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鳟通体呈现金黄色看起来养眼,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养殖经济效益也非常高,它是虹鳟的变种。金鳟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能在水库、湖泊和河川中放养,尤其是在池塘流水中养殖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我国目前多采用淡水池塘流水养殖的方式来饲养金鳟,而在养殖过程中人工繁殖是重要环节,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金鳟人工繁殖的方式。
一、亲鱼的培育
亲鱼培育池一般为100~200米2 ,水深一般在0.8~1.2米,适宜培育水温上限为13℃、下限为4℃,产卵前6个月的水温不宜超过12℃,注水量为50升/秒,亲鱼培育的适宜密度为5~10千克/米2 。由于金鳟人工繁育与亲鱼管理得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培育亲鱼尤为重要,必须要有专人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对饲料营养和环境调节的管理。池内水体时刻要保持流动交换状态,每周至少清池两次,要注意保持养殖池的卫生,主要对入水口和拦截网进行清理。由于在自然界雄鱼对雌鱼的性腺发育有刺激作用,因此在金鳟亲鱼培育过程中对于未发育成熟的亲鱼可采取雌雄混养来刺激鱼发育成熟,雌雄比例可掌握在 4∶1 左右。对于完全发育成熟的亲鱼则在产卵的前1个月进行分养即可。金鳟鱼卵质量和食物有密切关系,增加酵母粉和螯虾粉、虾蟹粉有助于品质的提高。培育性腺良好的亲鱼必须投喂一定量的营养精饲料,用于亲鱼饲料的粗脂肪不高于6%,碳水化合物不高于12%,而粗蛋白质不低于38%,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A不低于2万单位,维生素D不低于2 000单位,维生素E不低于75毫克;投喂饲料粒径为6毫米,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4点半各投喂1次;进入产卵期的亲鱼摄食量较少不可多投喂,每天上午8点投喂1次即可,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
二、人工授精
亲鱼经过一年半的培育,从第二年8月进入秋季开始,金鳟的性腺进入快速发育期,到11月就会有部分发育成熟,采卵工作也就陆续开始。成熟的雌鱼腹部圆润,腹部皮肤表面不光滑,生殖孔出现潮红肿胀的现象,成熟的雄鱼在轻压腹部时有白色精液流出,为防止成熟过度、错过最佳采卵期,发现成熟的雌雄鱼就要及时采卵。对于确定成熟的亲鱼进行采卵操作时,首先要做好遮光措施。采卵多用挤压法,使鱼体生殖口朝向采卵盆,轻压生殖孔前方的腹部,只要轻轻施加压力,成熟卵便顺生殖孔流出。挤卵过程要轻柔、快捷,尽量不使亲鱼受伤。人工授精与采卵相似,利用挤压法将精液直接挤在卵上,每3~5尾雌鱼卵用1~2尾雄鱼精液即可。精液挤于卵上后立即注入清水,水面盖过卵粒即可,同时进行搅拌,将受精卵放入室内静置40分钟完成授精,用清水冲洗 2~3 次,洗去多余的精液和白色的死卵,接着在室内避光的条件下继续静置40分钟。
三、孵化阶段
人工授精结束之后,当金鳟的受精卵富有弹性并且吸水膨胀、卵膜硬化的时候,就进入了孵化阶段。孵化分为受精卵孵化、发眼卵孵化及稚鱼孵化3个阶段。
1.孵化环境及设施的要求
由于机械震动、日光照射对受精卵有致死作用,反射光对发眼卵也有不良影响,孵化必须在室内遮光及安静的条件下进行。首先要做好孵化环境和设备的准备工作,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澄清无杂质,孵化适温为7~13℃,最适温度为9℃,要保证水体时刻处于流动状态,还要注意孵化用水的溶氧应高于6.5毫克/升。孵化器一般采用桶式孵化器和平列槽相结合的方法,孵化桶可架式放置,采用桶槽结合的方法可以大大节约用水和占地面积,这样也便于平列槽单层摆放和检查管理。
2.受精卵的孵化管理
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完成后装入孵化桶开始孵化,到第15天左右结束。
孵化桶的内部设置要求上下水体随时进行交换,需要1个筛孔直径小于卵粒直径的网状盆。孵化桶的中间位置横切面与这盆的上口直径的位置相同,同时盆的底部设有直径3.5厘米的较大的孔,使孵化桶的进水管插入后与其吻合并能牢牢地支撑卵粒盆。进水管的长度要高于孵化桶的高度,这样卵就在孵化桶的上部孵化。以1升为准的容器计量,一般每个孵化桶 6 升装 10 万~15 万粒,将卵装好后盖上盖孔的盖,放入室内阴暗处,打开水龙头将水注入进水管进行受精卵的孵化。这时在桶式孵化器中,水自下部流经全部鱼卵后从上部溢出,每桶注水量达到每分钟 4~7升,已达到抑制水霉菌生长的目的。孵化大约16天卵就开始发眼,出现了黑色眼点,这时就进入了发眼卵的孵化管理。
3.发眼卵的孵化管理
发眼卵的孵化阶段包括发眼初期和发眼后期。眼点刚刚出现还不明显就是发眼初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管理工作是捡除死卵,将白色死卵用镊子轻轻夹出来,动作要轻不要损坏周围活的鱼卵,死卵捡出后再放入孵化桶中继续孵化4~5天。
20天左右时黑色眼点明显变大,进入发眼后期。这一阶段到破膜之前大约需要15天。当眼点明显还没出现破膜现象时,就要将卵转入平列槽中继续孵化,在这时就要用到平列槽和孵化盘两种孵化设施。平列槽上内口长300厘米、宽42厘米、深20厘米,内底长300厘米、宽40厘米,槽的一端设有内径5厘米的排水管。孵化盘为长方形上内口长42厘米、宽20厘米、深20厘米,内底长40厘米、宽28厘米,盘底和后侧壁设有多个直径2毫米的筛孔,其中侧壁筛孔设置在面积较大的侧面,而且只在1个侧面设置。筛孔布局位置在距离盘底 7 厘米的位置以上,距离盘上部边缘 10 厘米,这一侧面延伸出宽5厘米的支撑条,使这一侧面高出相对应侧面5厘米。
孵化时先将孵化盘放入平列槽中,使不带筛孔那侧靠近水龙头,放时在水流下方及带筛孔的一侧,垫上一条2厘米宽透水性良好的海绵垫。一般4~5个孵化盘在平列槽内串联,第一个孵化盘带筛孔侧壁底部可以不垫海绵垫,第二个孵化盘不带筛孔的侧壁边缘叠放在第一个的侧壁上,这样被第一个带筛孔的侧壁支起,孵化盘底部就形成了一个水流通道,这时只需在靠近排水口的孵化盘带筛孔的侧壁底部垫上海绵垫。水从设置在平列槽上方的水龙头注入平列槽,注入平列槽的水通过孵化盘的塞孔由下向上涌入孵化盘的同时,通过带筛孔的侧壁流出,再流经进孵化盘底部的水流通道,最后通过排水管流出平列槽。发眼卵放在孵化盘内,将卵铺成一层平列放置,每只孵化盘可放置800~10 000粒,这样孵化盘内的每一粒发眼卵被水流不间断均匀地经过,在水流的冲洗下发眼卵不会串动,并能始终均匀地分布在孵化盘内。35天左右时受精卵开始出现破膜现象,出膜孵化阶段是从出膜开始到孵化稚鱼上浮之前的管理阶段。这一阶段需要30天左右,还需在平列槽和孵化盘中进行,出膜后的鱼苗就称为稚鱼。
4.孵化稚鱼
孵化稚鱼皮肤淡黄色,全身呈半透明状,部分皮肤内有少量黑色素包,体重70~100毫克,全长12~18毫米,腹部有一个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的卵黄囊。孵出后的早期发育依赖卵黄囊内的营养完成,稚鱼孵出后耗氧量会增加,每10万尾供水量要增加到每分钟20升,管理工作主要是保证供水充足、水流通畅,避免直射光的照射,室内要保持暗淡。稚鱼孵出的15天之内不会浮游也不摄食,孵出后大约30天时开始出现上浮现象。当卵黄囊被逐渐吸收掉时,金鳟的鱼鳔就开始发育,当发现孵化盘有上浮的稚鱼时,便要及时将其捞出,放入平列槽中,一般每槽可投放2万尾上浮稚鱼,进行开食驯饲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