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6月11日,在由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举办的“金融帮扶助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金融机构要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 胡杨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特色名片、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应如何做好支撑,强化“服务”,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6月11日,在由中国银保传媒、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举办的“金融帮扶助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三农”领域专家分别给出了不同视角的见解。

金融支持特色产业要与大田作物形成区分

探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首先要了解特色产业与传统大田种植的区别。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介绍,特色产业的规模通常不会特别大,不同于大田作物的几千亩、上万亩。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特色产业要想成功,必须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在很小的规模下创造更多的收益,所以特色产业是一类密集型产业,没有相当强的资本支持很难发展。此外,特色产业必须追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有加工,光靠种子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要与农业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创造更多价值。

“葡萄种植成本每亩2万元,现代化的大棚成本更高达几十万元,如果技术水平不高,特色产业就没有竞争力。对于特色产业这种高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而言,金融支持非常重要。”汪三贵强调,考虑到特色产业的独特之处,金融支持模式也应有所创新,要与一般的大田作物金融支持模式形成区分,不能照搬传统的支持方式。

宁夏银川近年来就探索了一些特色模式。据银川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全才介绍,过去一段时间里,当地政府与金融机构成立了产业引导基金,也在金融租赁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还在保险领域作出了有益探索。“最近几年,国家对于农村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关于政策性支持资金如何与金融相结合,我们要进行一些有效的探索。此外,资产证券化如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把目前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死资产盘活,也需要再研究。”

在李全才看来,我国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仅靠过去那种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模式,农村产业要想发展,出路在于集约化,要用工业化的思维和园区模式去发展农村产业,这样才能使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从目前农村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少,土地流转率不超过60%,如何让百姓尽快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产业化、集约化、园区化将是很重要的一条发展路径。

贵州地球村三农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地球村”)所探索的正是符合上述特征的农场模式。据贵州地球村董事长王继奎介绍,贵州地球村自2018年起开始参与脱贫攻坚,至今已帮扶全国7个省45个县,累计帮扶销售农产品金额突破20亿元。考虑到我国农业产业部分环节仍存在短板,贵州地球村目前正致力于从种苗、基地检测、成品加工等环节出发,探索形成全闭环、健康的生态管理,并在金融的支持下推广和壮大农场模式。

银行业保险业着力支持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

为乡村特色产业引来源头活水、为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离不开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作支撑。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代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蔡禹观察,金融对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帮助乡村客户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助力扩大乡村振兴的覆盖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助力打造产业协同生态的发展模式。“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光荣的成绩,下一步是如何接续做好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当前,我国农村产业也进入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阶段,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结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帮助涉农主体实现扩大销售,构建生态环境,解决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等问题。”他表示。

从保险角度来看,由于乡村特色产业具有品类多、规模小、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等特征,因此对于农业保险的承保、理赔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让土特产得到更多、更好、更充足的保险保障,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财险”)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正在努力让更小的品种得到承保,让更大的损失得到赔付,让更紧急的救援和服务快速到位和落地。

论坛上,中国人保财险农业农村保险部、乡村振兴保险部副总经理施培用三组数据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首先是产品数据。施培介绍,中国人保财险开发了丰富的农业保险产品,餐桌上常见的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等都是保险标的物,“甚至小到一粒种子,我们从2011年起开始致力于种业保险,过去12年间,种业保险保费从最初的59万元增长到去年的2.5亿元,仅2022年,我们就为种业提供风险保障33.3亿元。”

其次是赔付数据。2022年,中国人保财险处理农险赔案460万件,受益农户达到2000万户次。以海南橡胶为例,这是国家的战略储备物资。中国人保财险为海南橡胶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险,仅2022年,中国人保财险在海南橡胶方面支出的赔款就达到4.85亿元,为胶农恢复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为海南橡胶产业稳定发展和海南200多万橡胶从业者稳定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是支持数据。中国人保财险拥有2600万人的农险从业人员队伍,有7000辆专门用于农险的“三农”服务车、3000架无人机,为该公司服务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5月,河南省遭遇了十年来最严重的暴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河南开展了4个层面的投入。在人力层面,我们动用了1800人的队伍以及780辆车、50多架无人机,外聘200多位农业专家奔赴现场;在物理层面,合作的卫星遥感机构帮助我们随时开展辅助的查勘工作,我们也搭建了数据分析应用的平台,能够实现查勘理赔服务的高精度;在资金层面,我们安排了夏粮抢收防御资金1000万元,用于在商丘、驻马店等多地开展抢收服务工作,包括排出积水、收割、协助运输等方面的工作;在客户服务层面,我们发挥自身客户服务平台的作用,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为农户提供预警和提示性服务,帮助他们做好减灾防灾的工作。”

尽管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质效正在逐步提升,但考虑到特色产业散、乱、小的特点、“三农”企业仍呼吁更大力度、更为精准支持。作为来自西藏的青稞牦牛加工企业,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斌坦言,虽然企业曾为脱贫攻坚作出一定贡献,但脱贫后的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希望政府和金融机构能够给予更多支持和关心。

中乡同构(北京)农业科技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樊开德也提到了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所需的金融支持。“我们与保险公司合作密切,大部分猪、牛、羊都已经投保,但是种子板块还没有得到相关支持。考虑到目前保险公司普遍下沉到了县市,希望后续能得到更好对接。”他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