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江苏扬州召开的全国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会上,南方农村报记者拿到一份农业农村部编写的《全国乡村产业典型案例汇编》,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共67个案例入选。
振兴乡村产业是完成乡村振兴攻坚目标的根本所在。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主导产业,在做大做强一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把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尽量留给农民。
如何振兴?要以“融合”为引领。如何融合?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概括总结出了“六向融合”模式,即农业内部的“内向”融合,产业延伸的“顺向”融合,功能拓展的“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的“逆向”融合,农业与城镇的“万向”融合,农业与各产业的“多向”融合。
在各地的实践中,也契合了这六种融合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农业内部的“内向”融合
推行种植与林牧渔内部交叉重组,催生“林下养鸡”“稻田养鱼(虾、蟹)”“鸭稻共生”等业态。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以林下产业为主,林果为辅来选准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2018年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出列,实现独龙族整族脱贫。该乡立足气候、区位、生态优势,积极贯彻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持续挖掘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了以草果、重楼林下产业为龙头,羊肚菌、黄精等其他林果产业以及独龙鸡、独龙牛养殖等林下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9年的不足900元,增长到2018年底的6122元。
四川省三台县是中国麦冬之乡,近年来,该县进行冬麦生产模式创新,复合种植以增产增效。采用了“粮-药”复合模式,“粮-药-菜(露地)”复合模式和“粮-药-高架菜-菜”复合模式。以其中粮-药-高架菜-菜”复合模式,全县推广面积5000亩,是经济价值最高的种植模式。每亩安装高架水泥柱60-70根,套作苦瓜等经济作物,实现“一年麦冬、一季粮食、两季蔬菜”复合种植。通过高架间种苦瓜60余株,每亩苦瓜产量8000-10000斤,每斤批发价1元,产值8000-10000元;苦瓜收获后亩平间种大蒜4000余株,产值1500余元。立体种植园共计产值41000-43000元,较单一麦冬种植亩平纯收入增加10000元以上。
每到小龙虾上市的旺季,湖南省南县四万多户虾农一夜捕捞上来的数十万斤小龙虾,在各村里就被商贩们直接收购、打包、装车后,运往中国各地。从2004年开始,南县就开始探索“稻虾生态种养”模式,把虾苗放养在肥沃的稻田里繁养,小龙虾以稻虫为食,被“粮”心孕育,稻与虾共生,环保与创收并行。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全县稻虾种养面积迅速扩大,种养技术稳步成熟。2018年,南县“稻虾共生”种养总面积50万亩,年产小龙虾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小龙虾产品畅销全国及欧盟和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县也成为了全国性小龙虾交易中心,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致富之路。
产业延伸的“顺向”融合
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等现代产业运营方式导入农业,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
河北邢台绿岭公司高标准治理荒山1.8万亩,培育核桃苗木基地2600亩,打造了核桃种植合作基地20余万亩,使万亩荒山变成核桃林海,让当地的百姓看到了致富的“摇钱树”。核桃多了以后,就有核桃卖难隐忧。绿岭公司投资3.2亿元建成了年加工核桃原果3万吨的核桃深加工工厂,把农户的核桃高价收过来,又通过深加工帮助农户把核桃卖出去。同时,通过建立深加工工厂,还为周边群众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多个。此外,还结合电商销售以及公司在仓储、物流方面的优势,开展了“全民卖核桃”活动。“全民卖核桃”即免费为全县有意愿的人进行系统的电商知识培训,在手机端开设个人电商微店,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推广销售,赚取佣金。
7月中旬,上海南汇水蜜桃即将上市。虽然浦东水蜜桃总体供不应求,但是达不到商品化规格的小桃特别是散户小桃的销路相对较狭窄,这让桃农们颇为发愁。浦东农委和农协会联合牵头,积极引导生产主体将体型较小、达不到精品装箱标准的小桃集中销往新成格林尔食品公司,把桃子打成果肉加入牛奶和空气后,再膨化、冷凝,制作水蜜桃雪芭冰淇淋,打造了一款“网红”冰淇淋。不仅解决了小桃子的出路,还为增加桃农收入。目前,南汇水蜜桃产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得到充分拓展,形成了以桃为原料的桃果汁、桃冰淇淋、桃酒、桃木制品等桃深加工产业。
江苏邳州铁富镇在发展银杏产业中,形成了银杏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和工艺品五个产业链。规模以上银杏企业22家,吸引就业人口3200多人。其中8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年销售收入48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功能拓展的“横向”融合
促进农业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餐饮等产业融合,打造品质生活。
作为“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依托区位、生态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事体验、农家休闲、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休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节庆旅游为支撑的乡村旅游,全力打造全域发展、全景布局、全时共享的新型农业嘉年华。按照“月月有节庆,四季有亮点”的思路,以媒体、节庆、展会等为载体,利用双阳都市农业和温泉、梅花鹿等优势资源,融合淳朴的民俗乡情,积极举办梅花鹿节、奢岭草莓节、冰雪嘉年华等系列节庆活动,极大提升了乡村旅游人气。
距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4.6公里的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面朝生态优美的沙美内海,远眺广阔无垠的中国南海,形成了集“山水林田湖海”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景观。该村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休闲渔业、民宿、农家餐饮、电商等农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融合发展,让村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实现致富梦。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林逢镇把户区变景区,把风景变“钱”景。林逢镇积极引导芒果产业做大做强,多方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扶持那王芒果庄园建设集现代特色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民俗接待、风情娱乐等于一体的景点。现已建成文化馆、古榕树广场、景观步道、骑行道、亲水平台、观光亭等设施,实现了华丽转身。
新技术渗透的“逆向”融合
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催生农业物联网、在线农业、数字农业、直播农业、抖音农业等。
在吉林省洮南市,一群女大学生,情系家乡,从城市选择回到老家艰苦创业,成立洮宝团队。借助电商平台销售杂粮杂豆收入超千万元。该团队,还成立了洮之宝创业孵化基地,为返乡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等创业主体,提供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平台,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在自身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也通过培训的方式,向当地农民、下岗工人、大学生等群体普及电商知识,提升电商创业技能,将洮宝团队创业以来积累的电商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们,让他们能通过电商方式创业增收。
数年前,无霜期长、土壤肥沃的福建云霄县在传统农业的桎梏下,始终摆脱不了“丰产不丰收”的魔咒。多年来,福建漳州绿州农业有限公司不仅积极引进现代蔬菜种植技术,还致力于推广普及新技术。2010年,该公司总经理林婕首次引进“新疆哈密瓜南移设施栽培技术”,在东厦镇佳洲岛试种成功,实现了春秋两季种植,年亩产值达3万多元,有效填补了“北菜南种”一项技术空白。作为省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及巾帼创业导师,林捷积极举办农民田间学校,通过现场指导及技术培训等方式方法,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培育了一大蔬菜生产实用技术人员。
素有苹果之乡美称的甘肃礼县,由于“买种难、种地难、卖果难”和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礼县苹果产业的发展。该县村民康维起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考察,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成立了甘肃良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电商创业之路。高薪聘用电商人才35人、吸纳返乡创业大学生26名。公司旗下四个淘宝店、两个天猫旗舰店,苏宁易购、京东商城、三维商城和善融商城已同步开始上线运营。多次在“聚划算”“淘抢购”等大型网络营销平台参加热卖活动,举办新品发布会,一分钟成交量高达16000单、交易额64万元,在阿里巴巴和网销行业引起了较大轰动。良源电商发展的突飞猛进,让全县人民对电商有了新的认识,从以往被动培训开店500多家到目前的主动自学开店2200多家,带动当地就业将近5000人,为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对接精准扶贫提供了推广经验。
农业与城镇的“万向”融合
在农业产业园、加工产业园、物流配送园和特色村镇等引进社区和城镇元素,催生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强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类型。
山东即墨灵山镇因镇域灵山而得名,深入探索以居促产、以产兴居的产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远近闻名的“花乡药谷”,实现了社区化治理、园区化发展、融合化共建的“三化”华丽转身,从产业、旅游和文化等不同领域撬动村庄和农民增收。
广东新会陈皮村用现代农业的标准和方式来打造新会陈皮行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中国首个大型特色农产品商业文化综合体,新会以陈皮村为三产融合建设试点,发展至今,陈皮村已汇集陈皮种植、深加工、仓储、鉴定、交易等于一体,目前正发展科普教育、特色餐饮、观光旅游等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新会陈皮品牌价值。产业园还引导“互联网、金融、科技和人才”等要素向陈皮产业聚集,吸引50000多人参加陈皮产业创业创新、助力融合发展。
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环抱国家AAA级景区天坪山,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二圣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和生态资源潜力,依托巴南区开展区域示范建设,不断做强农业产业,发展起“梨、茶、花”特色产业,成功打响“春游第一站,巴南天坪山”旅游品牌,使美丽天坪山享誉重庆。每一个景点,都体现出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每一个景点,都映射着农旅融合发展的成果。农村环境更美了,游客来得更多了,农民的生活更富有了。
农业与各产业的“多向”融合
以农业为基础,以产业之间多个方向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反向渗透,形成交叉重组的融合类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兰图克镇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肉羊产业等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方面,依托鲜农农业,种植名优特产品,打造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设施农业,提升设施农业规模。规模养殖业方面,培育壮大肉羊产业,打造优质羊肉品牌,实现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了集“饲草订单种植-饲料加工-优质肉羊生产-羊肉精深加工-有机肥循环利用及产品销售网络-技术研发及推广”为一体的现代肉羊全产业链条,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合作模式,形成产业联盟,与农牧民共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红利,为地区社会和谐、经济腾飞作出重要贡献。
浙江淳安县下姜村严守生态保护为重点,配套开发绿色旅游路线,充分挖掘绿水青山、自然风光中的“雅”。目前,已建成下姜林下中药材、下姜葡萄采摘园、枫林港精品水果基地等多个创意农业园区。推进创建下姜及周边地区4A级旅游景区,实现五狼坞登山环线和森林景观等旅游项目的落地。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现代服务业,是下姜村的主体产业的。在坚持原山、原水、原村落的发展理念下,下姜村坚守乡土文化底蕴、注重地域特色,打造“白墙灰瓦”独具韵味的“淳派民居”,让文化资源搭上市场资本的“快车道”。
如今,单一传统的农业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科学使用土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振兴乡村的必由之路。山东兰陵县代村2005年在土地流转之初,就深刻分析本村的区位优势,制定了“五区一网”(即“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商贸区、生态庭院区和绿化网”)的产业规划和以农为本,以农促工,以工补农,搞活商贸,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代村产业已从当初的“少而小”,发展为“多而精”。产业涉及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教育医疗、建筑装饰、节会展览等多个行业,都为代村产业发展增加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