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图片

琢磨透“土特产”调研行

永济芦笋的“涅槃重生”

在永济市,芦笋产业经历了“先繁盛、后衰落,如今再崛起”的过程。

高峰时,农民售笋收入占家庭收入40%以上。永济市先后建成18个外向型规模加工企业,其中2005年白芦笋罐头出口量占到全国总量的75%,产品销往欧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低谷期,芦笋价格一路下跌,从10元/公斤下跌到3元/公斤,笋农亏损严重。

如今,永济芦笋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产品加以保护,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永济芦笋的“涅槃重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进永济,一探究竟。

欣欣向荣 永济芦笋焕发生机

永济市位于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得天独厚的30万亩黄河滩涂地。滩涂地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为芦笋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图片

眼下,正是芦笋采摘的好时节,在永济市韩阳镇的3000余亩芦笋地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农户们头戴遮阳帽,手拿工具采摘芦笋,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图片

记者看到,农民工一边用手刨开生长在沙土中的白笋,一边用笋铲铲出,各个步骤连贯娴熟。

图片

地里的工人们忙着采收,地头还有人专门负责将刚采收的芦笋,按照规格切断,装筐运走。

露天芦笋一年的采摘期为2个月左右,除草、施肥、采摘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芦笋产业实现了劳动力在家门口的灵活就业。“在这里干活时间自由,接送孩子方便,一天能挣120多元钱,收入很理想。”韩阳镇上源头村 一名村民说。

一位山东客商告诉记者,他每年都来永济收购芦笋,坚持了十来年了,现在每天能收2吨左右的芦笋。

据了解,芦笋的稳产期是14年左右,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其中春天的芦笋营养价值最高,深受各地客商青睐。

“今年的白芦笋价格还是差不多的,一亩的毛收入能达到12000元左右,纯收益5000元左右。”一名笋农说。

近年来,永济市把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结合黄河滩地土质特点,以沿黄河滩涂的蒲州、韩阳、栲栳、张营等几个乡镇为重点,大力推行、鼓励农民发展芦笋种植。

目前,永济已经建立了万亩芦笋种植基地,芦笋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规模效应 永济芦笋“整装出发”

在蒲州镇西文学村新五力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青翠肥嫩的芦笋,或高或矮根根挺拔,长势喜人,形似“绿色毛笔”,书写着增收的故事。

十几名村民挎着篮子,拿着剪刀,沿着垄沟,在芦笋田里穿梭奔忙,采摘、剪切、装箱……收获喜悦。

“我们村大棚种的青笋,一年能采两茬,第一茬是二月份到四月份,第二茬是八月份到十月份。”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峰说,“我们的青笋一部分出口,一部分内销,销往运城、临汾、太原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合作社还根据芦笋生长周期长、株间行距较大、复种指数低等特性,摸索在芦笋的畦沟中套种甜瓜的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什么选择套种甜瓜?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甜瓜生长周期短,两个月就成熟上市。二是甜瓜往高处长,芦笋在低处长,互不影响。”赵建峰说。

为推动芦笋产业高质量发展,永济市规划建设了200亩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德国先进的黑白膜覆膜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种植,不断提升芦笋质量。

“膜盖上去后,提高了芦笋产量,隔绝了阳光,红头的出生率会减少到5%以内,出来的都是精品。”永济市耀辉绿色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耀辉说。

据了解,黑白膜一次投资可以连续使用五年,采用覆膜技术种植的芦笋粗度适中、口感脆爽、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

通过覆膜技术科学种植,芦笋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亩产值可达12000元,已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芦笋面积2000余亩。

“芦笋覆膜栽培技术是永济市近年来推广的一项芦笋生产新技术,能够提质增效30%,解决永济市目前芦笋生产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大大提振永济市特色芦笋产业的发展。”永济市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李丙春说。

值得一提的是,史耀辉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1998年出生,去年才从事芦笋种植。他在洛阳理工学院学习的并不是农业相关的专业,而是美术专业。

史耀辉告诉记者,他在永济承包了138亩地,专门种植芦笋,让记者感到十分诧异。

“首先,芦笋产业比较容易做,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其次,按照别人的成功案例做,学人家小面积的管理方式,我大面积推广应用,效益很可观,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史耀辉非常自信地说。

史耀辉介绍,现在他应用的生产管理模式,第一年投入,第二年就有收益,而且正常情况下,芦笋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多。

经营芦笋产业一年有余,有什么困难的事情?

“在芦笋的采收季节,招采笋工,管理采笋工的干活质量。我去年开始采取新的工资结算方式,按量计酬。多劳多得嘛!干得好的,一天能挣200元左右。现在很多地方还是按天计酬,一天120元,因为大家习惯这样的方式。”史耀辉说。

种芦笋,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前些日子,雨水较多,我有19亩地,一天的采笋量是400公斤。隔了一天,天气转晴,气温升高,同样的19亩地,采了550公斤芦笋。按照9元一公斤来算,多挣了1350元。”史耀辉开心地笑了。

精深加工 永济芦笋再放异彩

“我们现在芦笋的利用率只有50%,而废弃的50%,其营养价值仍然很高。我就考虑在废弃的这部分做文章,进行深加工,提高芦笋的利用率。”永济市国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强食品”)负责人王艳红说。

2012年,王艳红与丈夫把工厂建在黄河岸边的蒲州镇韩家庄村原来的芦笋加工厂,当年年底建成了第一条速冻芦笋生产线,开始芦笋加工。

2013年,速冻芦笋还是人工切段,为了节约加工成本,提高效率,该公司研发了“切菜尺盒”,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产品,这项发明每年为公司节省开支10多万元。

2016年,该公司开发研制了芦笋茶产品,使芦笋利用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85%以上,每年为笋农增收5000元以上,也使芦笋成为大众消费饮品。

“永济芦笋茶以新鲜绿芦笋和白芦笋为原料,不添加其他物质,经过烘制后,保留了芦笋的原有功效。经过冲泡,芦笋茶茶汤晶莹剔透,鲜爽甜美,连茶根也可以吃掉。”王艳红说。

然而,这一杯晶莹剔透的芦笋药茶,从种植到加工,都让国强食品呕心沥血。

有了制茶的想法后,王艳红便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制作芦笋药茶的加工技术。虽然多方寻求合作,但王艳红等来的却是一家家茶叶加工企业的否定答复——这不可能,芦笋所含的水分太高了。

困难并没有使国强食品放弃。企业科研人员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芦笋产业的拓展找到新的出路。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利用速冻脱水的技术,把发酵后的芦笋经炒制后放入冷库进行低温水均衡,如此反复操作,就可以保留芦笋的营养成分,完成脱水制茶。

王艳红表示,芦笋药茶的制作关键在把握炒制、低温水均衡的火候。只有全部工艺精确,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芦笋药茶。

2017年,该公司又成功研发了芦笋青苗粉,同时开发了众多的芦笋青苗粉衍生产品,如芦笋挂面、芦笋早晚餐等。

2018年的芦笋新产品——芦笋饺子问世。饺子皮是用绿芦笋粉和小麦粉混合制成,饺子馅是用白芦笋和大肉精制而成,口感清香,又有保健功效,市场反响非常好。

“在芦笋产品的研发上,我们将永不停歇,永远在路上。”王艳红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成功的真谛:自强与厚德。而芦笋这种植物也同样拥有着上述精神和品格:它可以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也可以在贫瘠的沙漠里生存,不仅如此,它还能带给人们财富。

初夏,站在永济芦笋的田埂上,望着自强忙碌的永济人民,记者似乎感受到了永济芦笋崛起的磅礴之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