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女致富事迹材料

妇女致富事迹材料

孙xx生于“三年困难时期”。自记事起,就一直在贫困中煎熬。高中毕业,由于母亲患病,生活贫困,她和妹妹不得不辍学务农。

1980年,20岁的孙xx和父亲承包了村里的20亩果园,连续2年的秋冬她都在县城大街上摆摊卖沙果。1983年,她经人介绍和马鹿沟村的农民朱世臣结了婚。婚后,她在镇幼儿园当了老师。但,靠劳动致富的追求,她一直没有放弃。上班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她要和丈夫承包小工程。为此,她学会了瓦工活,她还和丈夫种植中草药,但仍然没走上致富路。

1997年秋,幼儿园解体,孙xx和丈夫看好了养猪致富这条路。她在电视上看到河北大午技校免费开办养殖业培训班,她就去参加了两个月的培训。回来后,她用多年的积蓄,在院子里盖了简易猪圈,先后购进种猪、商品猪81头。

孙xx和丈夫视猪如子,精心喂养,细心照料。但是,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猪购回来的第二天就有10头商品猪的猪拱嘴和蹄丫起泡、溃烂,不思进食。孙xx害怕了,凭她掌握的知识,猪可能患了可怕的口蹄疫。经兽医诊断果真是口蹄疫, 81头猪在全家的哭声中被全部捕杀。

灾难,并没压倒天生刚强的孙xx,她和丈夫决定在村南山坡地上重新建造标准化猪舍。没有资金,她就和丈夫靠铁锹、尖镐、独轮车,硬是平出2014多平米的平地。3个月,整整3个月时间,她和丈夫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她的手磨出了层层老茧,本是很娇嫩的脸被冷风吹起了一道道血口。但是,看着整齐的猪舍和房屋,她很是欣慰。尽管盖猪舍很辛苦,但她每天晚间还要坚持学习《猪病防疫》等大量书籍,而且还自费订阅了《农村新技术》、《中国畜牧》等杂志。她认为,第一次失败就在于忽视了对猪的检疫,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再发展的宝贵经验。1998年8月,在经历了痛苦的反思后,孙xx和丈夫重新筹措资金15万元,在镇兽医站指导下,购进新品种种猪、商品猪292头。经过精心饲养,当年出栏180头,纯收入2万余元。2万元,虽然距返本相差甚远,但却是对孙xx夫妇莫大的鼓舞。

为了降低成本,孙xx和丈夫精心饲养着300多头猪。她本来是很爱干净的人,穿戴也很讲究。但为了早日走上致富路,她整日在猪舍里,整年一套工作服,身上充满了臭臊味。特别是猪产仔时,他要和丈夫守在猪舍10多个小时。但孙xx无怨无悔。孙xx感到购买猪饲料成本过高,质量也没有保障。于是,她到外地学习考察猪饲料加工技术,她按照自己的配方制作饲料,每斤降低成本0.2元。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资金数万元,每头猪增加利润50到70元。她还改原始的喂湿拌料为喂干料,增设了自动料槽和自动饮水设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她掌握了猪的疾病预防、治疗、去势、打耳号等各项技术。猪的死亡率始终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1999年和2014年是猪价最低的时候,但孙xx根据资料信息,提前对市场行情有了准确的估价,先后到黑龙江、左家等地学习考察特禽养殖。引进了番鸭、贵妃鸡、火鸡、绿壳蛋鸡等多种特禽。最多时特禽存栏量近千只。因为买不起孵化设备,她就利用热炕自己孵化。最多时,一次要孵化500枚蛋。每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她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昼夜守在孵化箱旁。夜里,多少次她伏在孵化箱上睡着了,多少次又被惊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养猪业最低迷的时候,她的特禽创造价值10多万元,为养猪业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孙xx发展养猪业10多年来,一直在走自繁自养的道路,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去年,出栏生猪900头,产值120余万元,纯收入30余万元。今年,存栏生猪近600头,出栏700余头。尽管上半年生猪价格走低,年纯利润仍然可达10多万元。

孙xx富了,但她又给自己加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扶持贫困户。凡是被有关部门确定的贫困户到他猪场买仔猪,一律享受半价。有的贫困户没有现金,她就赊欠。10多年来,经她扶持的贫困户达30多户。林志军、王兆德、赵永花等都已经成为存栏30多头猪的富裕户。至今,她赊欠出的猪仔款5万多元、饲料款达10多万元。

孙xx和丈夫终于通过科学养猪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第二篇:致富路上领头人:农村妇女先进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致富路上领头人:农村妇女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路上领头人-记***区***镇**村***

***今年36岁,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酿酒专家、办厂女能人,固定资产达数百万元、年获利几十万元的致富女强人。这里无不饱含着创业的坚辛、勇于拼

搏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通过她的努力下,各级政府和社会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认可:1998年被***市评为“跨世纪青年星火带头人”、2014-2014年被自治区、***市评为劳动模范、2014年被***区委“三级联创”活动中评为“双强”党员、2014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双学双比”女能手;同时被推选为***市党代表、自治区党代表。

一、自强自立,艰苦创业

****年底***与本村青年***结婚了,当时婆家很穷,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公婆、姐姐、妹妹全家十来口人,吃的是粗粮,住的是要倒塌的土房,靠仅有的十几亩土地生存,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穷则思变,一个种养加的新思路在年仅22岁的***的脑海中形成了,靠自己给别人打工时学来的烧酒技术,决定办一个小酒厂。提起办酒厂,当时是困难重重,缺资金、少设备、没厂房,仅有的是几百元钱和自己自强不息的决心,缺钱找亲戚朋友借;少设备,土法上马;因陋就简没厂房,借人家仓库,一切准备就绪,一九九一年年底随着一阵鞭炮的炸响声,一座土法烧酒的小酒厂在***镇**村正式开业了,日产白酒百余斤。梅花香至苦寒来,百般周折一个生产周期下来,终于立稳了脚跟,通过艰辛劳动经济效益还不错,略有盈余,***衣带渐宽终不悔,人虽瘦了一圈但腰包却鼓了起来,在艰苦创业的路上看到了一丝光明。

为了篮图大展必须扩大酒厂规模,托亲戚找朋友借了两万元贷款,加之几年来剩余资金,扩建了酒厂规模,靠毛驴车送酒根本不行,两天两夜没合眼,***只身一人从锡盟表哥处借来两万元买了机动车,散酒销路不好,****千辛万苦找人设计了商标,买了灌装机,并在工商局注了册,当时酒厂林立销酒很困难,为了打开销路,她带着自己生产的酒样品三下霍林河,四下辽宁,请人家品偿,甚至到了销完付款的地步,为了销酒经常是吃上顿顾不了下顿凤餐露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打开了销路,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使酒厂经济效益有了大转机,年产60多万斤酒,每年都是供不应求。

九三年以来由于规模的扩大生产能力逐步加强,每年安排就业劳力30多人,转化玉米130多万斤,玉米秆10多万捆。生产白酒关键是质量,规模大了人员多了,群众对酒的质量要求也高了,要有市场、有销路,必须严格管理,通过质检部门鉴定,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在当地被群众戏称为“侯爵”每年仅酒一项就收入30多万元,上缴税金5万余元。

二、发展养殖业,带动一方村民

当时酒厂生产酒糟低价卖出,不如自己搞育肥牛,九五年首批糟牛出栏,获利一万元。育肥牛获利快,***通过自己育肥,也带动了亲戚朋友。***、***两家人口多,家庭困难,通过她的带动和帮助,都养育肥牛发了家,分别盖起了瓦房,全村出售育肥牛近千头。养育肥牛销路也是难题,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她经常和外地客户联系,牛肉直接销往外地,仅此一项全村收入近百万元。**地区后搬来的***,生活非常困难,***借给他钱买牛,赊给酒糟搞育肥,使之两年就脱了贫步入致富行列。

2014年区委提出了奶牛兴区的口号,***抓住契机,投资20多万元,买了20头奶牛,联系亲属***办起奶站,带动村民***、***、***等户养起来奶牛,自己家年产鲜奶40余吨,获利10万元,全村仅养奶牛一项人均收入近500元。

三、拓展致富门路,五业并举奔小康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同时,为了使广大农民思想意识由小富即安转向全面奔小康新观念。需要再学习,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提高致富本领,拓宽致富门路,***掌握信息,瞄准了市场。

根据通过地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情况,原有的水井和自吸井水都供不上抽,打深水井是一项很好的项目,于是她又投资十余万元建了一座水泥井管厂,在其它乡镇请来了技术员,安排十余人就业年产水泥管2万余节,获利14万元。后来荫发了自己成立一个打井队的想法,于是买了打井设备,招聘技术员走村入户到周边村屯打深水井,每年打井200多眼,这样既方便了群众解决了十余人就业,自己又增加收入,仅此一项就收入十余万元。

四、致富路上不忘众乡亲、扶贫救困共同富

一花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最终目的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几年来在她的带动下每年都有十几户通过养牛都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于***懂经济善管理,使自己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不仅安排剩余劳力减轻了社会压力,而且还大量转化玉米,同时产出大量的优质酒糟养育肥牛。真可谓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一人富带动全村富。

***在富了的同时,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这块热土,学校学生开运动会,党员外出考察,拥军优属自己都无私捐献。村民种地没钱买种子、化肥,大事小情,天

灾病业,缺钱都去找她,她从来都是慷慨解囊相助,几年来在这笔花费上不下五万元。

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从一个农家子弟发展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拥有个人固定资产数百万元的致富女强人,一是靠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刻苦努力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

《致富路上领头人:农村妇女先进事迹材料》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致富路上领头人:农村妇女先进事迹材料。

第三篇:乡镇妇女科技致富事迹材料

我镇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开展以来,深入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方针,以帮助农村妇女增加收入为重点。进一步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农村经济中,大力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促进农村妇女在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了新的进步与发展。

一、政策引导、加强培训,增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

今年来,我镇结合进城务工农民培训班的活动,组织广大妇女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班,有意识地引导广大妇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达到更新知识。并把学习到知识及时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双学双比”活动开展,激发了一大批农村妇女学习的热情,广大妇女十分珍惜学习机会。镇妇联积极引导农村妇女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使农村妇女从中尝到甜头,掌握致富技能,勤劳致富的道路。目前,我镇从事种养业的55%是妇女,她们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根据本地的特点,宜养则养,宜种则种,走勤劳致富之路。特别是**居委会广大农村妇女在妇女主任带领下,通过辛勤耕耘,科学栽培,种植烤烟700亩,亩产400斤,产值达3600元,仅此一项为**居委会带来了纯收入79万元。

二、健全机制,立足推动,进一步浓厚服务经济发展氛围

妇女的发展是与各级妇联组织的发动息息相关的镇妇联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职能,为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服务竭尽全力。一是健全推动机制,强化服务经济建设职能。村妇女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中,除妇联常年工作绩效考核外,重要的是服务经济的硬指标考核,妇联根据本地特色产业,建立了“妇代会+协会”的工作模式,引领农村妇女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扶持一个、发动一片、带动一方、共同致富的效果。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服务经济建设,为引导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妇联牵头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加强协调,争取各有关部门在技术、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为妇女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支持。2014年,各部门累计提供技术指导636人次,技术资料1365份,协调解决资金3000多元。

三、关注健康、服务妇女,促进妇女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为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群众利益,镇妇联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拨专款由妇联牵头、计育办、卫生院部门参与,在石江、达峰、泮春、**、焦桥等村开展针对所有已婚妇女免费妇科普查工作,共对1500名妇女进行了检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妇联与市妇联争取社会资源,在**中学、泮春中学开展了免费健康讲座及现场义诊咨询活动。

一年来,由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妇联政策指导及时,协调服务有力,形成了一种工作互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为农村妇女办了许多实事,也为“双学双比”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和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中,为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和谐的新**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

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烤烟生产,发展特色经济

李春山同志紧紧把握发展农村经济产业,从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为村民要效益这个工作重点入手,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去年春耕期间,许多贫困户缺乏资金,无力购买春耕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李书记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奔走,先后与农技站、镇供销社及个体农资店取得联系,为村民解决了10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村民及时、顺利的完成了春耕生产,受到村民的一致赞扬。李春山同志就是这样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处处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今年春耕期间又为农户解决了7万多元的农药化肥,使今年庆先村的春耕生产得以顺利完成。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李书记,单靠种植大粮作物想脱贫难,庆先村交通方便,土质好,很适合烤烟种植,而且市镇为扩大烤烟生产,每年都给予优惠政策。庆先村距烤烟收购站较近,发展烤烟生产大有可为。可目前的农民一缺资金、二缺技术,怎么办?一连几个日夜他都吃不好、睡不着,自己领航包扶的那几户的条件他很清楚,一个想法在大脑中萌生,他先去作通了帮扶对子中头脑固执的李军的思想工作,并与信用社和农技站取得了联系,为烤烟户解决了5万元贷款,十余吨化肥,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经过他和烟农的一年的辛苦劳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烤烟亩产220斤,均价3.17元。他的领航户一年脱贫,并全部还清贷款,很多农户尝到了烤烟的甜头,今春又有5户要求种植,烤烟面积由去年的650亩,发展到800亩,烤烟生产在庆先村前景喜人,成为庆先村的支柱产业。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家中事务,自家的农活常常是无暇顾及,妻子经常说:“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而村民才是你最亲的人,他们的家才是你家,家里的事你从来不管。”听到妻子的埋怨,他总是微笑不语,因为在他心中清楚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

三、领航工程推动三个文明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庆先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李春山同志的带领下,去年43名党员与38名农户结成了领航对子,今年有5人加入了被领航的队伍中。其中有8户一年脱贫。全体党员和村组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事情增多了,从而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帮贫致富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整个党支部的向心力、战斗力。全体党员干部经过认真分析村情、民情、地情,又确定了下一步的产业结(本站向您推荐:)构调整方案和措施;一是发展养殖业,全村养奶牛12头,黄牛728头(其中:改良牛190头),养羊户共24户,共养羊1700多只,养猪1500头,家禽4000多只;二是根据庆先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处潜山区的优势,大搞退耕还林,建造绿色银行。截止xx年春全村共造林1400亩(其中人造林600亩,经济林800亩,同时利用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有20户栽种了果树,22户栽种草莓,7户种植大棚甜瓜;三是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庆先村有一批养殖业、种植业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可以为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骨干带头作用。通过全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使方案和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使庆先村的经济水平和集体集累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此同时李春山同志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开展了党员与农民搞好“一带十”式的对接“领航小组”,积极为农民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使“领航工程”工作持久稳定,不走过场,一抓到底,支部建立了“领航工程”记录簿,实行党员与困难户进行帮扶活动 ,确定了“领航”任务、目标及“领航”任务目标的落实情况,任务目标一定三年。

通过“领航工程”这一载体,伴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学习,以支部书记李春山同志为核心的庆先村党支部,在“领航工程”活动中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共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累计20余万元,解决修道等急难问题10余件。庆先村党支部也先后多次被镇里评为先进党支部,李春山同志xx年荣获密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xx年荣获密山市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xx年荣获黑台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xx年又荣获黑台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个人。李春山同志正以他的实干精神带领庆先村村民去打造一个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做给乡邻看,领着乡亲干,泰兴两千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成为百万农民致富路上的“灯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10月,该市农民在专业大户的辐射带动下增收4500多万元,预计占农民全年增收总额的四分之一。

农村专业大户多有效益好的项目。泰兴农民张继忠1998年租赁姚王镇的一座闲置厂

房办起了种鸽养殖场,当年2000对鸽子给他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附近的林祝山、黄习生、毛幸福等13个农民看到他养鸽发了财,也大胆进厂搞起了鸽子养殖,去年,效益最好的一户纯收入达3万多元。闲置厂房中一下子冒出14个种鸽养殖大户,名声不胫而走,前来观摩的农民络绎不绝。短短一年时间,姚王又冒出了80多个养鸽户,饲养总量5万多对,年产值达600多万元。镇上为了把这块蛋糕做大,还成立了特种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专门为养鸽大户服务。

随着分工的细化,专业大户的优势项目吸引了一大批农民与其配套,使项目走向产业化。黄桥镇小二房村的猪头加工堪称一绝,一只不起眼的猪头竟能分解成13个产品。村民张桂萍是这个村猪头加工的第一人,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全村涌现出60多个猪头加工户,年创产值2000余万元,每年消化猪头近10万只。围绕这一项目,在60多个大小老板的指挥下,近千个农民有条不紊地从事市场采购、猪头分割、真空包装,从事产业配套的农民一年收入最多的有2万多元。

专业大户不仅教会了泰兴农民赚钱的本领,更带动了农家思想大解放。闻名全省的“鸡司令”——分界乡农村专业大户曾小明,靠在苏南搞特禽批发,生意越做越大,引得四乡八邻刮目相看。一开始只有五六个农民跟在他后面做鸡贩子,在后来的两年时间里,又有100多个农民聚集在他周围,一天购销家禽数万羽。曾小明牵头的这个家禽购销联合体成功地打进沪、苏、锡市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