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高度重视,草莓作为“短、高、快”的种植项目,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种植草莓,全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销售渠道也从开始的线下转向线下线上同时销售,发展势头良好,草莓种植业也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势产业。受气候环境影响,湖南省草莓种植全部为设施栽培,这种栽培方式可以使草莓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大量上市,且产量高,每亩产量可达2000千克,提高了经济效益。笔者根据种植红颜草莓(俗称奶油草莓,是湖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草莓设施栽培丰产技术。
培育壮苗
01
壮苗标准
壮苗是种好草莓的基础。壮苗的标准是:有6~8片叶,叶色淡绿,根粗为1.5厘米以上,单株苗质量40~60克,根系发达,白根多,无病虫害。只有达到上述标准,才有利于红颜等草莓品种年前开花结果。
培育壮苗
02
苗圃地准备与选择
苗圃地一般要求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病虫害的沙壤地块,上季种植水稻地最佳,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500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6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然后深翻20~25厘米,耙平整细,做成平畦,畦面宽1.2~1.5米。
03
母株选择与栽培
选健壮、结果少、抽生匍匐茎早、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在4—5月份结果后期带土移栽,株距50~60厘米。移栽时将老叶、枯叶、病叶等全部摘除,以“浅不露根,深不埋心”的原则进行栽植,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一般一棵母株可繁育出50~100株生产用苗。
04
苗圃地管理
及时浇水、划锄、压蔓,以便新苗及早扎根生长,每次浇水或大雨后,都要及时划锄和压蔓;定期用62%精甲咯菌腈、98%恶霉灵、80%烯啶吡蚜酮、80%代森锰锌防治蚜虫、根腐病、叶斑病、炭疽病等病虫害;母株抽生的花序应及早摘除,不让其开花结果,以集中养分促进匍匐茎的大量发生;根据苗子长势分期追施一定量的复合肥和叶面肥。
育苗圃地
定植前的土壤准备
01
园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通风透光的地块,前作最好是水稻田。
02
土壤处理及施基肥
每亩用多菌灵粉剂1~2千克,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5000千克,再加过磷酸钙30~50千克或复合肥15~20千克。若无有机肥,每亩施复合肥100千克,尿素15千克,硫酸钾50千克,与农药一同撒到地面,基肥要一次性施足。
03
翻耕、整地、起垄
将地深翻25~30厘米,使肥料、农药与土充分混匀,然后起垄,一般起连沟宽80厘米、垄高40厘米的高垄。
适时定植
01
定植时期
定植时期与草莓的熟期关系十分密切。定植时期在9月中旬至9月底,最迟不超过10月5日。定植的幼苗成活后,因根系处于适温期,因而生长健壮,花芽分化早、整齐、质量好、结果早,盛产期正好赶上春节期间,经济效益高。栽苗时间应选雨前或阴天进行,不要在大雨天栽植,防雨水浸泡引起烂根。
02
定植密度
每亩定植0.8万株左右,每垄栽双行苗,株距18~20厘米。定植过稀,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定植过密,果小,草莓商品率低。
03
定植技术
定向栽植草莓新茎呈弓形,花序从弓背方向离心伸长出来。栽植时应将幼苗新茎的弓背朝向花序预定生长的方向,且厢边行的花序必须朝向沟边,避免果实生长在厢中间而沾水烂果,且不便授粉疏果。
移栽后的草莓苗
栽植深度以“浅不露根,深不埋心”的原则进行栽植。
水分管理栽后立即灌透定根水。如遇干旱天气,栽后5天内每天灌2次水,早晚各1次,以后2~3天灌1次水;如遇阴雨天可以少灌或不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要注意避免因灌水或暴雨溅起的泥浆淹没苗心,导致幼苗死亡。
定植后搭棚前的管理
幼苗定植成活后,开始迅速抽生新叶,新茎不断伸长和增粗,生长旺的植株后期腋芽萌发,有少量的匍匐茎和新茎分枝抽生,新茎顶端继续进行花芽分化。10月中下旬植株陆续开始吐蕾开花,到11月上旬,由于气温下降及早霜来临,若不及时扣棚,则植株生长减缓,花和幼果易遭早霜危害。受霜冻危害的花和幼果的花托及子房变黑不能发育。缓苗后,新根即开始大量发生,形成强大的根系,这也是早产和丰产的基础。到11月初搭棚前应培育出有5~7片新叶的健壮苗。
盖棚保温
01
追肥
从幼苗缓苗后开始萌发新叶,到扣棚前这一段时期可根据苗的生长发育情况施2~3次肥,每亩每次施碳酸氢铵与过磷酸钙质量比为2∶1的复混肥35~4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20~25千克加专用苗肥3千克,在晴天下午3时或阴天对水浇施。第1次可在幼苗缓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2次与第1次追肥间隔1个月进行,最后一次在覆盖地膜前进行。要注意,草莓不耐浓肥,追施的肥料浓度过高易烧苗。
02
灌水
定植后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缩短缓苗期。
03
中耕除草
幼苗成活到覆盖地膜前,中耕除草2~3次,有利于提高土温,促进根系生长。
搭扣棚及盖地膜时期的管理
01
大棚管理
大棚规格大棚高1.8~2.5米,长宽可根据地形而定,一般长为45~65米,宽为6~8米,薄膜用0.075毫米左右的大棚无滴膜。
扣棚时间11月初霜降之前,当温度下降到17℃时扣棚。
控制温度和湿度必须视天气状况通过揭膜、盖膜来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刚刚扣棚后的1个多月和次年4月份以后,这两个时期主要是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苗而严重影响产量。白天棚内温度以25℃为标准,不超过30℃,如棚内温度达到25℃时应揭膜降温;夜间棚内温度最好不低于5℃,以8℃左右为宜。扣棚后,由于棚内温度和湿度增加,往往会加剧病害发生,出现顶芽腐烂和烂花序、烂果等现象。因此必须揭膜通风降低湿度。即使在冬季最冷的月份,除遇寒流侵袭,白天棚内最高温度低于10℃时,可密闭保温外,高于10℃时白天要适当揭膜,降低棚内湿度,夜间再密闭保温。晴天早揭迟盖,阴天迟揭早盖;温度低时只揭大棚膜的两头,温度高时可沿大棚四周揭膜。切忌连续几天不通风换气。同时,草莓对有害气体很敏感,过多的氮肥及未腐熟的有机肥由于微生物活动积蓄大量的铵态氮,会引起氨气障碍。在生产设施栽培中,施用氮肥过多、棚内密闭、温度过高,会发生叶“焦灼”的肥害症状,因此要通风换气。
02
覆盖地膜
地膜种类和规格选用幅度0.6米,厚度0.08毫米左右,透光率为0的黑色地膜。它具有增温、保湿、除草效果。
覆盖地膜的时间扣棚后3~4天即可覆盖地膜。晴天覆盖地膜应在下午3时以后进行,因为温度高时,黑色地膜如直接接触叶片易灼伤叶片。
覆盖地膜的方法覆盖地膜前须将园内杂草清除干净,并整平厢面,进行一次清除底叶的工作。覆盖地膜时先将地膜四周拉紧并固定好,对准苗心在地膜上开口,将幼苗从开口处拉出来。地膜的开口应尽量小些。叶片通过地膜口时要特别仔细,不要损伤了茎叶。同时注意不要把叶片和新茎顶端留在地膜下面,否则,会造成顶芽腐烂死亡。地膜要一直保持到翌年5月下旬结果结束才拆除。
03
植株管理
肥水管理覆盖地膜后,要立即灌足1次水。以后,由于冬季温度低,植株生长较慢,蒸发量较少,如频繁浇水会降低地温。因此,在大棚期内只要土壤不干,植株能正常生长,可不浇水。由于整个大棚期是草莓的盛产期,需肥量大,因此在覆盖大棚后至年前这段时期对水追两次三元复合肥加磷酸二氢钾,每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磷酸二氢钾2千克。
控旺促萌10月初,用磷酸二氢钾50克控旺促萌。12月初,生长膨大期,17-17-17水溶肥4.0~5.0千克加钙肥1.0千克追施。12月下旬在果实成熟期,追施高钾水溶肥4.0~5.0千克加钙肥1.0千克。
养蜂传粉借助蜜蜂授粉能提高坐果率,减少畸形果。
植株管理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和结果情况,摘除一部分过弱的花序和小果,还应经常摘除枯叶、老叶、病叶和侧芽萌发生长出的新茎分枝。因冬季温度低,新叶抽生慢,应尽量多保留绿叶。每株苗要求保留5~7片绿叶,才能满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结果的需要。
病虫害防治
草莓浆果极易受污染,因此病虫害防治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般生长期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时期。草莓的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红蛛蜘、蚜虫等,可用进口甲基托布津、速克灵、腈菌唑、福星、扫螨净、毒死蜱、扑虱灵等农药防治病虫害。扣棚后,开花结果期尽量避免喷药,以免造成过多的畸形果,应以预防为主,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等。
适时采收
草莓以鲜食为主,当草莓果面70%以上为红色至浓红色,并且有光泽,散发出香味时,即可采收。采摘时间在8:00—11:00或16:00—18:00进行,轻拿轻摘轻放,不伤花萼,分级盛放。
草莓成熟采摘
(本文摘自《果农之友》杂志2023年第12期,文章原文题目为“草莓设施栽培丰产技术初探”,作者是来自嘉禾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雷建华,刘礼朋;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的李志清。其他媒体和网站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果农之友杂志)
往期推荐
01
02
03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杂志介绍
《果农之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果树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CN 41-1343/S,ISSN 1671-7759。介绍果树瓜类最新科研成果、果业动态、新品种、新技术,内容涵盖果树产业发展、果树栽培、病虫防治和贮藏保鲜、果品深加工、果品流通等。《果农之友》(月刊)知识丰富,内容广泛,实用性强。曾荣获全国农业科普期刊一等奖、连续4届被评定为河南省自然科学期刊综合指导类一级期刊、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提名。2009—2015年连续入选河南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龙源期刊网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荣获“2021年度数字转型先锋期刊”“2021、2022、2023年度中国农业期刊融媒体先进单位”。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