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
农强方能国强
★
导语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牡丹区小留镇认真贯彻落实,注重以党建为抓手聚合资源要素,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围绕“产”字下功夫,持续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共同富裕。本期,小留镇“一村一特色”系列文章带大家走进吴油坊村,了解一下“小山药”如何变为本村“大产业”。
★
村庄简介
牡丹区小留镇吴油坊村是远近闻名的山药特色村,村庄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耕地2860亩,全村620户2237人,党员48名。在党员带动和支部引领下,村内500多户1700余人从事山药种植、储存、加工、销售产业,建设冷库136座,年山药储量30万余吨,年销售额6800余万元,支付群众劳务工资达3000余万元,年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
★
品牌特色
牡丹区吴油坊村党支部聚焦山药产业优势集中发力,实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推广异地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在山西、河北、新疆、甘肃等地种植山药3万余亩,并借助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残垣断壁专项治理工作,建设保鲜冷库136座。持续探索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研发生产山药面条、山药粉、山药干等10余种产品,提高了山药附加值3至5倍,走出了一条依托山药产业实现“村内有产业、集体能收益、村民增收入”的乡村振兴特色道路。
历经“三个阶段”,找准产业振兴之路
1. 党员引领示范种植
上世纪80年代,小留镇吴油坊村党员同志冲锋在前,开发土地资源,大力推广山药种植,引进山药新品种,迅速提升山药产量,“三分试验台”变“三千亩示范田”,“小山药”变为“顶梁柱”。
2. 支部推动规模流转
2000年以来,山药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因山药不能重茬种植,吴油坊村党支部积极协调,流转周边土地5000余亩,并大力推广异地流转土地模式,种植地域扩大至新疆、甘肃等地,带动当地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
3. 合作社带动山药储存
吴油坊村党支部形成“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不断加大山药产业发展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种植、储存技术水平,对接农产品龙头企业,明晰企业需求,协调农户提供山药储存服务,为农户和村集体提供了增收渠道,实现农户和村集体双增收 。
探索“三种模式”,盘活产业振兴资源
1. 镇级统筹模式
小留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鼓励乡村振兴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关要求,在政策扶持、项目申报、资金分配上予以倾斜持续推动吴油坊山药冷库储存产业发展,累计支持建设保鲜冷库38座。
2. 村级示范模式
为掌握山药销售自主权,吴油坊党支部探索通过修建山药冷库,实现山药错峰销售。村两委干部分片包组,积极协调,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残垣断壁专项治理工作,拆除5户、18间危房,整治残垣断壁21处,回收村集体建设用地27亩用以建设集体冷库。
3. 村民自建模式
牡丹区吴油坊村党支部以“一村一品、产业成风”统领,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带动村民参与山药产业发展。村民通过翻建自家宅基地或租赁其他村民闲置宅基地,建设保鲜冷库98座,每座冷库可增加村民收入8至10万元,促进农民增收,山药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做好“四篇文章”,延长产业振兴链条
1.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文章
吴油坊村党支部不断完善合作社议事决策、财务管理、社务公开等制度,确保合作社规范运行,依托合作社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和山药储存力度,锚定村集体收入过百万的目标不放松。
2. 龙头企业合作文章
吴油坊村着重下好龙头企业这一先手棋,不断深挖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的画笔,进一步勾勒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集团品牌影响力,提高供货质量和数量,实现借力发展。
3. 山药深加工文章
吴油坊村党支部进一步探索,注册“曹州句阳山药”商标,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先锋山药研发有限公司,生产山药片、山药粉、山药面条等系列产品,延长山药产业链,让“冷库”变身“超市”,强了产业、富了百姓。
4. 规模种植文章
吴油坊村党支部持续加大推广力度,鼓励村民异地流转土地,引进现代化管理设备,变零散的耕地为集中连片,满足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要求,实现农业产值连年增长。
★
产业兴,百姓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牡丹区小留镇吴油坊村在“三三四”模式统领下,将持续围绕山药特色产业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实现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进一步加快产业振兴速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充沛的动能!
图文:组织人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