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重要替代作物。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立足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大力推广高产优质专用品种,集成组装绿色高效关键技术和耕作模式,充分发挥马铃薯主食功能和增产增效作用,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东北一季作区

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视频讲座_农广天马铃薯种植技术_马铃薯种植新技术

(一)区域范围

本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包括黑龙江省黑河、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吉林省白城、松原、敦化,辽宁省朝阳、锦州、阜新,内蒙古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兴安盟等地。

(二)自然条件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西坡和长白山西北坡,纬度高,冬季严寒,夏季短促,无霜期90多天,昼夜温差较大,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是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区。

(三)生产情况

本区为马铃薯春播区,一年一熟,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生产条件良好,地势平缓,生产规模大,适于大型机械作业,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重要的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

(四)技术路径

本区除辽宁南部适合马铃薯两季栽培外,其他地区均可进行马铃薯种薯生产。区内马铃薯加工企业较齐全,但企业缺乏原料薯基地。重点发展脱毒种薯生产和基地建设,促进农村合作组织与加工企业联合,实现农户和企业双赢。

关键技术。防病是本区马铃薯生产的首要任务。主要病害是晚疫病和早疫病,近年来土传病害有所抬头,需严把脱毒薯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合格的脱毒薯。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严格落实轮作制度和药剂防治。

其他关键技术:选用良种(如中薯3号、中薯5号、克新系列、东农系列、春薯4号、延薯4号、尤金等),开展轮作、测土配方施肥、大垄栽培、膜下滴灌等,坚持控水、减化肥和农药,并严格控制播种时间,防倒春寒。

耕作模式。本区马铃薯生产区域基本与东北杂粮区相重叠。与马铃薯轮作的作物种类较多,玉米、大豆、小麦、牧草、杂粮作物(芸豆、绿豆、大麦、粟子、谷子、高粱、荞麦等)都可与马铃薯轮作倒茬。在辽宁南部,马铃薯可与玉米套种。

二、华北一季作区

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视频讲座_农广天马铃薯种植技术_马铃薯种植新技术

(一)区域范围

本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包括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以及山西北部、河北坝上地区。

(二)自然条件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90-130天,昼夜温差大,降水量250-380毫米,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其中干旱、霜冻发生概率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较重。

(三)生产情况

本区为马铃薯春播区,一般4月下旬开始播种,5月中旬结束。大部生产条件较差,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马铃薯是传统的优势作物。

(四)技术路径

本区是马铃薯规模加工优势区,加工业发展国内领先,规模化种植发展迅速。重点是调整品种结构,培肥地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关键技术。重点推广加工型品种(荷兰薯系列、中薯系列、冀张薯系列、青薯等),采用脱毒种薯,推广运用滴灌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是土传病害和早、晚疫病的防控)、覆盖节水栽培、马铃薯轮作倒茬等技术。

耕作模式。主要有杂粮杂豆—马铃薯—小麦轮作,马铃薯—小麦轮作,马铃薯—杂粮杂豆轮作,马铃薯—小麦或杂粮杂豆—向日葵—小麦或杂粮杂豆轮作等模式。适宜玉米种植区可与玉米进行轮作。

三、西北一季作区

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视频讲座_马铃薯种植新技术_农广天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区域范围

本区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及陕西北部。

(二)自然条件

本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中间夹以盆地,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海拔一般1000-3500米,无霜期110-180天,降雨量200-610毫米,70%-80%的降雨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1000-2500毫米。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少,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容易发生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土壤以黄土、黄绵土、黑垆土、栗钙土、沙土、沙壤土为主。马铃薯主产区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富含钾元素,特别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三)生产情况

本区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栽培水平与降水量、灌溉条件相关,单产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甘肃、宁夏是马铃薯生产适宜区。种植模式为一年一熟,一般4月底-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10月中下旬收获。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以鲜食消费为主,加工薯片和淀粉为辅。由于地形复杂,地块较小,生产以一家一户为主,生产规模小,旱作区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灌溉区基本实现中小型机械化生产。制约马铃薯高产的因素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机械化水平低、机种机收不足10%,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重。

(四)技术路径

在以甘肃为主的中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高淀粉和优质菜用型品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北疆盆地和河西沿山冷凉地区,重点发展专用薯品种;在南部高寒阴湿区及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优质菜用型品种。通过推广先进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产品的外观品质与营养品质,树立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技术。集成推广脱毒种薯+覆盖种植+机播机收+科学储藏的技术模式。一是推广晚疫病防治技术,集成脱毒种薯、药剂预防、统防统治,以及垄作密植、合理轮作栽培等技术,促进马铃薯稳产高产。二是推广地膜覆盖、膜侧种植、膜下滴灌、残膜回收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三是集成机械深松旋耕、覆膜、播种、收获等环节综合机械作业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

耕作模式。主要有马铃薯—玉米(油菜)轮作,马铃薯与玉米、杂粮等作物套作。

四、中原二季作区

马铃薯种植新技术_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视频讲座_农广天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区域范围

本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华北平原黄河下游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全部和湖北省北部、湖南省东部。

(二)自然条件

本区属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18℃,冬季寒冷。其中,华北平原段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年降水量550-7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马铃薯生长季节,尤其是春作马铃薯生长季节降雨极少,终霜迟,初霜早,适合马铃薯春秋二作的栽培季节较短;长江中下游平原段,一年两熟或三熟,无霜期210-270天,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降雨分布也较均匀,气候湿润,阴霾天气多,日照不足,但终霜早,初霜迟,春秋二作的栽培季节长,可弥补日照不足;湖北江汉平原降雨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湖南省东北部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三)生产情况

本区马铃薯为春秋二季作,以春播马铃薯为主,秋播马铃薯为辅。春播马铃薯一般1-3月播种,4-6月上市。秋播马铃薯8-9月种植,11月至翌年2月前后上市。上市时间正好补充南北方市场空档,价格优势明显,在调剂南北方菜用薯淡季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区域和季节优势。

(四)技术路径

华北平原适度发展早熟马铃薯,拉开收获上市时间。华中地区以山区、丘陵和平原盆地为主,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可发展马铃薯种薯和加工原料薯生产;平原地区种植早熟马铃薯,作商品薯。湖北、湖南可重点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生产,不与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主粮抢水争地,形成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技术。选用早熟品种,如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8号、早大白、中薯5号等。出苗前管理以增温为中心,平原地区早熟马铃薯采取地膜覆盖、小拱棚+地膜、大棚(三膜)栽培,湖南、湖北可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包芯)免耕栽培技术。栽培方式以深沟高垄栽培为主,并强化脱毒种薯应用,建立秋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等。

耕作模式。华北平原主要有马铃薯—玉米—蔬菜、马铃薯—玉米—马铃薯、马铃薯—玉米间套作等方式。湖北和湖南主要有马铃薯—水稻轮作、马铃薯—玉米轮作,以及马铃薯—玉米间套作等。

五、西南混作区

马铃薯种植新技术_农广天马铃薯种植技术_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视频讲座

(一)区域范围

本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区、市),以及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陕西南部。

(二)自然条件

本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水热条件较好,丘陵山地和高原占80%以上,海拔1000-3600米,地势起伏大,生产条件差异大。光照条件较差,北部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南部降水量1000-1300毫米。地形复杂,岩溶发育广,石漠化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脆弱。

(三)生产情况

本区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单产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立体气候决定马铃薯主要依据海拔高度在不同季节种植,周年生产特点突出。以一季作(大春作)为主,春秋作为辅,冬作发展迅速。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以鲜食消费为主,加工薯片和淀粉为辅。一季作马铃薯以本区域消费为主,其他季节马铃薯以外销为主。由于地形复杂,地块较小,生产以农民一家一户为主,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较低,中小型机械化是发展方向。

(四)技术路径

高海拔地区仅能一年生产一季马铃薯,采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发展马铃薯加工业。中低海拔地区,大力发展马铃薯周年生产,特别是春秋作和冬作马铃薯生产,以外销拉动生产,提高效益。

关键技术。晚疫病是该区最重要的病害,是防治的第一要务。一季作马铃薯要采用抗晚疫病品种、适当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晚疫病,防止产量大起大落。在大春马铃薯区开展马铃薯轮作示范。其他季节马铃薯要根据市场需求推广新品种。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依据不同区域特点,选用侧膜覆盖、覆膜盖土、膜下滴灌等抗旱栽培技术,稳定提高产量、保证品质。

耕作模式。冬作、小春轮作主要有马铃薯—水稻轮作(水旱轮作),一季作马铃薯—萝卜轮作,马铃薯—萝卜—牧草轮作等。同时,有马铃薯与玉米、蔓菁等作物套作。

六、南方冬作区

农广天马铃薯种植技术_马铃薯种植新技术_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视频讲座

(一)区域范围

本区分布在广东、广西北回归线以南,以及福建南部、云南南部和海南省全部。

(二)自然条件

本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和半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9℃-23℃,年平均日照时数1750-2200小时。冬季气候资源丰富,日平均气温13℃-18℃,活动积温1920-2680℃,日照时数590-740小时,降雨量180-310毫米,温、光、雨分别占全年的32%-34%、36%-37%、12%-14%。但本区域冬季(马铃薯生长期间)温度较低,多云寡照。

(三)生产情况

本区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产区,栽培水平较高,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亩产1600-2000公斤。以一年三熟制为主,即早稻—晚稻—马铃薯或蔬菜等。马铃薯一般在晚稻收获后10月下旬-11月中旬播种,翌年2-3月收获。冬作区马铃薯种植区大多在平坦的稻田,广东南部地区马铃薯种植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块,云南省德宏州马铃薯种植区海拔500米。本区马铃薯以鲜食品种为主,多为一家一户种植,生产规模较小。

(四)技术路径

本区重点发展方向为增加品种种类,逐步解决品种单一的问题。尤其根据市场需求,选用鲜食早熟、中早熟、品质好的品种。

关键技术。晚疫病是该区最重要的病害,是防治的第一要务。一季作马铃薯要采用抗晚疫病品种、适当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晚疫病,防止出现产量大起大落的情况。本区个别年份1-2月仍可发生霜冻,通过施肥技术等调节植株抵抗霜冻的能力。改进施肥技术,后期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控制马铃薯植株后期徒长,促进营养向块茎转化。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稳定提高产量、保证品质。

耕作模式。早稻—晚稻—马铃薯轮作是主要的耕作方式。云南、广西马铃薯可与水果、蔬菜等作物间套作,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现代农业 现代生活 | 技术

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视频讲座_农广天马铃薯种植技术_马铃薯种植新技术

3月阅读排行榜TOP10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