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养殖业_深圳养殖好项目有哪些_深圳致富养殖项目

深圳对口帮扶汕头驻云澳镇工作队队员和村民们在撂荒地复垦后首次收获玉米。

深圳特区报汕头12月14日电(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吴绪山 陈宇譞 通讯员 黄凌雪 文/图)记者从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获悉,今年7月以来,指挥部实施撂荒地(闲置地)整治“十百千计划”,通过开展生产托管、订单托底等十项行动,组织百村参与复耕复种、连片流转、合作经营,推动千亩农田复耕复种。经过半年努力,目前在汕头帮扶地区已完成4500多亩撂荒闲置地复耕,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收益600多万元,让“撂荒地”变身“致富田”。

走进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荖园村,这个昔日的“问题村”在深圳对口帮扶工作队进驻后,不仅村风民风焕然一新,村旁逾百亩的撂荒地如今奇迹般地变身丰收田,也让人眼前一亮。帮扶队员和村民们在玉米田里忙碌着,将收获的玉米通过冷链快递发送至深圳,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深圳帮扶带来的巨大变化。荖园村的这番景象,在深圳对口帮扶汕头的三区一县并非个例。

种植能手“出山”百亩荒地迎丰收

“眼下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在帮扶工作队没来之前是一片荒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云澳镇荖园村委干部林庆生说,“深圳帮扶工作队李队长来这里看过以后,立即启动了撂荒地整治行动,与村里农业种植带头人一道种上了玉米和金薯,现在即将大丰收。”

撂荒地整治其实并非易事,实际工作中有不少难题,如零星耕地等耕作不便,地块流转艰难等。在云澳镇荖园村和云星村,因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业捕鱼,没有技术设备的支持再加上三年大旱缺水,村民大多不愿复垦,撂荒闲置地复耕难上加难。

驻云澳镇工作队于是想办法动员荖园村两名80后种植能手承包连片撂荒地,并提供农机服务、赠送种苗,推动村内110亩撂荒闲置地全面复耕。同时,工作队还向帮扶单位申请对复耕地所有农产品保底采购,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复垦的信心。截至目前,经云澳镇政府、工作队、村集体通力协作,共取得685亩闲置撂荒地开展全面复耕。

推动复耕复种向规模化迈进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仙斗村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不同程度存在耕地撂荒现象,造成耕地资源浪费。深圳对口帮扶撂荒闲置地“十百千计划”实施以来,驻两英镇工作队联合深圳市绿森源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推动村企联建农业示范基地项目,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半托管、全托管等“田间保姆”式服务,持续引导村民流转土地,破解闲置地“碎片化”问题,并选派村干部作为片区负责人监督管理复耕工作,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向规模化迈进。

在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竹岭村,驻西胪镇工作队与镇相关部门在充分摸牌村内撂荒闲置地的基础上,采取“镇党委+村集体+工作队+合作社”工作模式进行整治。针对闲置地“碎片化”的情况,竹岭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原本分配给村民的土地流转至村集体,分配给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专业机械设备进行开荒复耕,连片种植142亩水稻。

如今,两英镇470亩撂荒地和西胪镇302亩撂荒地已重新复耕复种。

设置党员责任田带动荒地变良田

潮南区井都镇素有“南海之滨鱼米之乡”的美誉,但镇内仍有部分区域受限于低矮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的生产技术,导致沟渠疏水效果差,土地种粮效益少,致使土地逐渐荒芜。为实现“一亩地都不能抛荒”,驻井都镇工作队会同镇农办深入调研,大力推进垦荒行动,结合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活动,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挥党员包片联户机制作用,开展党员包干行动,设置党员责任田,带头复耕部分撂荒闲置地。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起集体和村民的利益共同体,改变了村民单打独斗的模式。“通过支部带合作社、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合作社带群众、合作社带合作社的‘五带模式’,既能发挥党支部组织、管理村民的优势,也能保障村民的分红、务工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凤光村党总支部书记周坚鹏说。

经过努力,凤光村昔日的撂荒地已披上庄稼“绿装”。井都全镇目前已完成543亩撂荒地复耕复种,通过谋划甘薯育苗基地和“共享农场”,引种新品种、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等各类高效耕种模式,实现“荒地变良田”,土地变绿了,乡村更美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