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深化乡村教育改革,推动育人方式转型,促进我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结合市教育局《宿迁市乡村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着力补短板、提质量、强能力、促公平,加快推动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教育的城乡、校际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
二、基本目标
到2025年,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明显增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健康向上,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建成一批乡村新优质学校,增强乡村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全区义务教育步入城乡一体化、优质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三、重点任务
(一)聚焦补短板,统筹加强乡村学校建设
1. 坚持依法治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依法完善乡村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学校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坚持实行定岗定责的管理体制,提高学校工作的整体效能。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等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公安分局、区检察院)
2. 提升办学条件。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Ι类和《江苏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要求》,全面开展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摸底排查。持续开展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室、专用教室、运动场、教室照明改造、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设施设备补足提质工作,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等功能室或基地的建设工作。(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
3. 提高信息化水平。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深化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建立教育专网,与市教育专网互联互通,乡村学校100%接入教育科研网,互联网出口宽带千兆进校、百兆进班。乡村学校交互式班班通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100%。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对乡村学校供给,充分发挥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名师空中课堂对乡村学校优质发展的助推作用。(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4. 塑造良好校园文化。立足实际,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布局;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展乡村特色教育;营建良好育人氛围,增进乡村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我创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和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5. 开展全区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评估工作。制定《宿城区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评估标准》,指导创建学校制定三年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推动优质学校建设。评审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学校,区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评审结果不达标的学校,区教育局要督促学校整改提升,直至评估达标。要充分发挥乡村新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要及时面向全区展示办学思想和办学成果。(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财政局)
(二)聚焦提质量,深入推进内涵项目建设
1. 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城乡学校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打造一批乡村新优质学校。实施人员流动、教研融通、捆绑考核,在课程实施、教学研讨、质量监测等方面加强一体化建设,实现以强带弱,促进区域整体质量提升。根据宿城区集团化办学要求,定期开展集团人员交流,互派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进行引领示范或跟岗学习。(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2.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提质”工程,推动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年至少举办1次区域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围绕“三学”课堂教学改革,开展集体备课、校本教研、课堂范式研究,三年内遴选培育10 所乡村课改示范校。(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3. 实施内涵项目专项计划。在省市级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等内涵建设项目申报方面,按照乡村学校不低于20%的名额给予扶持。系统开展乡村学校作业设计提质工作,每年面向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征集一定数量的优秀作业案例进行评奖和展示。(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财政局)
4. 开展专项质量监测。聚焦缩小城乡和校际教学质量差距这一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协同发展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强化目标考核,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人、考核到人。每年度开展乡村学校学业水平质量监测,用好质量监测结果,强化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5. 完善区域教研机制。健全教研责任帮扶制度,教研员定点联系乡村学校,每位教研员负责帮扶 1 所以上乡村学校。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升教研员(研训员)专业素养,增强服务、指导、管理水平,为乡村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开展专项教研活动,每年组织视导不少于1次,诊断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组织教学质量提升专题活动1次,总结推广有效策略和经验。(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三)聚焦强能力,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1. 健全教师队伍补充和流动机制。实施“乡村教师配备工程”,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全面测算短缺学科教师数量并逐步补齐,保障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推动城乡交流,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每年实际交流教师人数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5%,完善交流教师考核机制,将教师在交流学校的表现作为原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人社局)
2. 加强教干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村学校校长队伍,实施“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工程”,一年内将乡村中小学校长轮训一遍。实施“乡村后备校长培养工程”,制定校长三年培养计划,采取集中研修、专题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培养一支品德高尚、信念坚定、理念先进、治校有方的乡村校长队伍。建立乡村学校教干跟岗研修机制,与苏州市吴中区建立帮扶关系,派驻跟岗学习。规定城市义务教育学校中层以上教干,在1所学校达到10年工作年限后,必须交流到乡村学校任职。探索建立城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有农村学校任职年限的规定,形成城市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3.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培训支持体系建设,切实发挥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的作用,拉动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制订送教下乡、同课异构等培训计划,每年区教育局组织送教下乡活动不少于12批次。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在各级各类培训中乡村教师单设比例,给乡村教师创造更多专业成长机会,基本功大赛和优课评比等特设乡村教师专项,为他们脱颖而出打开通道。在表彰奖励方面对乡村教师给予倾斜。(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4. 开展教师“润心”行动。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式、问题式的“润心”行动培训,帮助乡村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组建区域“润心”行动共同体,开展心理健康、家校共育、课程思政的专项研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润心”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四)聚焦促公平,全面保障乡村学生权利
1. 关爱特殊群体。实施特殊儿童少年关爱服务计划,完善控辍保学部门联动机制,重点保障农村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加强特殊群体教育关爱服务,加大融合教育资源建设力度。(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各镇、街道)
2. 家校协同育人。实施好家校协同共育计划,发挥学校作为乡村文化中心的重要功能,积极参与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乡村学校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教育孩子带动家庭,影响社会;通过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引领树立良好家风、乡风和民风。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全员家访,教育、帮助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妇联)
3. 推进法治教育。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体系,以“检察蓝”护航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建立健全“法治副校长”全履职机制,全面加强对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和司法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责任单位:区检察院、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公安分局、区妇联、团区委)
4. 关爱心理健康。完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结构,依据学校规模,配备配齐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健全乡村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预警预防,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调适。定期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活动,提高心理调适和辅导效果。(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民政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宿城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区长刘萍同志任组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区体育局局长卓成金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妇联、团区委,各镇、街道等单位和部门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卓成金同志兼任,承担小组日常事务,对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进行项目化管理,与乡村振兴工作协同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二)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执行省市关于做好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严禁招收择校生,相关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严禁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严格落实学籍管理有关要求,不得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内各乡村初中的比例。
(三)健全督导评价。加大对乡村学校的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力度。根据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和规模等情况,原则上按1人负责3所左右中小学的标准配齐配强责任督学,积极履行督学职责,落实常态督导,督促农村中小学校规范办学。
(四)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组织动员,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先进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树立鲜明导向,为推动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1.宿城区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名单
2. 宿城区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评估标准(试行)
附件1
宿城区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名单
(2023-2025)
一、新优质提升校名单
1. 小学(4所)
蔡集小学 王官集小学
埠子小学 罗圩小学
2. 初中(4所)
蔡集初中 王官集初中
耿车初中 洋北初中
二、新优质培育校名单
1. 小学(4所)
耿车小学 龙河小学
洋北小学 屠园小学
2. 初中(5所)
埠子初中 龙河初中
罗圩初中 中扬初中
陈集初中
附件2
宿城区乡村新优质学校建设评估标准(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A1标准化指标
(56分)
A1标准化指标(56分)
B1办学方向
(4分)
C1
(2分)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健全党对学校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落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C2
(2分)
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学校办学理念先进,“三风”建设师生知晓度和参与度高
B2办学条件
(4分)
C3
(2分)
生均面积及功能室配备达省定标准。校园规划科学、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教学、运动、生活等区域划分合理
C4
(2分)
配足配齐教学实验设施设备、图书、音体美器材、计算机,教育装备原则上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要求,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建成市级智慧校园。其中,100%接入教育科研网,互联网出口宽带千兆进校、百兆进班,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乡村学校交互式班班通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100%
B3规范管理
(24分)
B3规范管理
(24分)
C5
(4分)
坚持五育并举。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有健全的德育工作机构和实施方案,有内容完善、年级衔接、团群参与、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开展阳光体育,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校园艺术节各1次;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科技教育等课程建设;合理使用学生综合素质报告手册,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整体水平及变化情况
C6
(4分)
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等;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科学规划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统筹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乡村人文自然资源等开展综合实践教育
C7
(4分)
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无违规招生行为,起始年级均衡分班;严格执行《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规定》,学籍管理规范;学校积极推进标准班额办学,无大班额、超大班额;控辍保学有成效,无辍学学生。关爱特殊群体,加大融合教育资源建设力度
C8
(4分)
学校建设标准化心理辅导室,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公布心理求助校内外电话、信箱,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并及时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自小学四年级起,每班配备2名(男生、女生各1名)心理委员或课代表;每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分类管理、分级干预
C9
(4分)
实施家校协同共育计划,发挥学校作为乡村文化中心的重要功能,组织开展全员家访,教育、帮助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C10
(4分)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完善乡村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学校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推行校务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到位、有效
B4“双减”落实情况(12分)
C11
(3分)
规范考试频次及评价方式,考试结果不得公布、不得排名;作业设计纳入教研备课范围,优化作业设计,统筹调控作业量;学校制定手机管理条例并严格执行;小学不早于8:20上课,初中不早于8:00上课,保障学生睡眠时长;制定学校体质管理制度并执行到位,体育课小学每周不少于4节,初中不少于3节
C12
(3分)
推行以“三学课堂”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集体备课,学校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参与集体备课,提升备课指导能力
C13
(3分)
建立完善课后服务制度和实施方案、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提供丰富课程,课后服务有课表,课后服务质量高,不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
C14
(3分)
建立健全校内课业负担监测与问责制度,学生课业负担适中,家长和学生对学业负担的满意率达80%以上
B5队伍建设
(9分)
C15
(3分)
小学、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分别达1:19和1:13.5。音乐、体育、美术专职教师比例小学和初中分别不低于60%和80%。至少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各1名。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率达10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达9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率达100%
C16
(3分)
学校有完善的校级教师激励体系,公开公平公正,注重精神荣誉激励、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
C17
(3分)
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网络。按“四有”好老师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学校未发生教师有偿家教、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体罚及其它侮辱学生等违规违法行为
B6校园安全
(3分)
C18
(3分)
学校安全卫生岗位责任体系完善,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和教育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按照要求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各类应急预案完备,常态开展应急演练;基础设施、设备无重大安全隐患,学校“安防提升工程”达标,关键区域监控接入“宿迁校园安全视频监管平台”全覆盖,建立健全“法治副校长”全履职机制,创建成市级平安校园。未发生有影响的校方安全责任事故
A2高品质指标(32分)
A2高品质指标(32分)
B7校长办学
(4分)
C19
(2分)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教育主张,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每学期至少为全校教师作1次引领性的学术讲座或教育管理类报告;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2篇以上论文(至少有1篇学校管理类)或经验总结
C20
(2分)
任现职以来在传承学校文化、主持学校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办学实绩,主持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立项课题或改革项目,在省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B8名优教师
队伍
(8分)
C21
(4分)
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30%以上学科有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校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35%以上,学校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0人以上。平均每年有1名以上教师在市级以上课堂教学或基本功竞赛中获奖。教学测评中学生对90%以上的教师比较满意
C22
(4分)
学校教科研工作扎实,发动面广。学校有2项市级以上或1项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或实验项目,教师参与校级以上课题或项目研究的比例不低于50%。教师个人研究成果丰硕,论文质量均具有较高水平。年均有10%的教师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论文(刊物不少于1200字、报纸不少于800字)或在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竞赛中获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B9人才高质量
(10分)
C23
(2分)
学生爱党爱国,传承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到60%以上,无违法犯罪行为
C24
(2分)
初中中考综合素质优秀率达4%,及格率达50%以上;小学质量监测优秀率达12%以上,及格率不低于60%
C25
(2分)
每天坚持锻炼身体1小时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达到10%以上
C26
(2分)
学生课外活动安排科学合理、丰富多彩,学生在文学、科学、体育、艺术等领域有一定的爱好和特长,100%的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
C27
(2分)
在市级及以上学业质量监测、中考中学校办学成绩突出或进步明显,创新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B10办学特色
(6分)
C28
(6分)
重视学校特色建设,形成学校特有的办学优势,有显性的阶段性成果。高度重视特色项目建设,学校建成市教学改革实验项目1个以上、市级特色项目1个以上、市级及以上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1个以上。建成市级及以上特色学校、科学教育示范校、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学校
B11校园文化
(4分)
C29
(4分)
形成校园文化核心理念系统,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整体性、特色性和发展性,能充分满足文化育人需求,增进乡村学生自尊、自信、自强。文化育人氛围浓厚,成果突出,在区级及以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A3影响力指标(12分)
B12示范辐射
(4分)
C30
(4分)
学校成为区级学校基地或科研基地,至少有1个学科在区级及以上作经验介绍或专题讲座。被帮扶学校在乡村学校中位次较上一学年有所提升
B13影响力
(4分)
C31
(4分)
学校管理改革理念新、重实践、有成效,教育教学经验在区级以上区域内交流,或在市级以上媒介上客观报道。学校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宣传、推广(含会议推广、媒体宣传、获奖表彰等)
B14满意度
(4分)
C32
(4分)
学校办学得到师生、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师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