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拐入208县道往墨园村前行,路边的田地里不时能看到连片的番石榴果园。惠城区“十大农业状元”王化文和“惠城区十大最美乡村女能手”廖爱红夫妇种植的100多亩果园就在其中。2014年以来,夫妻俩凭着勤劳肯干的韧劲和虚心好学的钻研精神,不断扩大番石榴种植规模,还带动横沥芦洲两地60多户村民成立合作社一起种植番石榴。
为提升番石榴的品质,2020年3月,合作社注册了“众榴缘”商标,准备对合作社所有番石榴进行统一包装,打上二维码追踪溯源,通过品牌化、产业化之路,将横沥番石榴推向全国市场。在王化文廖爱红夫妇的示范带动下,不断有村民加入到番石榴种植中,小小番石榴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
“致富果”番石榴。(摄影:彭红霞)创业故事
误打误撞种植,番石榴由副业变主业
现年45岁的廖爱红是梅州人,丈夫王化文是安徽人。2011年,夫妇俩在墨园村租下10多亩地饲养家禽供给附近饭店。当时,租下的土地上还套种着番石榴,于是就加了2万元转让费,连地上的300多棵番石榴树一起租了下来。两年下来,廖爱红发现,养家禽亏了钱,作为“副业”的番石榴却越种越有“钱景”。
虽说种番石榴是误打误撞,但夫妻俩却用足了心思。为了种好番石榴,廖爱红先后到20多个农场学习,还一边带娃一边到擅长种植番石榴的果园打工,从施肥用药到剪枝套袋,起早贪黑,扎扎实实学习种植技术。
2014年,夫妇俩决定正式种植番石榴,投资超过10万元,租了近30亩地种下1000多棵果苗。凭着多年积累的种植技术和悉心的呵护,1000多棵番石榴茁壮成长。2015年底,番石榴种植实现“保本”。2016年,番石榴树长得更大,挂果也更多,平均一棵树年产达50公斤以上,每棵树年收益达百元以上,当年的收入把前两年的投资都赚了回来。王化文廖爱红夫妇乘胜追击,将番石榴的种植面积从30亩扩大到100多亩,地跨横沥镇、芦洲镇,种植规模近4000棵。
抱团发展
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番石榴
眼看着廖爱红家的番石榴种出了成效,其亲戚朋友和附近的村民也开始种起了番石榴。单打独斗毕竟难成气候,无论是销售还是技术上都离不开相互帮助。2018年,王化文、廖爱红牵头成立了惠州市惠城区众鑫创业农业专业合作社,横沥、芦洲两地26个番石榴种植户加入其中,所有社员种植面积达到930多亩。大家在微信群里分享种植经验、销售行情等信息,互通有无,抱团发展。
如今,横沥的墨园村、水东村、天罡村、排沙村以及芦洲的横岭村、横江村等地,都有连片的番石榴种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一些零散农户也开始加入番石榴种植队伍,目前两镇番石榴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左右。果园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长期聘用的村民就有数十人,临时聘用的剪枝、装袋、采摘等村民就更多了。
抱团发展的好处显而易见。王化文介绍,成立合作社后,原先零散的番石榴种植就可以规模化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植成本,“比如套袋,几百亩果子,大家统一请人套袋,速度又快、性价比又高。”其次,收购商更愿意跟能“走量”的种植户打交道。“收购商一般要5000斤以上才来田间收购,成立合作社以后,基本上来一次就能收上万斤,节省了时间和运费。”王化文介绍,目前众鑫创业合作社共设有4个销售点,收购商定时上门,番石榴销售基本不愁。
合作社模式也让社员们尝到了“甜头”。在墨园村种植番石榴的廖富枢就是合作社农户之一,原本他在东莞开了一个小加工厂,由于利润太低,2018年,他和妻子干脆关掉工厂回乡全心全意种起了番石榴。遇到技术问题就请教王化文廖爱红夫妇,赶上套袋、收购等繁忙时节,社员之间资源共享,省了不少心力。“2019年开始长果,到目前除了成本已经赚了几万元。”廖富枢说,虽然他的番石榴种植刚起步,但加入了合作社这个大家庭,他这个“新手”挺有信心做下去。
规模化种植在技术管理、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方面也有优势。惠城区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康轩挂点对众鑫创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在廖爱红家的番石榴种植园,记者看到园内竖起的智能风吸式杀虫灯以及悬挂在果树间的绿色防控杀虫灯,这些都是在区农技中心帮扶下设置的。
该中心在这里建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惠州现代农业促进中心惠城番石榴种植示范基地、惠城区番石榴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为种植户在番石榴丰产稳产、品质改良、合理用肥、科学用药、节省人工及应对灾害天气等方面带来极大利好。例如针对2020年“龙舟水”期间,康轩等就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施肥,对果园开沟排水,并多次预警卷叶虫病虫害,指导种植户有效防治等,大大降低了减产风险。
做大做强
注册商标打造品牌,北上寻商机拓销路
番石榴是近年来种植速度发展较快的水果。据康轩介绍,初步统计,仅惠城区番石榴种植面积就达到1.5万亩。目前,番石榴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亩利润约5000元,由于较高的收益,番石榴种植发展较快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市场风险——随着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未来收益将逐步减少,走品牌化、产业化才是长远发展之路。
“番石榴果农和基地要进行现代化生产,告别小果场和家庭种植模式,只有建设大基地才能更好地引进现代技术。”康轩说。此外,目前惠城区的番石榴都在分散的田间地头收购,缺少一个集产品交易、展示、贮藏、保鲜、运销为一体的综合型番石榴交易市场。加强市场建设,完善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同时发展番石榴加工产业,推进番石榴观光旅游、美食等文化休闲产业发展,这些才能实现惠城番石榴产业做强做大。
此外,加强种植户培训也势在必行。康轩介绍,目前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认定工作已经启动,惠城区计划推选100位“农村乡土专家”,可享受基层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并作为特聘农技员的优先遴选对象。得知这一好消息的王化文廖爱红夫妇当即填写了申报表,并把这一消息发到合作社群里。
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王化文廖爱红夫妇开拓了眼界,经营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我们也要有属于我们合作社的番石榴品牌!”2020年3月,由众鑫创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注册人申请的商标“众榴缘”正式获批。为提升“众榴缘”番石榴的品质,王化文透露,合作社接下来将对所有出产的番石榴进行统一的品牌包装,并在外包装上打上溯源二维码。只要扫码,就可以查看番石榴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甚至还能扫到具体的采摘日期,产自合作社哪家农户等信息,让消费者买得透明、吃得放心。
2020年初的疫情曾让合作社的番石榴遭遇滞销危机。眼看着成熟的番石榴即将烂在地里,农户们愁坏了。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及时伸出援手,通过发动电商销售等,想方设法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3月份,惠州市、惠城区两级农业部门组织和发动收购商到田间地头现场采购番石榴,每天少的销售出4000到5000公斤,最多一天销售出7500公斤,一个月就出售了15万多公斤,滞销的番石榴被消化了一大半。此外,由于疫情期间缺乏采摘工人,妇联、横沥镇还组织志愿者帮助他们采摘成熟的番石榴。“真的非常感谢政府部门对农户的支持,帮我们渡过疫情难关,特别是为我们解决番石榴滞销问题提供了极大帮助。”廖爱红说。
这次电商销售在疫情中发挥的作用让王化文廖爱红夫妇窥探到了外面的市场还很大。“番石榴是热带果树,在北方地区并不能栽种。接下来,我们要走出省外,努力开拓北方市场。”王化文说,他准备去安徽、江苏等地对接收购商,逐步打响横沥番石榴品牌,并将其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