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发行的内蒙古日报头版报道了清水河县韭菜庄乡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工作。详情请见以下内容——
韭菜庄乡:村集体经济小生意干成脱贫攻坚大事业
瓜果飘香谷满仓,猪肥牛壮羊满山。丰收在望,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天井子村肉猪养殖繁育基地,一排排猪舍整齐明亮,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猪或趴或走,一窝小猪崽正在吃奶,看见来人,立刻“害羞”地躲了起来。
“基地占地7300平米,现在有5栋猪舍,580多头猪。”负责人白笠君说起自己的脱贫经历,素来严肃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今年45岁的白笠君是2017年识别的贫困户,十多年前患了青光眼,双眼视力分别只有0.1、0.2。乘着乡村振兴的政策快车,又凭借着多年的养猪经验,他建成了养猪合作社,“现在我们合作社5个人一年能收入10来万。”
天井子村肉猪养殖繁育基地是当地实现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的示范点,由韭菜庄村党支部、双台子村党支部共同兴建,产权归韭菜庄、双台子村集体所有,以年租金8万元租赁于盛联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村可收益4万元,用于积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地设计养殖规模为50头基础母猪,年出栏仔猪1000头,双台子村支书白禄介绍,“这个基地对村民最大的帮助就是每年卖仔猪给村民能优惠15%-20%。去年一头仔猪对外卖1200元,给村民卖1000块钱,今年仔猪对外卖2300-2400元,给贫困户2000元。今年总共卖了81头仔猪,相当于给老百姓让利3万元!”
清水河县韭菜庄乡集体经济“争奇斗艳”,清康扫帚加工厂、天井子村肉猪养殖繁育基地、双井子沙棘原料加工厂、三岔河灵芝木耳种植基地、育苗基地等村集体经济项目,带动388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脱皮、梳理、捆绑……枳芨草在李丁龙的手里格外“听话”,很快一堆杂草到了他手里就变成了有用的工具——扫帚。如今的李丁龙已不再是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双台子村靠天吃饭的农民,而是清水河县清康扫帚加工厂的技工,每月工资4000多元。
同在天井子村的清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韭菜庄乡16个村合办的集体经济项目,吸收贫困户种植枳芨400亩,并成立了清康扫帚加工厂。“这个厂子平时满负荷生产时候有20多个工人,农忙季节村民们收完自己地里的庄户,谁不忙就来打工。”韭菜庄乡乡长王云峰告诉记者,大扫帚、小扫帚、工艺扫帚、拖布都是清康扫帚加工厂的主打产品,该厂去年的产值达到150多万元。“老百姓不仅能打工挣工资,还能从山上收揽枳笈、龙须,拉到这儿来卖,每斤一块一,上门收每斤八九毛,去年收回枳笈、龙须140多万斤!”
充分利用乡域自然资源优势,韭菜庄乡重点开发摇铃沟、三岔河一带生态观光旅游,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三岔河村灵芝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以产业脱贫为主导,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巩固村党组织发展能力,2019年全乡1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今年情况更好!”王云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