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网讯:(孙苗苗 通讯员 张艳杰)“再过几天,这些萝卜就可以收获了。”10月14日上午,在叶县夏李乡董湖村的一片地里,刘贵兴看着长势喜人的萝卜开心地说。

今年53岁的刘贵兴是该村村民,一家五口人。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他几乎掏空了家底,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勤字当头、自立自强,在党的各项政策帮扶下发展蔬菜大棚,2016年光荣甩掉了贫困“帽子”,成为村里脱贫致富带头人。

刘贵兴说,妻子身体较差,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里经常捉襟见肘,他曾到兰州靠送煤球营生。几个月下来,虽然挣了些苦力钱,但农忙时还得回来照顾家庭。由于距离太远,挣的钱许多都花在了路费上,不得已还是靠几亩田地维持生活。

2012年,刘贵兴开始摸索走养殖路子,借钱建了鸡舍,养了几千只鸡。不料,当年遭遇鸡瘟,由于没人收购,他只有继续喂养,成本不断增加。后又遇到水灾,淹死了不少鸡,损失了8万多元。这对于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刘贵兴几乎失去了信心。

随着全县扶贫工作的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来到董湖村,不仅为他送来了各种实用技术书籍,申请了到户增收项目,还根据国家政策,在他家安装了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他的孩子申请教育补贴等。他们还鼓励并帮助刘贵兴搞蔬菜大棚种植。国家的好政策和扶贫干部的倾心帮扶,点燃了刘贵兴再次创业的激情。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有了党的好政策,咱更得好好干。”刘贵兴说。2016年,刘贵兴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承包了10亩土地,建了9个蔬菜大棚,种上了芹菜、萝卜、白菜、蒜苗等蔬菜。

首年种植,由于技术跟不上、品种无特色,效益不佳。尽管他家顺利脱贫了,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刘贵兴坚持在空闲时利用电视、网络等渠道,潜心学习最新的蔬菜种植技术和先进的种植模式。

“我专门到山东省寿光市买的西红柿苗,是专家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种出来的西红柿也格外好。”刘贵兴自豪地说,去年,他在大棚里种上了黄瓜和西红柿,由于勤于管理,反季节蔬菜长势喜人,引得县城超市和周边客商争相订购采摘。每当蔬菜成熟时,他还需雇用四五名老乡帮忙采摘。如今,刘贵兴不仅把蔬菜种植当作营生门路,更把大棚蔬菜种植当成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产业。

有刘贵兴这样踏实勤奋的父亲做榜样,他的孩子们个个都很争气:大女儿刘素涵西南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每月工资1万元;二女儿刘小涵辽宁大学毕业后在珠海市格力电器总部工作;去年,小儿子刘明远被山东大学生物科技专业录取,该村扶贫干部还为刘明远申请了助学贷款和教育补贴。

刘贵兴说:“我是靠党的好政策脱了贫,我还要通过努力,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群众富起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