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种植技术培训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种植业技术是构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农业、农民。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环节,加强种植技术的更新,是促进农业水平提升的关键。当前很多农村地区都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种植业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种植业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提高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比如,玉米是一种常见的农村经济作物,农民对玉米的种植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往往会成为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一是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播种之前应该要进行晒种,可以有效地增强种子皮层的透气能力和吸水性,促进种子的发芽能力和生存能力。晒种要保证阳光充足,因此一般是选在晴天进行,防止昼夜温差过大使种子受冻。晒种之后还要利用合格的玉米种衣剂拌种,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虫害,并且加快种子的发芽和出苗率。二是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土地,最适宜玉米栽培的土地应该具有深厚、土质疏松、含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具备保水保肥能力的特点。三是要进行合理的施肥管理,加强施基肥和追肥,肥料的施用要合理,以防出现烧苗的现象。四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对常见的气象灾害、病虫害等进行防治,对于干旱时期,加强灌溉,对于积水时期,加强对水分的疏通,从而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不能对玉米的种植技术以及种植流程进行掌握,则会导致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减产、灭产现象。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业专家对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使得农业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稻田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期间的特点,适时加强田间管理的力度,加强病虫害的预防、肥水管理,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水分以及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如果对种植业技术的掌握、更新程度不够,则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种植,一方面会增加人力和物力投入,另一方面会导致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最终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作物或者蔬菜果物的种植技术的更新和应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关键作用。各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特定的种植模式,不同的作物对土壤、水分、肥料等方面的需求不同,因此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的提升,因地制宜地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才能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创新、新技术的积累和推广,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让广大农民不断接受新的种植业技术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发是促进种

植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加强各种种植业技术的研究,根据各种作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种植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土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能够研发出最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种植技术。加强种植业技术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投入,一方面需要相关的部门对种植业技术的研究加大重视的力度,从而才能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另外,各级农业部门对种植业技术进行研究时,应该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比如更多的立项,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只有加强了各种投入,才能促进种植业技术不断发展。

2.2 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 农村种植业技术的推广效率是

影响种植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种植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一是要加强农业部门对农村种植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从而建立自上而下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农业部门应该要将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只有不断提高对种植业技术的重视,才能为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各级农业部门层面,要积极配合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总体要求,安排具体的技术员到基层进行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技术人员队伍进行充实,确保农业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以得到积极传授和落实,最终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三是在种植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完善,缺乏监督会导致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监督人员要确定种植业技术得到相应的推广,农民在日常的种植生产过程中也及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从而不断促进种植业技术的推广落到实处,进而提高农业种植水平,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2.3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农民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主要力量。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可以使得农民掌握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从而使得农村经济水平得以提升。在农民培训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农民培训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首先,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将农民培训工作提上日程,才能保证农民培训工作的积极开展。其次,在农村经济工作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地拓宽渠道,对各种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并且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民培训工作中,为农民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加强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不能按照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而应该要借鉴更多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最新的种植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同时,各种种植技术的实效性较强,因此加强实时培训是提升种植水平的关键,在培训过程中不能只进行理论培训,还应该要进行实践培训,根据农民的特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缩短农民在接受培训时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系统的知识,促进农民对各种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第三,加强农民培训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比如可以加强对各种专业化人才的吸纳,在种植业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各种技术员进行进修,提高技术员自身的能力素养,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培训教师队伍,使得种植业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对各种教育内容进行更新,促进农民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3 结语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模式;应用分析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的制度安排。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主体是农民和科技特派员,核心是“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除健全和完善科技特派员的选派政策、支持机制外,还需探索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的有效模式。目前,我国农民培训按照培训方式大致可分为:课堂教学式培训、以会代训式培训、现场指导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农民田间学校、示范基地式培训、远程式培训、超市式培训、订单式培训、中介式培训、农民夜校式培训等。近3年来,结合全南县花卉苗木特色产业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实施实际,江西省科技特派员将服务其产业的科技培训总结为现场指导型、典型引导型、项目推动型等3种模式,以此推动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服务基层、提升科技特派员事业的成就感,培植本土人才队伍、为基层成就新农民,促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培训模式及其应用

1.1现场指导型

现场指导型模式以服务全南县发展特色芳香花卉主导产业、贴近农民生产经营实际的技术内容为主,科技特派员结合送科技下乡,采取印发技术资料、集中技术培训、现场传授教学等培训方式,突出职业技能培训,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示范指导。

据统计,近3年来,驻全南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100余期,培训人次达1000人次,其中:集中专题技术培训200余人次,现场传授教学800余人次。同时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编著《全南特色木本花卉培育技术教程》、《全南县南迳镇十种特色食用花卉引种栽培推介》等教材资料,免费发放《八角栽培技术》、《桂花苗木培育实用技术》等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通过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促进了科技特派员真诚与农民交朋友,激发和引导了社会参与特色芳香花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解决了产业农民现实技术问题。

1.2项目推动型

项目推动型以科技特派员结合自身专业实际,以科技项目引领科技培训,重点培育懂产业技术、会经营产业的新农民或种植大户(企业),帮助其遴选花木特色产业科技项目及与林业生态建设相关的项目,依托项目实施形成产学研、农科教联合体,开发和利用新品种、新技术,并创建关键技术示范点。

据统计,近3年来,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基层种植企业,承担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地厅级以上科技项目和省林业科技推广等项目14项,形成了产学研、农科教联合体,以项目推动型科技培训模式培训种植企业、林场创建示范源基地14个,示范基地面积达117.8hm2,新增产值2389万元(见表1)。通过项目推动型科技培训,系统培训技术骨干70余人,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与产业农民(种植户、种植企业)的有效对接,为培育和壮大产业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撑,为产业健康发展培植了创新典型、树立了示范标杆。

1.3典型引导型

该模式以科技特派员掌握的或实施的科技项目技术成果核心,以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突出增加产业就业人数和产业就业岗位,进行特色花木培育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科技培训。据统计,近3年来,科技特派员以典型引导型科技培训模式培训种植企业、贫困林场、专业合作社等13个,建立特色花木标准化示范基地13处,示范基地面积达329.27hm2,新增产值9810万元(见表2)。通过典型引导型科技培训,增加产业就业人数200余人,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辐射带动了区域特色花木產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了精准扶贫和富民强县进程。

2结论与讨论

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通过面对面交流培训,可以及时了解基层种植企业和林农对产业的科技需求,便于为科技特派员提供研究目标,找准科技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定和创新科技服务内容,同时增强基层林农种植户对科技特派员的信赖。实践证明,现场指导型能够及时解决基层一般性技术问题,对于普及产业科技知识,提高产业农民就业技能,壮大主导产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施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过程中,有些科技特派员往往把种植户作为科技培训的被动受体,侧重技术灌输,缺少供需互动,以致造成了技术供给与生产需求的脱节,加上种植企业或林农受知识水平、思想观念、产品市场行情、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科技特派员的制度创新、专业领域狭窄等因素综合影响,仅靠现场指导型科技培训模式难以实现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和准确评价科技特派员科技培训的效果。

项目推动型由于科技特派员具有省、市科技部门,林业部门和种植企业自主创新等项目引领对接产业,保障了产业项目启动资金和依托项目有效对接服务对象,并通过项目形成产学研、农科教联合体,一方面,大大提升了科技特派员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水平和专业岗位业绩;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培植了一批基层花木产业“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队伍,大大促进了当地花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践证明,项目推动型科技培训模式,能够充分激发科技特派员和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科技特派员有效对接服务对象,实现科技特派员、基层林农“双赢”的最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后,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应特别重视选派有项目支撑的科技特派员,同时对入选的科技特派员应优先保障其科技研发及推广项目的立项支持,以促进科技特派员和林农的有效对接,真正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的应有作用。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年来,我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山区村的农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上马种植玉桂、八角、中草药材等优势产业。

(一)玉桂、八角、中草药种植迈出良好的步伐

我镇寮田、黄沙、大锦、垌尾、山心等村群众有多年种植玉桂、八角、中草药材的习惯,镇党委、政府就抓住这几个村的特点。2003年3月,组织了林业站技术员、专家专门对这几个村的农民进行实地培训,给他们讲解玉桂、八角、中草药 材的科学种植和如何防治病害等技术,培训了群众12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这几个村的玉桂、八角、中草药材获得好收成,实现产值80多万元,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

(二)速生丰产林、麻竹种植成规模

我镇抢抓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麻竹这两个新兴产业的种植。围绕农民增收的目的,多次组织村(街)支书(书记)主任和群众到广东参观。在镇党委、政府帮被带的作用下,全镇农民,利用好别人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共种植麻竹7万多株,营造速生丰产林5000多亩。其中上奇街、思英街就种植麻竹 1.5万多株,营造速生丰产林1500多亩。目前,麻竹、速生丰产林长势良好。

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养殖业是“短、平、快”的产业,我镇多年来一直扶持和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

(一)青年农民科技种养培训效果好

2003年5月,我镇组织了镇农技站、水果站技术员,邀请水果技术专家吴仁山在上奇街委会议室举行青年农民科技种养技术培训班,给青年讲述养鸡、鸭、鱼、兔和三华李、荔枝果树管理等科学技术,专家、技术员在培训中还详细地回答青年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使青年农民掌握了实用的种养技术,为发展种养业打下了务实的基础。上奇街紫坭七组的农民就创建了“塘边养兔、养猪、塘底养鱼、山上种果、果园养鸡”的立体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年产值达20多万元。

(二)牛品种改良顺利开展

我镇积极抓好牛品种改良工作。2003年4月、7月、9月,多次组织畜牧站技术员到六田、六凡、木郎村给农民上牛品改技术课,讲述牛品改的发展前景、特点,培训农民800多人。在梧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支持下,我镇在牛品改中投入了资金5万多元,全镇牛品改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全镇牛品改共有 头。

(三)年桔、杨山桔、千金桔收益显著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二元Logistic回归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0-02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引导全社会重视农业科技、支持农业科技,在广大农村营造“学科技、用科技”的浓厚氛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3]。农民科技培训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态度决定培训效果,因此理清农民科技培训的影响因素,对于科学、合理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及样本概况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通过调查问卷获得,调查时间为2013年11月,调查地点为中山市三角镇。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大学生村官随机抽取农民进行,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96.75%。样本基本情况为:男性占59.38%,女性40.62%;文盲占3.96%,小学文化程度占19.62%,初中文化程度占53.9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2.53%;35岁以下占18.12%,36~50岁占45.51%,51岁以上占36.37%。其中愿意参加农民科技培训的占65.87%,不愿意参加的占34.13%,总体上讲,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需要比较强烈。

2 农民参与农民科技培训的影响因素

2.1 模型选择与设计 本研究的问题是农民是否愿意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只有两种结果,即愿意参加培训和不愿意参加培训,因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被解释变量为Y,只有0和1两个离散值,解释变量以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农业收入比重、种植规模、种植作物种类、政府扶持力度等表示,变量的含义及赋值见表1[5-6]。

2.2 影响结果分析

2.2.1 年龄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年龄在5%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值。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越强烈,主要原因在于年龄大的一般情况下学历较低,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困难,对科技培训需求强烈。

2.2.2 文化程度因素 数据分析表明(表1),文化程度在5%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值。说明年龄对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积极性有显著影响,且文化程度越低,对农民科技培训需求越强烈,原因在于文化程度低的人,很难通过自学获得科技知识,需要通过培训才能更好的掌握技术,因此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对科技培训需求强烈。

2.2.3 农业收入比重因素 研究显示(表1),农业收入比重在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值,说明农业收入比重越大,农民越愿意参与科技培训。原因在于农业收入比重越大,说明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通过科技培训可以更好的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积极性。

2.2.4 种植规模及种植作物种类因素 表2表明,种植规模和种植作物种类对农民参与科技培训的积极有显著影响。种植规模越大,参与科技培训的意愿越强烈,原因在于种植规模越大,说明农民以农业为谋生手段,更渴望提高农业的生产收益,加剧了对科技的需求。同时,种植作物种类不同,对是否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也有显著影响,其中种植果树和蔬菜的农民更需要科技培训,原因在于这两类植物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需要更精确的农业技术,因此农民更希望通过科技培训获得技术支持。

2.2.5 政府扶持力度 从表2可以看出,政府扶持力度越大,农民参与科技培训的意愿越强烈。原因在于政府扶持力度大,农民可以花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参加科技培训的积极性。

3 小结

本文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影响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的各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参与科技培训的积极性受年龄、文化程度、农业收入比重、种植规模、种植植物种类、政府对农业科技培训扶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影响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因素,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针对年龄大的农民开展培训。这部分人文化程度低,对新生生物接受能力差,最好采用现场参观及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尽可能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担当;二是针对种植大户开展培训。种植大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对农业科技需求强烈,因此可以针对种植大户开展培训。三是针对经济作物种植农民开展培训。通过调研可知,种植蔬菜、果树及特种经济作物的农民更需要科技知识,因此在科技培训时应优先考虑这些农户。四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培训的补贴力度。

参考文献

[1]周丹.关于上海农民科技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12(3):8-9.

[2]崔建宗.海原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现状与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0(6):133,151.

[3]刘勇,刘纯阳.新型农民培养中农民科技培训需求的实证分析[J]. 世界农业,2009(11):66-70.

[4]姜明伦,于敏,吴祖新.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培训需求及意愿分析――基于宁波市的调查和分析[J].乡镇经济,2012(08):14-18.

种植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近3年油菜、马铃薯、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为3690、33255、3420kg/hm2。在农业生产中油菜种植是该村主导产业,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9%,主导产业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72.7%,占年总收入的27%。其他非农产业主要以外出打工的第三产业为主,全村年劳务输出384人,2011年村总收入186.9万元中,第三产业约占69%。该村是县农技部门的杂交春油菜种植推广示范点,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农机部门的旱作沟播、保护性耕作示范村,2009年成立了湟中县第1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接受访谈的农民共33人。从身份看,村干部2人,群众31人;从性别上看,30名男性,3名女性;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3人,41~50岁12人,51~60岁16人,61岁以上2人;从家庭劳力结构和收入结构中看,这些人均为来自不同收入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从种植结构看,有30户农民从事油菜种植,占受访农户的91%,符合该村主导产业特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油菜生产现状分析

在油菜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受访户都选用了由农技部门推广的抗寒、生育期短、高产的优良杂交春油菜青杂4号等当地主推品种。种植方式上,大部分农户应用农机部门推广的旱作沟播技术,但也有部分农户由于农机具数量少,跟不上春播的需求,依然采用人工撒播,致使作物田间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后期倒伏严重、产量不高。病、虫危害是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农药使用上,由于农民难以判别农药的真假,加之科技知识欠缺和思想上的不重视,未深入了解农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用药技术缺陷很大,油菜病、虫危害严重,导致油菜大幅度减产。在肥料使用上,农户尚不清楚土壤的肥力,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不多,大都依靠自己的种植经验进行施肥。人工收获费工费力、产量损失严重,目前运用的小麦收获机不适于进行油菜收获,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小商小贩到家门口收购。调研分析发现,该村在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之间油菜产量高低明显,收入差异大。据农户反映,2011年全村平均油菜产量在1500~3150kg/hm2,最高的单产达4275kg/hm2;二是对油菜生产规范化种植技术掌握不精,粗放管理;三是油菜收获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力度不够;四是对油菜产业发展趋向不了解,对自己生产的油菜品质认识不清,缺乏品牌意识。

油菜产业科技服务满意度评价分析

接受访谈的农民对发展油菜生产中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农资供应、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最高,对农技人员服务程度较满意,对油菜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信息、合作社带动等方面满意度低。农民反映最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油菜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科技人员适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二是增加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机械的数量;三是在农技、农资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拓宽油菜籽销售渠道,提高油菜销售价格。

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培训状况分析

农民受训渠道有以下几种:一是集中培训。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每年在村里举办1~2次1~2d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农机技术部门3~5年在冬季举办1次10~15d的农机技术员培训班;农资部门为推销农资产品每年举办1~2次0.5d的培训。二是田间地头培训。农机部门每年在春播、秋收季节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分别举办1次1~2d的培训;农技部门在田间管理期间,到田间地头举办1~2次1~2d的病虫害防治培训。三是农民自己到农资供应销售点咨询农资知识。四是外出观摩学习。有关涉农部门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其他科技先进县或乡镇进行观摩学习。从调研结果分析,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是造成高海拔地区高寒山区油菜产业发展的“短板”。一是农民接受同项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少。据调查反映,村民1年内平均接受同项次培训内容的培训次数最多3次。二是培训对象选择不准。科技培训工作一般在冬季的农闲时间进行,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参加培训的绝大多数学员是外出打工回家的青年农民,但随着开春以后青年农民陆续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真正参加春油菜生产特别是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的主要劳动力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造成科技培训与种植生产的脱节。三是培训与需求结合不紧密。据农户反映,县、乡技术部门组织的集中科技培训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理论技术为主,与具体生产操作比较脱节。普遍反映学时懂了,用时忘了,真正应用到实际的不多。四是对需要和接收的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农资销售网络或商贩处获得,信息可靠性、时效性无保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