决赛选手场外交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代表队的刘老师说:“英辩赛促进了英语辩论在中国发展和普及。它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很有帮助,有效地弥补了应试教育下的英语教学的缺陷。有越多的学生接触到辩论赛,就有越多的人受益。”复旦大学代表队周诗雯同学专业主修传播学,却是大学英语辩论社的主力,她说,“我大一就开始学习英语辩论,英语辩论挑战真的很大,但对我来说是很好的锻炼。”
外研社副社长谢文辉表示,“学生需要更多的‘第二课堂’,在英语学习中渗透思维能力培养、国际视野拓展的诉求,回归学习的本质。”
从“爱表达”到“会思考”,90后辩手张扬赛场
“政府是否应该禁止虚拟货币?”
“受害者对迫害者的宽恕是否应该纳入量刑考虑?”
“宗教旅游场所是否应该免费向大众开放?”
“体育比赛中,‘让’是否是合理战术?”
决赛交锋
这些国家政策和新闻报道中的社会热点,都是英辩赛总决赛辩手唇枪舌战的议题。大赛副裁判长温庆霖说:“其实我们出的题总体上来说不算太难,无论是孤儿院、广告、还是国际法庭审判,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让辩手打破原有价值观,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辩题聚焦社会、关注世界、鼓励思辨”,教育部高教司刘向虹女士评价道。
据组委会介绍,此次参加总决赛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甚至95后。1997年来,中国一系列教育改革让中国教育体系慢慢脱离死记硬背,90后更加注重多元化的独立思考。例如,针对循环赛第二场的议题“广告是否应该使用普通体型的模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代表队安贺喜同学说:“这个辩题的积极意义在于启发大家对广告所传达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广告不仅要满足传统上的生理、安全需求,还应上升到满足情感和自我实现的层次。”
华东赛区冠军、上海财经大学易桐宇说:“辩论不满足于知道简单的现象,促使我看新闻了解背景,并寻求一些更深刻的观点看法,表达能力是后来形成的,先学会思考是首要的。”
“这几天比赛的辩题很多都涉及全球热点,就是想引导辩手多关注多思考这方面的内容。”总裁判长何京锴说,“这次大赛中不少辩手能够抓住其他人忽略但却和议题高度相关的点,让我眼前一亮,感觉aha,that’sthespeech!”
“豪华阵容”言传身教,打造“国际范儿”英辩赛
除了从社会热点难点切入的辩题,形式多样的辩论课、示范课、往届辩手交流会,大赛组委会还设置了多种形式,邀请国际顶尖辩论高手“豪华阵容”,为层层遴选出的全国辩手“打磨”辩论能力。
例如,大赛组委会邀请新加坡联合辩论协会主席、世界中学生辩论赛中国队的教练Mr.LokeWingFatt担任首席培训师,并与来自国际辩论协会的专家KevinMinch教授等13人共同组成了第十七届“外研社杯”英语辩论总决赛赛前培训团。“这次培训改善了我的逻辑思维结构,从前参加各种比赛只是积累了个人经验,而参加了培训才发觉自己的经验和见识都是不够的,只有经过老师的指导才能走得更远。”陈逸凡,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的大二男生说。
此外,组委会还安排了一场国际高手云集的示范赛。中国唯一一位在世辩赛担任过主裁判的中国裁判、此次大赛联合裁判长郑博;第十二届外研社杯英辩赛冠军、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的联合裁判长何京锴;复旦大学英语辩论社创始人兼社长、本次大赛副裁判长温庆霖;世界中学辩论锦标赛中国代表队裁判、大中华区经验最丰富的对阵官陈聪以及本届大赛的四位国际培训师,围绕“Thishousebelievethatrichcountriesshouldnotbeallowedtoerectprotectionistbarriersagainstpoorcountries”辩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台上妙语如珠,台下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主裁判长郑博说,“观摩示范赛,即将参赛的辩手可以借鉴一些好的经验,让自己得到提升;而对于我们老辩手来说,又是一次交流的机会。这些辩题和辩论,永远都在告诉我们,还有哪些是未知的。”“我喜欢这种新的示范方式,可以吸收到各种不同的辩论风格”,鲁东大学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刘兆伟说。“通过他们,我们学习到如何清晰系统地分析辩题,如何根据不同的角色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辩论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推“优才计划”,助辩手向世界顶级赛场、职场出发
外研社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于2013年5月共同发起设立外研文化教育基金。今年,大赛组委会将携手外研文化教育基金,首推“优才计划”,将中国的优秀辩手助推向国际舞台。
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井顿泉先生说:“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去年被评为了最受大学生欢迎赛事,宋基会将携手英辩赛,为更多中国优秀大学生提供更佳的发展平台。”
据介绍,在“优才计划”中,通过2013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选拔出的18位优胜者将受外研文化教育基金资助参加国际级辩论赛,其中将有3位于2013年12月参加世界大学生辩论赛,12位于2014年5月参加亚洲大学生辩论赛,3位于2014年7月参加澳亚大学生辩论赛。这些优秀的辩手们将会前往世界各地,在纯外语环境中体验国外文化人情,在顶尖国际赛事中遇强则强,亲自感受全球化的深刻影响。
总决赛当日,第十届冠军辩手、外交部翻译张京还现身赛场,与辩手们面对面交流,畅谈从英辩赛起航的追梦之旅。在总决赛结束后,“共话未来”——大学生创业与职场高峰论坛举行,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曹廷辉、刘海瑞,联想集团中国区培训与发展总监汪鹏,新浪乐居人力资源副总监李奕葶,腾讯教育频道负责人蔡娟等企业高管出席,与在场的英辩赛辩手们畅谈职场中的大学生求职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